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数据法的构建逻辑在线阅读

西方数据法的构建逻辑

(美)伊丽莎白·M.瑞尼尔斯
开会员,本书8折购 >

法律法学文集/经典著作8.3万字

更新时间:2024-12-02 16:21:18 最新章节:致谢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无处不在的数据技术对人类尊严和自主构成了明显而现实的威胁。然而,在过去的五十年里,我们一直忙于保护数据,却未能保护人类本身。在本书中,伊丽莎白·M.瑞尼尔斯认为,我们应专注于数据保护、数据隐私、数据安全和数据所有权的法律中的人类核心价值观。而且,随着我们对数据的痴迷的增长,我们忽视了与技术发展相关的真正利害关系——我们作为人的尊严和自主性。伊丽莎白·M.瑞尼尔斯的研究指出从某些方面来看,数据既是一切,又什么也不是。数据依靠情境,并呈动态变化,因此很难被定义。通过对美国、欧盟的数据法案进行梳理,伊丽莎白·M.瑞尼尔展现了西方数据法的构建逻辑,同时面向数据法的未来,提出了一个清晰的愿景。
品牌:中青文
译者:陆香
上架时间:2024-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青文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伊丽莎白·M.瑞尼尔斯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论犯罪与刑罚》是刑事法领域的经典著作,历来被视为人文社会科学研习者的必读书。本书提出的关于刑事法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础,是现代刑事法理论的基石,启蒙了人们对待犯罪和刑罚的态度。本书的出版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刑事法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意)切萨雷·贝卡里亚法律5.5万字
  • 会员
    《当代金融法研究(第四卷)》(民法典时代的金融法专辑)反映了2020年5月我国《民法典》出台以来,国内金融法学、法律界学习研究执行《民法典》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效果,以及围绕《民法典》展开金融法学术活动的动态。
    吴弘主编法律33.5万字
  • 会员
    本书收录的论文作者均为梁慧星老师的学生,包括韩世远、刘保玉、刘承韪、谢鸿飞、叶名怡、易继明、于飞、朱广新等五十位学者和法律人。本书编委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牵头,研究室系法学研究所内主要从事民法学研究的专业机构,自创建时起即为中国民法学研究的学术重镇,本室民法学科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先后有王家福、谢怀栻、陈汉章、梁慧星、孙宪忠等国内民法学界的一流学者,在民事立
    《走向新时代的中国民法》编委会法律65.8万字
  • 会员
    《会心民法五十载》收录了梁慧星先生八十年间求学、治学的重要随笔,还整理了梁老师近年的多首小诗及照片,从不同于学术研究的角度,展现了梁老师真实、务实的人格魅力。本书涉及梁老师亲历的众多历史事件,回溯了梁老师在中国社科院期间追随谢怀拭、王家福等老一辈法学家的时光,记录了梁老师治学修身的心得,更是中国法治进程的缩影。本书的出版时值梁老师八十大寿,由是,梁老师的弟子们也借由本书回顾了梁老师的谆谆教诲,并寄
    《会心民法五十载》编委会编法律8.5万字
  • 会员
    本丛书及时刊登行政法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实务前沿问题,新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司法政策及解读,具有典型和指导意义的审判案例及分析,行政法及行政审判的调研信息及成果等内容,设有“高端论坛”“聚焦热点”“理论探索”“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司法文件”等栏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编法律20.8万字
  • 会员
    本丛书及时刊登行政法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实务前沿问题,新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司法政策及解读,具有典型和指导意义的审判案例及分析,行政法与行政审判的调研信息及成果等内容,设有“高端论坛”“聚焦热点”“专题讨论”“理论探索”“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司法文件”等栏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编法律19.2万字
  • 会员
    本书是我国已故著名法学家、民法学泰斗、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终身研究员与终身教授谢怀栻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该书是谢老生前关于民法总则的相关论述及立法建议,书中所收论文多为谢老生前颇有影响的著述,经张谷教授按照我国民法总则的体系加以编排,集中展现了作者在民法总则方面的心得。
    谢怀栻法律19.9万字
  • 会员
    本丛书及时刊登行政法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实务前沿问题,新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司法政策及解读,具有典型和指导意义的审判案例及分析,行政法及行政审判的调研信息及成果等内容,设有“高端论坛”“聚焦热点”“理论探索”“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司法文件”等栏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编法律24.2万字
  • 会员
    洞穴探险者案是美国法理学家富勒于1949年发表的假想公案:五名探险者受困洞穴,为生存“不得不”分食其中一人,被抽签选中的是最初提出该建议、却在实施前反悔的威特莫尔。最终获救的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初审法庭判处绞刑。——他们是否犯有谋杀罪?富勒虚构了上诉法庭五位大法官的意见,将当时各个法哲学流派的观点纳入其中。1998年,萨伯续写了有关此案的九个新观点,又将20世纪法哲学的新发展引入讨论。富勒的案
    (美)彼得·萨伯法律10.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