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举赵州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里。是汝还护惜也无。时有僧问。和尚既不在明白里。护惜个什么。州云。我亦不知。僧云。既不知为什么。道不在明白里。州云。问事即得。礼拜了退师云。这僧也如切如瑳。不能见机而变。赵州也如琢如磨。几乎事不解交。众中只管道。退身有分。殊不知尽力提持。还体悉得么。焦砖打著连底冻。

举睦州问武陵长老。了即毛端吞巨海。始知大地一微尘。作么生。陵云。和尚问谁。州云问长老。陵云。何不领话。州云。我不领话。尔不领话。师云。睦州武陵。总道不领话。其间。有贪观白浪失却手桡。乃竖起拂子云。看。

举南泉因至庄。偶庄主预备迎奉泉云。老僧居常出入不与他知。何夙排辨至于如此。主云。昨夜土地神报。侍者便问。既是大善知识为甚却被鬼神觑见。泉云。土地前更添一分供养著。师云。长芦则不然。若见这庄主恁么道。便与捉住云。放尔不得。何故如此。不见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举僧问洞山。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为什么不得他衣钵。山云。直饶道本来无一物。也未合得他衣钵。且道。什么人合得。僧下九十六转语。不契。末后云。设使将来他亦不受。山深肯之。雪窦云。他既不受是眼。将来必应是瞎。师云。长芦则不然。直须将来。若不得来。争知不受。直须不受。若不不受。争免将来。将来底必应是眼。不受底真个是瞎。还会么。照尽体无依。通身合大道。

拈古一百则竟

后序

余顷将漕淮南。梦僧导至一古寺基。有巨栋十数。大书其榜曰隰州。金碧焕然。觉而异之。尝语人莫能占。后数月。主普照者。众讼抵狱。余生于泗。而又从官往来廿余年。悯禅席猥冗。因欲以振起之。其徒走权贵门。皆为之地。余志终不可夺。时雪峰了住长芦。与比丘千五百人俱。今天童觉居上首。与众推出。余乃劝请力行祖道。无有怖畏。远近归依。户外屦满。他日相见。问其乡里。则曰隰州人也。忽省昨梦若合符节。闻者莫不稽首赞叹。咸谓此事不可不书。而执笔辄懒。退居清江之上二年矣。惠慈上人。自天童由雪峰。持二老书来。问讯勤恳。出天童拈提古德机缘。因记梦事之大略。题其后。不独可以砥砺禅流。且为丛林盛事云。绍兴四年十一月廿二日。芗林居士。向子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