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第二卷)在线阅读
会员

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第二卷)

(德)阿·叔本华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哲学西方哲学17.5万字

更新时间:2020-09-16 16:42:47 最新章节:FOOTNOTES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1818年,叔本华完成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第一版。这部不朽之作分为四部分,并附有一篇对康德哲学的批判。1844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第二卷与第一卷一起出版。在第二卷里,叔本华用成熟的思考分别对其第一卷里的论题做了澄清和扩充。《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基本论点,即世界分为表象和意志两个部分,一切表象的存在都是意志的客体化。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意志。叔本华自认为是康德哲学的改造者。康德认为我们有一个可以感觉、可以认识的世界,还有一个独立于我们所有的知觉之外而自在的世界,即物自体世界。叔本华把物自体看作是能够被直接认识的,物自体就是意志。这里使用的“意志”一词必须从广义上来理解。首先,在人和动物身上,意志表现为被观念或表象所决定的动机因素。在有机体的本能和植物性的生活中表现为刺激敏感性,在经验世界的其他形态中表现为机械的变化过程。这些不同的内在的或外在的种种因果关系所共有的总的涵义,根据它用以直接为人们所认识的唯一形式,应该先天地命名为意志。其次,就物自体与现象之间的关系而言,物自体不是现象之因。即使在人身上,意志也不是他的肉体或他的肉体活动之因;然而这一实体通过时空直观中的表象间接表现为肉体,并在认识中被理解为有因果必然性,且依赖于其他现象的东西;这同一实体在自我直观中被人们认作意志。第三,意志作为物自体只能是单一的、普遍的宇宙意志。事物只有作为现象在观念中和在认识中才彼此不同,而其实质是同一的。意志是一与全。正是现象的欺骗性使个人区分他自己的祸福与他人的祸福并使二者对立。最后,宇宙意志只以自身为对象;它愿望只是为了愿望,实际存在的东西其本身只是一种意愿。在此意义上,叔本华命之为生存意志。宇宙意志是物自体,它在无时间限制的永恒过程中创造自身,并且体现在现象无休止的变化中。意志在所有自然无中的全能对人类来说具有悲剧的意味,人类不是被前面的东西牵引,而是被后面的东西推动,绝不是生命诱使人们前进,而是必然性驱使他们向前。自然界中最基本的驱动力就是生殖。要摆脱压倒一切的意志力量至少有两个途径:伦理学和美学。从道德意义上说,就是要拒斥激情和欲望,把自己的意志变成“否定意志的意志”,即“禁欲”;从美学意义上说,可以静观艺术的美,意识到一切世俗生活都是虚无,生命意志就是人的原罪,人只能靠恩宠才能得救,即达到一种佛教式的虚无主义寂灭境界。尽管叔本华试图通过伦理学和美学来摆脱宇宙意志的限制,但他并没有找到人类真正自由的个体意志,他对人类行为主体的最后忠告是:我们个体的行动决不是自由的,所以,每个个体只能做出他那个特定时刻做了的那些事情,绝不可能做出其他的事。叔本华的思想影响了包括尼采、克尔凯郭尔、维特根斯坦、萨特、托尔斯泰等在内的一大批哲学家和文学家。叔本华通过建立意志的形而上学,清除了康德的自在之物为上帝保留地盘,但他仍然继承了传统基督教和康德的禁欲主义。尼采在叔本华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翻了禁欲主义对生命意志的否定,将生命意志发展为权力意志,从而完成了对基督教和柏拉图主义传统的彻底颠覆,确立了一种新的价值观。
上架时间:2015-01-01 00:00:00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德)阿·叔本华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耶路撒冷和雅典作为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的代名词,被认为是西方精神的两大源头。了解两希文明,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西方文明。作为20世纪独树一帜的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对耶路撒冷与雅典之争有着深刻的思考。本书以这个主题作为焦点,重点考察施特劳斯对近代政治哲学家尤其是霍布斯和斯宾诺莎的研究,并专门讨论了施特劳斯与施米特之间的思想对话,从而从政治哲学角度辨析耶路撒冷与雅典之争以及古今之别的意义。
    陈建洪哲学12.8万字
  • 会员
    在汉语学界林林总总的柏拉图研究中,本书视角堪称一种别致的诠释,是先刚教授对柏拉图哲学进行整体论述的一个尝试。确切地说,就是从“图宾根学派”(Tübinger@@Schule)基本立场(强调柏拉图的口传的未成文学说)和基本精神(强调柏拉图的成文著作亦即对话录和他的未成文学说的结合)出发,在兼顾柏拉图哲学的表达形式和实质内容的情况下,以柏拉图的“本原学说”(Prinzipienlehre)为线索,勾勒
    先刚哲学28.6万字
  • 会员
    《符号》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梅洛-庞蒂的一些文章的结集,涉及语言、社会、理性、主体性等一些重要的哲学问题。通过这些文章,梅洛-庞蒂加入到了当时各种思潮的争论中,发出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角度的声音。这些文章主要有:“间接语言与沉默的声音”、“论语言现象学”、“从莫斯到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哲学家及其阴影”、“爱因斯坦与理性的危机”、“成长中的柏格森”、“主体性的发现”、“评马基亚维里”、“胡塞尔与语
    (法)梅洛-庞蒂哲学31.1万字
  • 当今是一个人人都在谈论叙事的时代。矛盾的是,叙事话题的泛滥竟暴露了一场叙事的危机。在“故事化”的喧嚣中,充斥着一种既无意义又无方向的叙事真空。资本主义借助故事化将讲述占为己有。它让讲述听命于消费。故事化生产出消费形式的故事。在故事化的帮助下,产品被赋予了情绪,向消费者承诺独特的体验。如此一来,我们买卖、消费的其实是叙事与情绪。“故事”被推销,故事化实为卖故事。讲述创造出共同体,而故事化只催生出社群
    (德)韩炳哲哲学3.6万字
  • 会员
    本书从白璧德所提出的“国际人文主义”的概念出发,在阅读大量白璧德英文原著、学衡派报刊和相关一手史料基础上,打破前人对学衡派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保守主义、古典主义、人文主义等的论断,重现挖掘白璧德所倡导的国际人文主义运动与学衡派的联系。本书以双重跨文化研究的视角,一方面回到白璧德的西学背景,探讨其如何在跨文化语境下形成国际人文主义的构想,并进而澄清了白壁德的宗教信仰问题;另一方面细致考察了学
    李欢哲学24.4万字
  • 会员
    《斯宾诺莎的实践哲学》为著名的法国哲学家,后现代思潮的代表人物吉尔·德勒兹所著的一本斯宾诺莎研究专著。德勒兹在书中从新的角度讨论了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其理论尝试是,将“斯宾诺莎”与“实践哲学”相融合,从而丰富实践哲学的理论资源。在书中,德勒兹系统地梳理了斯宾诺莎《论理学》中的主要术语,其梳理极具新意,激活了斯宾诺莎伦理学体系中的行动力量,可以说在斯宾诺莎的研究中开创了一个新的道路,极大地影响了并改
    (法)吉尔·德勒兹哲学9.7万字
  • 会员
    本书分为5章,内容包括:近代政治哲学的中世纪背景、近代早期政治哲学的基础、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斯宾诺莎的政治哲学、洛克的政治哲学。
    赵敦华哲学14.5万字
  • 会员
    本书作者展示了如何建立一种科学的神话哲学的过程,亦即通过批判地考察由古至今的各种具有代表意义的神话观(比如把神话理解为纯粹的诗意发明、科学真理和宗教真理的扭曲或掩饰等等),表明神话本身已经是一种哲学思维,但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民族的自觉的发明,而是人类原初意识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运动在不同民族的意识中的反映。
    谢林哲学20.5万字
  • 会员
    随着全球化的深度行进,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的力量也日益活跃,思想观念在全球的流动会引发什么样的回响与激荡?未来是走向“文明的冲突”,还是“文明的融合”?历史学特别是思想史研究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并做出应有的回应?本书从全球思想史视野出发,研究概念与文本的全球性流动,考察和辨析这一流动与移位对人们的影响,及其如何塑造人们的价值世界,进而展开建构世界的实践。期待这一探讨能为未来“文明”的发展提供新的资源,
    孟钟捷 李宏图主编哲学30.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