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国史论衡:一部评论版的中国通史(套装共2册)
更新时间:2019-06-26 19:13:22 最新章节:第七节 清代衰亡原因的分析
书籍简介
《国史论衡-一部评论版的中国通史》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国史论衡-先秦至隋唐编下册:两宋至明清以直述形式为主,即以历代先后,自周及清末,有关治乱兴衰,民族发展及断代重要政论与历代财政经济;中央、地方政治兴革,历代重要战事,军事体制;交通,中西文化与学术之演变,旁及历代帝王宰执兴替的得失与党争宦祸等,其内容论析,大体上一洗坊间流水账形式通史的缺点,而更能迎合国内读者阅读通史的需求。《国史论衡》编撰方式以论史为本,除了参考坊间流行的或较难看到的通史,与有关的断代史百数十种之外,主要是吸纳了数百篇近百年来有关史事的学术的论文,因此,本书并非一本“成一家言”的著作,而是一部集百家精义的史论。
品牌:爱智达人
上架时间:2014-03-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本书数字版权由爱智达人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邝士元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主办的“第一届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的成果结集。“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倡导“大民国史”研究,内容涉及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社会等。论坛既鼓励青年学者研究思考关乎中国近代历史走向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注重选取那些意在开拓新的领域、对前人未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进行研究的论文,同时倡导青年学者引入新视角和新方法,为民国史学科注入新的思维与历史30.4万字
- 会员本书考察自九一八事变后至珍珠港事件前美国对伪满洲国政策的演变。书中利用中、美、日等多方档案资料及前人著述等,对美国与伪满洲国交往的一系列重大史实进行一一考证,厘清双方交往的诸多细节,以求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真貌,并将其置于美国远东战略中进行总体考察。历史14.6万字
- 会员本书介绍了晚清重臣、洋务派领袖李鸿章的两位洋顾问:德璀琳(GustavDetring)与汉纳根(ConstantinvonHanneken)翁婿两人在华一生的活动。作为有雄心壮志的年轻人,在晚清政府发动自强运动的环境下,两人不但恭逢其时参与了中国在军事、经济、外交、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改革,也在中国开创出属于个人的一番事业。本书通过两人在华的特殊经历,呈现出在华外国侨民群体的整体状况,并分析其对历史24.5万字
- 会员《吕著中国通史》原系抗日战争期间上海成为“孤岛”时期,吕思勉先生为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撰写而成,1940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上册,下册直到四年后才出版。上册(上编)为“中国文化史”,作者仿照古代史书的典制体,从大文化角度论述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等十八个专题;下册(下编)为中国政治史,讲述近二十个朝代的兴衰更替。作者不仅对十八个文化专题和朝代兴衰史的主要面貌做了叙述,历史37.5万字
- 会员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形成的政治、军事、经济体系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之后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欲了解古代中国,必须细读秦汉历史。本书考证翔实、论见独到,自从出版后多次再版,是研究秦汉史基本的参考书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全书共分二十章,前十二章讲王朝兴衰,朝代更迭,后八章讲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等。既做了全面系统的叙述,又抓住重点,历史62万字
- 会员吕思勉先生是民国史学大家,所撰写的历史读本广受读者青睐。《中国通史》原为吕思勉先生为复兴高级中学撰写的本国历史教科书,自出版以来畅行九十余年。这部通史分为绪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结论共六编,概述了从上古时期至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历史。用白话文书写,行文舒畅,史事与史识兼备,是公认的通史佳作。此次再版重印,一方面据修正本增补了八章内容,将时间延伸到20世纪40年代,使第五编现代史部分历史31万字
- 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每年召开一次青年学术研讨会,并将与会者提交的论文集结出版,自2000年至今连续出版,可谓近代史所青年学者成长的一个记录。本书系2015年卷,内容涉及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领域,是近代史所研究所青年学者一段时间的研究成果展现。历史20.9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