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删注脉诀规正
更新时间:2019-12-26 10:28:28 最新章节:封底
书籍简介
本书是清代名医沈镜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编撰。全书二卷,其内容大至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脏腑、脉象、诊候图和图解,以及相关脉诊知识。第二部分是对《王叔和脉诀》一书的主要歌诀进行注释、削正,包括五脏六腑歌、诊脉赋、诊脉入式歌、诊四时生克脉歌、诊四时虚实脉歌、形色脉体相应歌、脉经观病察色生死候歌等。第三部分主要以李时珍二十七脉歌、奇经八脉歌以及沈镜所补之脉歌,为基本内容。全书内容要而不繁,文字通俗易懂,歌诀协韵上口,便于习诵记忆,是一部较好的中医脉学入门著作。本次校注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的清康熙庚辰三十九年(1700)刻本为底本,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入藏的清大文堂刻本为主校本。
译者:王大妹 姚惠萍 张稚鲲校注
上架时间:2015-0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清)沈镜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主要包括学术探微和原文评注两部分。学术探微部分主要是对该经典的学术特点、对临床的指导作用进行阐述。原文评注部分分原文、注解、评议、医案选录、按语5部分。在原文的基础上,对一些较为生僻或重要的专业词语进行注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每段原文后均有评议,评议内容紧扣原文,可以是对学术观点、疾病因病机、用药规律等的阐释;“医案选录”,所选医案皆出自近代中医儿科名家;在按语部分结合原文内容对该医案医学20.2万字
- 会员本书由上、下篇构成,共6章。上篇总论,分两章,第一章岭南中药业简史,第二章岭南中药特色炮制探析。下篇各论分四章,第三章蒸法,包括中药蒸法的历史沿革研究、清蒸、盐蒸、酒蒸、醋蒸、姜汁蒸、发酵蒸法、四制蒸法;第四章泡法;第五章其他特色制法,第六章香港的特色切制药物等。全书共收载60多个特色炮制品种,包括来源、饮片历史沿革、规范与标准、炮制作用、现代研究五部分,其中现代研究部分包括工艺、药效、成分、作用医学17.3万字
- 会员本书紧紧围绕“主要学术贡献与成就”“证治论述,擅用经方”“临证诊疗专长与用药特色”“糖尿病证治”“男子不育证治”“胸痹心痛、关格、老年便秘的辨证论治”“疑难杂症医案选录”“试论温病与伤寒的关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运用与研究”“医学交流”“研修日本汉方腹诊”“养生与修养”“科研与医学著作”等方面系统梳理总结,突出临证实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本书立足“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内容翔实,通俗易医学44.6万字
- 会员本书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学术带头人刘霁堂教授主编的,由该专业几位老师和学生组成的团队共同撰写而成的关于中医哲学的学术著作。全书由古及今,首先从中医的奠基著作《黄帝内经》的哲学理论、思想及其特点讲起。其次论述了近代以来中医在医学现代化的进程中遭遇的困难,并详细分析了其观念在这个过程中的发展过程。最后结合现代医学的特点和中医系统论的思想优势,论述了中医理论目前的发展和未来应坚持的发展方向。医学21.4万字
- 会员王氏为清初著名学者,博精中医医理,又兼通西方天文、坤舆、性命之学等书。所撰《医学原始》九卷(1688),是研究西医理论的重要著作。该书前二卷重在阐释性命之学,多采西来之说,首立元神、元质说,以明人道生机本原。次论受形男女之别、立命之原,多采西学之四元行、四液、五官(视、闻、嗅、啖、触)、四司(即总知、受相、分别、涉记,取五官所进而区别安置)诸论,以阐释人身起源及各种生理现象。此二卷多有明季传入之西医学16.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