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当代江南小说论
更新时间:2021-09-30 11:57:20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当代江南小说,其创作主体主要是和江南及江南文化有着明显关联的作家。如汪曾祺、林斤澜、陆文夫、李杭育、范小青、苏童、毕飞宇、格非、余华等。这些作家风格有异,却是“江南文化”熏陶下最具审美意义和最具典型特征的代表。在他们孜孜以求的艺术探索中,当代江南小说以自我的文化交融和美学变异,完成了小说叙事的时代革新,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小说体系和审美景观。本书即从江南文化与小说思潮、江南作家、地方认同、个性表达、诗性审美、语言风格、文体变革等之间的隐秘关系入手,探讨当代江南小说在江南文化影响下的形成和发展、意义和局限。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02-26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该专著从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交互作用的方法问题、重大的理论论争以及理论形态上的特殊性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发展作深入的学理分析和研究。在研究中,通过学理分析和实证研究的途径,厘清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派、不同权力话语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学理论相结合与交融过程中的影响和冲突过程,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发生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作出清晰的把握和理论上的描述,并在历史维度和美文学35.9万字
- 会员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英国左翼文学研究”的最终成果,分为20世纪英国左翼文学综论、20世纪英国左翼文学的主体思想研究和20世纪英国左翼文学的艺术特色探讨三编,论述了20世纪英国左翼文学各个阶段的经济、政治、历史、文化背景及主要特征,从整体上勾勒出20世纪英国左翼文学的发展阶段和演变脉络;阐释了20世纪英国左翼文学的思想内涵,归纳、提炼出八大主体;探讨了20世纪英国左翼文学的艺术特色,勾勒文学29.1万字
- 会员本书从动物研究视角出发,兼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研究、生态批评、精神分析、新历史主义、后人文主义和认知动物行为学等理论,重点考察库切的《动物的生命》、辛哈的《动物之人》、阿特伍德的《羚羊与秧鸡》、马特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温顿的《浅滩》等当代新英语小说中的动物书写,探究关于动物的文学再现及象征意涵与真实动物之间的关联,论释对动物的不同认知如何影响其在人类社会的命运及人类自身,分析文学文学35.5万字
- 会员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很多关于灾害的作品。这些作品记叙了自然灾害的恐怖场景、人们困苦的生存状态与痛苦无望的心态,记录了多种抗灾、救灾及防灾手段,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本书以文学为本位,采用灾害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对古代文学的灾害书写进行了宏观考察,总结了其中藴含的可贵的民族精神,对当下精神文明建构有重要意义。文学25.3万字
- 会员本书对美国生态批评第一波和第二波浪潮进行历时梳理,提取出美国少数族裔生态批评的基础性范畴——“环境”,进而以小说、诗歌、戏剧、非虚构作品中的“显性/隐性环境文本”建构美国少数族裔“环境文本库”,从中选取代表性作家和作品,从“环境与地”“环境与性别”“环境与国界”等维度,全面系统地发掘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中的生态思想。文学23.1万字
- 会员明清小说评点的兴盛标志着小说阅读的自觉,小说阅读与传统经史的阅读不同,小说本身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小说阅读在本质上可称之为是一种审美活动。本书对明清小说评点的研究围绕阅读审美经验展开,认为对阅读审美经验的探讨构成了明清小说评点中最具有核心意义和价值的理论。评点者在对文本的阅读过程中,以阅读审美经验为核心,一方面从读者的角度分析了阅读过程中审美经验的生成机制,并试图建立一种理想的阅读范式;另一方面则探文学19.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