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讲堂:蔡元培讲中国伦理学史在线阅读
会员

大师讲堂:蔡元培讲中国伦理学史

蔡元培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14.4万字

更新时间:2019-11-28 15:15:25 最新章节:第7章 简易哲学纲要(1)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蔡元培讲中国伦理学史》全书分绪论、先秦创史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宋明理学时代四大部分32章,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伦理学界重要的流派及主要代表人物,并阐述了各家学说的要点、源流及发展。《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民国时期影响国人的大师著作)》是第一部系统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生、发展及其变迁的学术著作,阐述了从孔子到王阳明28位思想家的伦理思想,附录中列叙了戴震、黄宗羲、俞正燮三人的道德学说。
上架时间:2019-01-01 00:00:00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蔡元培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试图建构关于怀旧书写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近百年来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进行整体性系统研究,深入阐析了现代社会转型与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之间的关系;全力探寻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发展历程,厘清了其历史沿革;详尽阐释了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主题;在对上述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之文学史地位。
    周明鹃文学22.5万字
  • 会员
    乾嘉时期,朴学取代理学成为主流学术,学术研究范式的转变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学观念。乾嘉学人重新思辨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的关系。袁枚的性灵说与翁方纲的肌理说,前者对抗朴学,后者拥抱朴学,两者旨趣迥异。性灵说与乾嘉义理有内在的一致性。朴学的博雅考证推动了乾嘉时期的骈文创作。乾嘉学者将骈文视为文章正宗,此时的骈散之争是汉学与宋学之争的延伸。在乾嘉朴学的影下,通俗文学也具有了浓厚的考证色彩。
    梁结玲文学35万字
  • 会员
    本书系统论述了近代文化保守主义学术流派的文论成就,梳理了“中体西用派”、国粹派、东方文化派、学衡派、现代新儒家作为学术共同体的谱系,论及文论范畴和命题五十余个,涉及张之洞、沈曾植、陈衍、辜鸿铭、章太炎、刘师培、黄节、黄侃、梁启超、章士钊、吴宓、胡先骕、汤用彤、陈寅恪、熊十力、马一浮、梁漱溟、钱穆、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近现代人物数十位。立论平正,资料翔实,史论结合,为建设中国文学理论与文
    王守雪文学26.6万字
  • 会员
    本文出发点在于探讨蒙太奇与德布林“整体性”思考、主体性批判、语言哲学以及和他的小说诗学之间的关系,旨在扬弃“蒙太奇源自电影摄影术”的陈词滥调。颠覆性的假设需要有另类的理论视角,借助德布林和中国道家哲学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与作家同时期其他思想家的哲思相通性,文章将庄子的“卮言”锐化为一种理论工具,一反常见的以西方理论指导中国文学现象的普遍做法,逆向性地用极具民族特色的文论话语去剖析一种典型的西方现代
    张晖文学19万字
  • 会员
    本书全面考察“三曹”“七子”的诗学思想,发掘其对中国传统诗学的继承、发展,揭示其原创性的理论贡献。“三曹”“七子”文学成就卓著,通过理论阐发,或借助于自身的创作实践,表达了系列诗学观念,形成了意涵丰富的“三曹”诗学。比兴诗学是继承《诗经》、楚辞的;感物诗学、文质诗学是接续先秦两汉礼乐文化的;文气诗学是曹丕等人的理论创造;风骨诗学是刘勰、钟嵘等对“三曹”“七子”及建安诗学精神的提炼,也属于“三曹”诗
    李健文学21.5万字
  • 会员
    从“多民族文化”理论视野出发,本书对21世纪以来广西代表性的诗人作品、诗歌团体、写作现象及社会传播进行了整体观照,旨在探究新世纪以来广西诗歌书写的整体概况和迫切需要应对的一些写作困境,揭示了不同群体的写作观念及其背后的审美趣味与文化诉求。尤其重要的是,探讨了广西青年诗人及其团体多样的诗歌写作话语背后所包含的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同时,从中国当代诗歌史的整体视野进行考察,客观阐述了广西诗歌在中国诗歌版
    董迎春 覃才文学18.7万字
  • 会员
    以格林布拉特为代表的“文化诗学”主要以区别开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又利用了两个学派的资源而著称。本书认为其核心在于以福柯的权力思想来阐明文学活动,以此作为不着边际的历史主义真正走入现实的标志,也是形式主义走出语言牢笼的关键。在对“莎剧以及“英国早期浪漫主义”的具体枇评中,肯定了作者、文本和读者三个艺术生成维度相通的权力博弈关系,并在这些节点所形成的诗学“振摆”空间中表达其文学批评的整体理念。
    张文涛文学21万字
  • 会员
    《文学地理学》辑刊是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的年会论文之精选,由曾大兴等主编,每年一辑,已出七辑。作者均为中、日、韩三国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学者,包括杨义、蒋凡、刘扬忠、朱寿桐、周尚意、王兆鹏、张三夕、邹建军、陶礼天、夏汉宁、高人雄、戴伟华、海村惟一(日)、金贤珠(韩)等知名学者。本辑刊设有“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文学地理学宏观研究”、“文学地理学基本理论研究”、“文学地理学方法研究”、“文学家之地理分
    曾大兴 夏汉宁 杜雪琴主编文学27.5万字
  • 会员
    《人文》学术辑刊由河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编辑,《人文》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人文》以人文关怀为中心,突出学术原创性与新知传播,注重实证研究,鼓励综合创新,力图融通各学科,探讨各种学术思想和历史文化问题,展示中国思想学术界新成果。《人文》力争为学术界提供一个优质学术成果发表平台。文章以学术文章(论文)为主,也发表欢迎思想学术随笔及其他形式的学术文章。另设“对话”“学林”“札记”“书札
    《人文》编辑部编文学24.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