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治脾胃病在线阅读
会员

六经辨治脾胃病

章浩军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医学中医9.1万字

更新时间:2019-12-26 13:16:50 最新章节:封底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作者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进行探索与研究,创新性地将脾胃病应用六经辨证论治,该书具体介绍呕吐、吐酸、反胃、嗳气、呃逆、下利、便血、痞满、腹痛、胃脘痛、便秘11个病种应用。从《伤寒论》对相关疾病的机理探微、治法方药析要、六经证治应用以及病案治验举隅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具有以下两个特色:一者以六经辨证指导应用经方辨治脾胃诸疾;二者对脾胃病六经各证,均联合使用中医外治法,取内外治之所长,而达事半功倍之效果。正可谓:“六经之中有脾胃,脾胃之中用六经”。读者阅读可加深对《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的理解,并提升中医辨证论治水平。作者简介:作者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34年,为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十二五”国家重点中医专科培育项目——脾胃病专科学科带头人,拥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与较高的写作水平,在国家级、省级公开发表“应用六经理论指导肠道疾病诊治”、“论《伤寒论》之和”等50余篇学术论文。
上架时间:2018-03-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王氏为清初著名学者,博精中医医理,又兼通西方天文、坤舆、性命之学等书。所撰《医学原始》九卷(1688),是研究西医理论的重要著作。该书前二卷重在阐释性命之学,多采西来之说,首立元神、元质说,以明人道生机本原。次论受形男女之别、立命之原,多采西学之四元行、四液、五官(视、闻、嗅、啖、触)、四司(即总知、受相、分别、涉记,取五官所进而区别安置)诸论,以阐释人身起源及各种生理现象。此二卷多有明季传入之西
    (清)王宏翰著辑 张志斌校点医学16.5万字
  • 会员
    本书以软组织外科学的视角分析人体的生长发育及运动特点,通过对运动系统损害阶段的分析,寻找需要治疗的层面。不同损害程度的不同治疗方法使治疗更具个性化。通过对经典中医语句的分析,使人了解中医研究的立论所在,将力学理念加入到中医针刺治疗的研究中来,使针刺治疗不再只是经验的积累,成为可复制性极强的现代知识;通过分析不同针具的作用特点,使临床治疗效果的确定性大大提高;对经典经验穴位的作用分析,使单纯的朴素辩
    王震生主编医学14.1万字
  • 会员
    本书精心挑选了用之有效、流传最为广泛的偏方验方2000余首,并对这些偏方验方按照疾病分类,分为日常保健、常见急症、内科疾病、骨科疾病、妇科疾病、男科疾病、儿科疾病、皮肤科疾病和五官科疾病偏方验方等,先对疾病进行简明概述,然后配以针对疾病所选用的偏方、验方和其他疗法。书中所选取之方,取材简便,操作简单,容易上手。本书可供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和常见病患者及家属阅读参考。
    王盛才主编医学19.8万字
  • 会员
    本书稿收集了梅州境内200种野生或栽培植物药。作者在每味药的条目中都列出中文名、别名、科属、拉丁学名、识别特征、药用、性味、功能、主治9项内容,并配以原植物彩色图片,力求真实反映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本书稿出版后可供从事中药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供从事林业管理、海关检疫、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环境规划评估部门工作人员参考,是研究粤东乃至华南地区中草药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工具书。
    王楠等编著医学4.7万字
  • 会员
    宗瑞麟教授为全国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经验丰富,擅治针灸疑难病症。其针法独特,本书将其主要学术思想,理论评说,临证经验与临床研究,使之宝贵临床经验,独到的观点见解和研究成果展现出来,有利于进一步学术传承,是从事针灸工作者,学术继承人不可多得的临床参考书。本书包括跟师临证医案、医话,以及跟师时所写的日志、周记、半月记、月记,学术专题讲座材料中精选医案和宗老的精典讲解等。
    宋南昌 宗重阳主编医学16.4万字
  • 会员
    虞山医派,其历史源远流长,历代医家层出不穷,如缪希雍、柯韵伯、钱天来、余听鸿及陶君仁等,其传承仲景之说而知常达变,启创温病之先河,对江南乃至祖国医学发展具深远影响。本书反映了关于中医地方流派——虞山医派研究的系列成果,对流派的学术理论和方药特色作了深入阐述,有一定的创新性。本书主要介绍虞山医派及其代表性医家的主要观点、诊疗特色及影响,系统梳理虞山医者的学术思想,突出虞山医派对温病学派发展的影响及其
    马俊杰编著医学14.8万字
  • 会员
    本书拟以我国历史时期为序,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6个时期。各个时期首先结合其医学、经济、文化、教育及对外交往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剖析该时期本草的编写情况,药物应用和理论发展特点。然后选择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较为详细地介绍其学术成就。对于选择的代表性本草,分【概况】和【钩玄】两项,前者介绍作者、成书时间、编写情况、版本及流传等,后者在介绍卷帙、体例的基础上,着重发掘其文献、理
    周祯祥 张廷模主编医学65.2万字
  • 会员
    本书发扬中医骨伤科传统,结合何氏骨伤流派三百年经验传承,重点展示了我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何天祥先生的宝贵学术思想,特色鲜明。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何天祥中医学术成就、诊疗思路与技巧、特色疗伤手法、家传方药、特色功能锻炼方法;下篇介绍骨折、筋伤、脱位、骨病(包括骨髓炎、骨与关节结核、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骨坏死、骨质疏松)的治疗经验。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何浚治主编医学45.2万字
  • 会员
    本刊第四辑共收录学术论文19篇,“名医·名家访谈”栏目介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在清宫医案与老年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栏目既有法律制度、保护模式、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层面的讨论,又有道地药材、地理标志产品、中医药传统知识持有人等具体个案的剖析,还有从国外法律分析、国际立法借鉴等视角对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探讨;“出土医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栏目既对出土医学文
    陈玉梅 江凤艳主编医学26.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