• 会员
    《物种起源》主要讲述了生物变异、生存斗争、杂种性质、地质记录的不完整性、生物分布等内容。在本书中,达尔文首次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证明物种的演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方式实现的,反对唯心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使当时生物学各领域的概念和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生物科学30.5万字
    5.2万人气
  • 会员
    荣获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科普类推荐图书。50个突破性实验,纵览物理学2500年发展脉络,搭建物理学知识体系。本书从科学史的角度,依照时间序介绍了有史以来最具突破性的重大物理学实验,这些实验为物理学各领域奠定了扎实基础,也是人类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石,例如:牛顿的苹果到底是不是真的故事?人造云和粒子移动的轨迹有何关联?透过油滴要怎么测量电子的带电量?不论你感兴趣的是光学、力学、电子学还是天文学,这本书
    物理学7.8万字
    5.2万人气
  • 会员
    本书科学、系统地介绍了微积分的基本内容,重点介绍了微积分的方法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每章均附有习题,可作为高等本科院校经管类、农学类、文科类专业的微积分教材,也可作为学生自学和考研的参考书。
    数学9.8万字
    5.1万人气
  • 在漫长的生命进化史上,有一种动物与人最为相像,它不是黑猩猩,也不是猿或猴,而是狼。本书将向我们揭示诸多新奇而令人惊叹的事实。埃莉·拉丁格是享誉大西洋两岸的狼专家,25年来,她一直潜心观察和研究黄石公园的野狼群。她发现,狼是极聪明、富有人情味的动物,它们会共同抚育后代,照料年迈的老狼和负伤者;它们遵从头狼的领导,女性拥有最终的决定权;它们会因爱人去世而心碎,也会为寻找未来而奔走远方;它们会思考,会
    生物科学10.1万字
    5.1万人气
  • 会员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大到宇宙,小到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这样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绝不是一朝一夕建立的,物理学在伽利略、牛顿前的时代已经有了很长一段历史,那么牛顿等物理学家是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的?《物理学简史》讲述了物理学的发展史,从巴比伦人到埃及人的物理发现讲起,一直到20世纪。详细讲述了物理学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和成就,包括力学、光学、热学、电学和磁学、声学等物理学分支,以及各个时
    物理学22.6万字
    5.1万人气
  • 会员
    血液有一股神秘而奇妙的力量,没有生物的界限,没有时空的阻隔,从远古飘然而来。即使是从未见面的两个人,只要他们血脉相连,无须太多的语言,太多的介绍,只要两眼一望,心底仿佛就有一种早就存在的情愫,慢慢地连成一条线。在血液中,到底有什么古老而神秘的物质能使人类自己与其他的同伴聚集而又区别?一滴血看起来既渺小又普通,殊不知,就是这小小的一滴血却包含着人类发展史上最神秘的秘密。祖先那些古老的传统和文明,以
    生物科学14万字
    5.1万人气
  • 会员
    本书对应课程为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化学基础课。全书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状态和结构、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元素周期表等基本化学原理。本书第2版获1995年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第3版获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于第3版内容较深,本次修订,修改幅度在30%以上,将删去第3版中较难的部分,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介绍。
    化学29.4万字
    5.1万人气
  • 会员
    《物理学之美》从浩淼的物理学历史中,寻找最有典型意义的物理学理论发现的过程,深入浅出地分析在不同时代,物理学家对物理学之美的观点,探讨他们如何利用自己的审美判断来建构物理理论,以及他们的困惑和成功。作者综合分析不同时代物理学之美的演变和进化,最后得到物理学之美的最高层次:数学结构美。《物理学之美》史料丰富,行文自然流畅,整体归纳性强,加上数百幅珍贵图片,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
    物理学15.6万字
    5.1万人气
  • 会员
    《10堂极简概率课》的两位作者从16世纪的医生、数学家、专业的赌博玩家吉罗拉莫·卡尔达诺讲起,卡尔达诺提出了“概率确实可以测度”的伟大思想。之后的思想家又陆续就“频率与概率之间有什么关系”“贝叶斯定理如何改变了世界”“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概率问题”“如何用图灵机生成随机序列”“如何用概率论回答休谟问题”等问题进行了长久的争论、探索和研究。这10堂课可谓星光熠熠,智识云集,妙趣横生。牛顿、休谟、拉普拉
    数学12万字
    5万人气
  • 会员
    在这古老与崭新之间,这本书最雄心勃勃的地方,就是要给出一个其他科学读物都不曾给出的完整回答,这个回答不再是面对海洋与星空的浪漫畅想,而要从无机世界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开始,一步一步地讨论活跃的有机物要如何产生,遗传基因和新陈代谢要如何建立,直到第一个细胞出现并成熟,获得独立生存的能力。我们不能从哪一次研究,或者哪一位研究者那里获得一个完整的答案,而必须调查生命科学的众多领域,搜集不同研究者对每个子问题
    生物科学34.7万字
    5万人气
  • 会员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要介绍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发展历史、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物理学14.7万字
    5万人气
  • 一个多世纪以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黑洞的存在。从那时起,黑洞的奇异和谜一般的特性便激起了科学家和大众的好奇心。尽管爱因斯坦知道黑洞就是他的场方程的数学解,但他却一直没有接受黑洞的物理实在,很多人也都认同他的观点。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状况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新的观测结果证明了类星体和X射线双星系统的存在,而且它们的神秘特性只能用黑洞来解释,这让科学家和大众对黑洞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天文学8.5万字
    5万人气
  • 在投身科学的道路上,你需要这样一本科学家生涯指南:当你对科学训练的艰难枯燥心生惧意,它会告诉你探究的热情比埋头苦读更重要。当你在五花八门的理科专业面前变成选择困难户,它会反常地建议你避开人群和炮火,朝着冷门的方向前进。如果你担心科学专业的思维太狭窄,它骄傲地宣布:人文学科,道德,艺术创作都源自科学观念。假如你数学成绩不足,也不必担心,它会说只有少数学科才需要高超的数学能力。哪怕你对“科学是什么”都
    生物科学8.1万字
    5万人气
  • 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说:“双缝实验包含了量子世界的全部奥秘。”我们在中学物理课都会学到,一道光穿过两道狭缝后将会发生干涉形成明暗条纹,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双缝实验。如果只让单个光子进入设备,光子竟然也会自己与自己发生干涉,在多次实验后同样形成明暗条纹。更神奇的是,一旦研究者试图探测光子到底通过了哪道狭缝,干涉条纹即刻就消失了,仿佛能感知到我们的意识一般。托马斯·杨在19世纪早期设计
    物理学14.2万字
    5万人气
  • 会员
    “现在”的概念看似简单,实则玄之又玄,难以捉摸。爱因斯坦指出,时间的流动会受到速度和引力这两者的影响,但他本人也无力解释“现在”的含义,并为此而灰心。一些物理学家干脆放弃理解“现在”的尝试,把时间的流动称为一种幻觉。要想理解“现在”,需要了解相对论、熵、量子物理学、反物质、时间反向旅行、量子纠缠、宇宙大爆炸和暗能量。本书的目标是把基本的物理学,就像拼图一样拼起来,直到有关“现在”的清晰的图片出现。
    物理学18.3万字
    5万人气
  • “科学大师书系”精选了宇宙学、物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10本经典著作,其作者既是世界一流的思想者,又是文采斐然的科普作家——理查德·道金斯、贾雷德·戴蒙德、丹尼尔·丹尼特、马丁·里斯等等。这些书将直接送你站上大师的肩膀。回答现代宇宙学家必须面对的终极问题,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详述宇宙诞生的奥秘,一本人人读得懂的宇宙学科普著作。所有你关心的宇宙学话题:宇宙大爆炸、时间的起点、宇宙的基
    生物科学267万字
    4.9万人气
  • “浪漫”与“地理学”看似是一对矛盾的词。地理学脚踏实地,充满常识,亦是生存所必需。在过去,每个人都要懂得去哪里寻找食物、水源和栖息地;而如今,所有人都必须细心经营地球家园,使之更宜安居。当今的地理学著作缺乏戏剧性,地图、数据、描述和分析比比皆是,却没有豪侠之举,没有孜孜以求的精神。然而,在不远的历史中,地理学的确曾有魔力,并被认为是浪漫的。那是一个英勇探索的时代。探险家深入海洋、山岳、森林、洞穴、
    地球科学8.6万字
    4.9万人气
  • 意识使我们知晓到悲伤或快乐、苦难或幸福,感受到尴尬或骄傲,哀悼失去的爱或生命。意识的起源与本质,自古以来深深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揭开其神秘面纱,一方面对厘清我们人性的根本所在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又对人类全体的认知限度构成了巨大挑战。在千百年来探寻意识的漫长征程中,有无数理论和作品诞生,但仅有少数是开创性的、突破性的,成为里程碑式的存在,值得作为新研究的基础,《当感受涌现时》便是其中之一。在本
    生物科学21.9万字
    4.9万人气
  • 会员
    在本书中,作家法布尔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熔于一炉,用优美的语言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的本领、它们的长相特征、它们的生活习性、它们的繁衍后代以及它们的死亡的描述中体现出自己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螳螂、蛐蛐、蚂蚱、蝈蝈、蝉、金步甲、蝴蝶……它们的一举一动,无不被作家赋予了人的思想和情感;作为生灵,它们与人类有着缕缕共通之处,让你不得不为此吃惊、神往……
    生物科学13.1万字
    4.9万人气
  • 会员
    物理学的进化》是美国科学家、物理学奠基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波兰物理科学家利奥波德?英费尔德合著的科普读物,首次出版于1938年。在本书中,爱因斯坦不仅仅是一位物理学家,而更像是一位哲学家。他在开篇就写道:“我们的目的是用粗线条的轮廓说明物理学家的工作必须像侦探那样用纯粹的思维来进行。我们主要是叙述思维和观念在大胆地探求客观世界的知识中所起的作用。”书中介绍物理学观念从伽利略、牛顿时代的经典理论发
    物理学12.7万字
    4.9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