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讲堂:蔡元培讲中国伦理学史在线阅读
会员

大师讲堂:蔡元培讲中国伦理学史

蔡元培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14.4万字

更新时间:2019-11-28 15:15:25 最新章节:第7章 简易哲学纲要(1)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蔡元培讲中国伦理学史》全书分绪论、先秦创史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宋明理学时代四大部分32章,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伦理学界重要的流派及主要代表人物,并阐述了各家学说的要点、源流及发展。《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民国时期影响国人的大师著作)》是第一部系统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生、发展及其变迁的学术著作,阐述了从孔子到王阳明28位思想家的伦理思想,附录中列叙了戴震、黄宗羲、俞正燮三人的道德学说。
上架时间:2019-01-01 00:00:00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以明代文言小说中汇编类作品为研究对象,立足文献考证,从文体类型与文献类型两种维度透视明代文言小说汇编现象,选择志怪体、世说体、博物体、小说丛书等汇编类型为代表,清査其文献家底,提炼其审美特征,阐释其文学成就,探究其学术贡献。在个案研究基础上,对明代文言小说汇编之兴盛背景、体例样态、价值及阙失等做了整体观照。
    刘天振文学22.7万字
  • 会员
    本书主要收集本人自高校任教以来几十年来的论文27篇,其中既有已经发表的论文,也有一直放在箱底待发的论文,还有两篇在研究过程中翻泽的泽作。这些论文成文时间跨度虽然有几十年,但都是围绕着西方文学和海外文学两大主题进行,而其中的重点在西方文学研究。两方文学研究主要包括两方古代文学三篇,启蒙主义文学三篇,浪漫主义文学五篇,现代主义文学七篇,它反映出作者关注的研究方向。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与翻译部分四篇,体现出
    高伟光文学22.9万字
  • 会员
    近年来,图书市场频爆冷门,平民非虚构文学作品成为图书市场的畅销书,不仅获得了出版界的青睐,也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一些普通公民不仅写史出书,作品还在年度好书榜名列前茅。本书以这类非虚构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民间述史作品的概念、分类、特性、价值、热因等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分析,并对14名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述史作者的作品进行了细致的文本解读。
    任雅玲 张爱玲文学20.7万字
  • 会员
    本书所收论文涉及韩愈诗文创作与理论再评价、韩愈思想与韩愈文化研究、韩愈诗文版本校勘与流传、韩愈的接受史与海外“韩学”研究、韩愈文化的现代价值及其与地域文化及地方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等诸多方面,汇聚了包括张清华、阎琦、曾楚楠等“韩学”研究专家和胡阿祥、郝润华、杨国安、刘宁等“韩学”中坚以及丁恩全、丁俊丽、杜学林等“韩学”新锐在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说,无论是从研究视野的开拓、研究方法的运用,还是从文献
    王德保主编文学31.3万字
  • 会员
    清代词韵学是清代词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探究词体用韵法则为主要内容。清人论词以古词为宗,论及韵法亦以旧词用韵为据,但清代词韵学成果并不是对旧词用韵的再现,而是以清代词体学的系统架构为旨归,以当时的韵学为津筏,有规范韵法之意,具有建构性。本书以清代词韵专书为研究对象,以韵学为切入点,以词体学为研究落脚点,共时和历时视角相结合,考察清代诸家词韵专书的编韵理据,并探讨清代词韵学的演进理路。
    杜玄图文学18.4万字
  • 会员
    本书采用接受美学、解释学等方法研究罗兰·巴特文论在中国的接受史。罗兰·巴特文论在中国的接受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构成了他的四张面孔:20世纪80年代初的“形式主义者”,20世纪80年代末的结构主义者,20世纪90年代的后结构主义者,21世纪的大众文化批评家。巴特文论在中国的接受史展现了中国当代文论发展史的一个侧影。本书力求通过研究巴特文论在中国的接受史,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借鉴西方文论提供参考性建议。
    文玲文学15.8万字
  • 会员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文关系是文学研究最基本和核心的问题,存在于文学活动的所有环节。诗言志,思无邪,兴观群怨,温柔敦厚,“发乎情,止乎礼义”,发愤著书,缘情绮靡,性灵说等重要理论,无不是从各种角度对情文关系进行的阐发。乾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穴时期,对情文理论予以了系统总结和发展。本书从性与理、情与幻、性情与格调、情感与虚构等多种角度,对乾嘉情文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杨子彦文学19.2万字
  • 会员
    本书重点推出“传播的诗”这一概念,并阐释诗歌影像传播(以电影为主)的几种范式。“影像”是图像理论的关键词,也是视觉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具有与传统文学文本以及其他艺术形式平等对话的优势,影像传播媒介并不只是具有承载功能,它可以成为给诗歌带来新的表达元素和新的表现力的部分,诗歌在一定意义上离开了原初的文字表现载体,将传播载体引入自我表现之中,创构了诗歌的立体文本,转化为一种“立体的诗”或“跨媒介的诗”
    梁笑梅文学16.9万字
  • 会员
    这是作者2007—2017年间的部分论文结集,共分为四辑,涉及近代文化交涉和比较文学等方面的相关议题。第一辑是以梁启超与晚清文学新变为讨论主题。第二辑则集中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涉与翻译研究。第三辑涉及傅兰雅于1895年推动的“时新小说”征文事件。第四辑算是附录,收有2篇书评、2篇考证小文和1篇翻译的论文。这部论文集包含了一系列有趣的个案,以跨学科的视角来讨论近代中外文化交涉,以文学、历史和翻译的互动等
    姚达兑文学25.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