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布亚新几内亚(第2版)
- 韩锋 赵江林编著
- 5字
- 2025-02-22 21:57:40
第一章 概览
第一节 国土与人口
一 地理位置与国土面积
巴布亚新几内亚(The Independent State of Papua New Guinea)地处赤道以南,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西与印度尼西亚的巴布亚省接壤,南隔托雷斯海峡与澳大利亚相望,东南面与所罗门群岛一衣带水,东面距离3000公里是瑙鲁;北面距离3000公里有美国关岛、密克罗尼西亚和马绍尔群岛。
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处亚洲和大洋洲水路交通要道,是南、北太平洋的交汇点,连接南太地区与东南亚各国的桥梁,战略位置重要。
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土面积为462840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8300公里,包括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在内的水域面积达240多万平方公里,是个多山国家,海岸边是低地和小丘,西南海岸是世界最大的沼泽地之一。
巴布亚新几内亚全境共有600多个岛屿,主要包括新不列颠岛、新爱尔兰岛、马努斯岛、布干维尔岛等。
巴布亚新几内亚处于东十区,时间比北京时间早2小时,无夏令时。
二 地形与气候
1. 地形
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形复杂,地处环太平洋西侧的地壳不稳定带,多火山和地震。新几内亚岛东半部山岭重叠,主要山脉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中部偏西地区以马勒山脉为主,峰峦峭壁,高原深谷,相互交错,最高峰威廉山,海拔4508米。沿东南方向看高度逐渐降低,山地宽度逐渐变窄,形成东南半岛的欧文斯坦利岭,经东南端的海角,延伸为狭长岛屿。除山地外,北部沿海有狭窄平原和不少优良港湾,中央区以南和巴布亚湾以西则有广阔的沼泽低地。其他岛屿多数地形崎岖多山,只有沿海有小片平原。全境多死火山,伴有温泉、间歇泉、喷气孔等。有的地方常遭遇地震和火山喷发,自然灾害严重。
2. 河流
新几内亚岛东部的较大河流都发源于中部山地,分向南北流注海洋。河身都较短小,没有航运之利,但在中上游多湍流瀑布,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由于强烈的淋溶作用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部分土壤土层很薄,肥力较差。只有在沿海低地和山间盆地的近代沉积或由火山灰上发育的土壤,肥力较大,较宜农耕。
位于西南部的弗莱河,发源于马勒山脉南坡,流量最大,流程长达1000多公里,中下游蜿蜒曲折,流经西南部的沼泽平原,然后注入巴布亚湾,河口宽广,海潮可上溯100多公里。
塞皮克河是(Sepik River)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北部主要河流,同时也是该国最长的河流,也是全球最大的河流系统之一。塞皮克河主要流经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桑道恩和东塞皮克省,也流经印度尼西亚的巴布亚省,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未受污染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塞皮克河的源头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与印度尼西亚伊里安查亚接壤的中央山脉北坡,向东北蜿蜒曲折流经山区后注入俾斯麦海。塞皮克河全长1100公里,乘船上溯可达480公里,其最大支流为波特(Potter)河。这里汇集了许多河流、牛轭湖、支流、死水、沼泽、湖泊和人工渠道等,虽然没有三角洲,水力也不大,但沿岸孕育了许多村庄,可谓珍贵的原始艺术。如卡姆巴拉巴(Kambaramba)村以及其他地方,房屋都是建立在高跷上的,以免水浸;而且在这里,独木舟至今仍是当地的主要运输工具。游客来此,可巡航游。世代以来,都是进入内陆地区的贸易航线之一。
普拉里河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主要河流之一。它有超过33670平方公里的泄水区,年平均排入巴布亚湾的流量是2667立方米/分钟,年最大流量为10500立方米/分钟。普拉里河的许多支流通过中心山脉的很多座山将水排入普拉里河。山区的年降雨量超过8000毫米。普拉里河的支流在群山中蜿蜒穿行,直到河流主干离开这里,河水继续流过150公里左右的平坦低地,然后通过一个三角洲平原进入大海。低地地区森林密集,密布携带疟疾病毒的蚊子,并且不被外界所知。
拉姆河是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北部的河流。河的上游形成于克拉克(Kratke)地区,然后从那里向西北部延伸约640公里(398英里),流入俾斯麦海。整条河流汇集了来自俾斯麦北部、南部芬尼斯特雷和阿德尔贝特区域的众多支流。
3. 气候
巴布亚新几内亚在赤道与南纬12°之间,大部分地区属赤道多雨气候和热带湿润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但由于风向季节性变换、海拔高度与坡向的影响,各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异很大。在沿海低平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5℃ ~30℃,冬夏温度变化不大;随着海拔的增高,温度相应降低,高山顶部也会有霜和雪的气候。沿海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000~2000毫米,中部高山地区年降水量可达3000~4000毫米。每年1~4月西北风盛行,为多雨季节;5~8月转为东南信风,雨水相对稀少,为干燥季节;9~12月,雨水适度。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具有植物生长期长、雨水充足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发展。
海拔1000米以上属山地气候,其余属热带气候。5~10月为旱季,11~4月为雨季,沿海地区平均温度21.1℃ ~32.2℃。山地地区比沿海地区温度要低5℃ ~6℃,年平均降水量2500毫米。
三 行政区划
巴布亚新几内亚全国划分为20个省,另设布干维尔(Bougainville)自治区及首都行政区(莫尔兹比港市Port Moresby)。根据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1997年《省政府行政管理法》(1997年第7号),各省都有自己独立的政府和议会,分别依照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组织法规定的程序产生,包括省长。各省人民地位平等,享有宪法所规定的宗教、思想意识和言论自由;有政治权选择。特别规定妇女有完全的政治权利,可以参加政治选举,也可以当选省议员。
每个省下属若干个行政区,巴布亚新几内亚全国共有将近80个区,每个区又下辖一些自然村。各主要省的基本情况如下。
中央省: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南部海岸,一直延伸到内陆。中央省水资源丰富,盛产各种鱼类、蔬菜和木材,主要供应首都莫尔兹比港的市民。实际上,首都莫尔兹比港地理上就在中央省地区内。省内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省内还有著名的金矿吐鲁库玛(Tolokuma)。莫图人(motu)居住在海边,用海产品与东部海湾的人进行贸易,主要集中在每年9月Hiri节的集市期间。内地则居住着廓塔布人(Koitabu)和莫图人。他们用种植的蔬菜来交换鱼类和贝类。廓塔布人居住在山上,他们的传统领地里现在设有国家公园和水坝。中央省下辖4个区,13个政府机构,全省人口18万多。中央省连接着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南、北海岸,是徒步运动理想的地方。同时因为战略地位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是主要的战场之一,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遗迹游览已经成为该省的特色。
东高地省:东高地省是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的高原内陆省份,北边有马当省,南边有南部海湾。东高地省以有传统的、全能的、半人半神的诺库迪(NOKONDI)的保佑为自豪。东高地省盛产阿拉伯咖啡。当地特有的文化——原汁原味的舞蹈和表演闻名于世。此外,还有丰富的矿藏,开采前景很好,将会给该省带来发展和就业机会。东高地省下辖8个区,有11个地方政府部门,全省人口57.9万左右。
东新不列颠省:东新不列颠省位于新不列颠岛的东部,以著名的拉包尔老城为标志,但现在被火山灰所覆盖。目前的省府科科波城(Kokopo Town)是一座发展迅速和非常现代化的中心城市,该省有自己的机场(Tokua)作为门户。全省以农业为主,盛行天主教。全省共有4个区,18个地方政府,人口22万。
恩加省:恩加省曾经是富庶的高原省,因为有丰富的矿藏,特别是黄金矿储量巨大。恩加省的金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黄金矿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开始开采。但是恩加省经济总体还是处在农业社会时期。因为位于山区,气候比较凉爽。全省共分5个区,14个政府机构。在2000年人口普查时,恩加省的总人口近30万。
东塞皮克省:东塞皮克省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前任总理索马雷的家乡。著名的塞皮克河穿过东塞皮克省。全省下辖6个区,有26个地方政府机构,全省人口34万人(2000年)。东塞皮克省出产香草,主要用于出口。同时东塞皮克省的旅游业发达,除了古代遗迹和传统文化之外,还有现代的旅游项目,例如,冲浪、潜水等。省内公路交通和航空都很方便。此外,木雕和传统的建筑也很著名。
海湾省:海湾省有广阔的沼泽和海岸平原,海产丰富,例如,螃蟹、海虾等。山区盛产木材。巴布亚新几内亚石油资源被发现后,输油管道经过海湾省,交通以航空和水运为主。全省分2个区,有10个地方政府机构。全省总人口11万人。
马当省: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马当省既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又是经济大省,制造业和旅游业发达,马当市是省府所在地,正在迅速成为现代都市。马当省与东塞皮克省和莫罗贝省相邻,地形多样,有山地、溪流、平原、海岸和火山岛,未开发的雨林中自然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鸟的伊甸园”之称和高山牧草。马当省还有供巴布亚新几内亚全国人民食用的糖产地。马当省有公路与邻省相连。马当省下辖6个行政区,有16个地方政府部门,全省总人口约为37万人。
马努斯省:马努斯省是巴布亚新几内亚俾斯麦海上的一个岛屿省份,也是巴布亚新几内亚最小的一个省,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大陆分离,下属12个地方政府部门,总人口4万多人。马努斯人生活在海上,依靠海中资源为生。种植和打鱼是基本的生存手段。首府洛伦高城(Lorengau)是全岛唯一的港口,因此,洛伦高城也是全省的燃油供应、物资储备、通信和银行中心。船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即便是居住在岛内深处的居民,也要先走到海边,然后乘船出行。
米尔恩湾省:米尔恩湾省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东部,是美丽的热带岛屿省,分4个区,有人口21万人。米尔恩湾省物产充足,人民祥和。首府阿洛陶是全省的行政中心,有16个地方政府部门。省议会有4名议员分别代表4个区,省长经过选举产生。米尔恩湾省海产品丰富,例如,鱼、海参、虾、贝类和珍珠等。除了粮食之外,种植业生产还包括一些经济作物,例如,棕榈油、椰子肉干、可可粉、香草等。米尔恩湾省是天然的旅游胜地,人和动物都十分友善,岛上旅游设施齐全,可以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此外,岛上的传统文化展示和地方节日也是吸引游客和宣传当地传统价值的最好时机和舞台。
莫罗贝省:莫罗贝省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北部海岸,人口众多,文化差异和地理差异巨大。莫罗贝内陆主要是发展农业和种植业,在山里有林业和矿业,高原生产茶,平原又有畜牧业和水稻种植业。莫罗贝的教育比较发达,拥有巴布亚新几内亚理工大学、瓦(Wau)生态学院、柏罗普(Balop)师范学院等一批学校,可以说是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力资源的摇篮。首府莱城不仅是政治首都,也是工业港口城市,制造业、钢铁、储运、服务业都很发达。莫罗贝下辖9个区和28个政府部门。全省人口54万。
新爱尔兰省:新爱尔兰省位于东新不列颠省以北,由新爱尔兰大陆和两个主岛,以及一些小的火山岛群组成。新爱尔兰省的生活是和太阳、沙滩和大海紧密相连。卡维恩(Kavieng)是全省的首府,下辖2个区,有9个地方政府,人口12万。伐木、农耕、打鱼和采矿是新爱尔兰省主要的经济活动。此外,新爱尔兰省还在开发旅游业,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址资源,以及冲浪、潜水等水上项目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北部省:北部省位于欧文·斯坦利山脉北麓,一直延伸到莫罗贝省和米尔恩湾省之间的所罗门海。波蓬德塔(Popondetta)是北部省的省会。北部省的首府曾经在哈咖图拉(Higaturu),因在1951年的火山爆发中被毁,省府才迁至波蓬德塔。北部省下辖2个区,8个地方政府,人口13.3万(2000年)。由于处在火山地区,土壤适宜一些经济作物生长,例如,油棕榈、咖啡、椰子、可可等,它们成为该省的重要经济来源。旅游观光也是重要的产业,北部省有美丽的海岸和人迹罕至的渔场。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迹也十分丰富,其中著名的科科达小道(Kokoda Trail)就位于北部省和中央省之间。北部省内有世界上最大的蝴蝶——亚历山大鸟翼蝶,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独有品种,而这种蝴蝶只有在北部省才可以看到。
钦布省:钦布省是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中部的小省,全省一半以上的面积是山地,但是钦布省人口相对稠密,全省居住着26万人,山区农业种植是主要的经济形态。此外,还有家畜养殖,其中生猪屠宰非常重要,猪肉可以交换食品,也是婚姻和其他仪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钦布省下辖2个区,有19个地方政府。
桑道恩省:桑道恩省也称西塞皮克省,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西部,靠近与印度尼西亚边界,首府瓦尼莫(Vanimo)。桑道恩省下辖4个区,人口接近19万。桑道恩省既有热带雨林地区,又有平原和低地。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桑道恩在当地语言中是日落的意思,桑道恩省美丽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是吸引游客的资本。游客还可以凭有效证件和签证,从印度尼西亚边境入境。
西部省:西部省是个内陆省份,地形走向是随星星山的水汇集的河流流淌,经湿地直至巴布亚湾。西部与印度尼西亚相邻。西部省的首都是达鲁(Daru)市,坐落在岛上。全省分为3个区,有14个地方政府,人口15万人。西部省出产海产品、矿产品,还有木材。
西高地省:西高地省是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高原地区的中部,因此也是高原地区的经济和商业中心。西高地省出产咖啡和茶,是西高地省的主要经济来源。西高地省的居民多以部族集中居住,并举行活动。不仅保持了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还形成了地区特色。各部族之间交换产品成为重要的传统仪式。省府是芒特哈根(Mount Hagen)。
西新不列颠省:西新不列颠省位于新不列颠岛西部,以盛产油棕榈而闻名。西新不列颠西部是热带雨林,木材生产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西新不列颠省分为2个区,有11个政府机构,全省人口18.5万左右。首府金贝(Kimbe)城是该省的行政中心。
布干维尔自治区:布干维尔自治区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的海岛上。农业和矿业资源丰富,曾经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可可、椰肉干等产品的主要产地,大型铜矿为独立时期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提供了巨大支持。后来由于所有权争议和武装冲突,长时间出现动荡。现在布干维尔人民希望通过自制来改善生活。布干维尔自治区首府是阿拉瓦(Arawa)。
南高地省:南高地省首府门迪(Mendi),人口约54万。
赫拉省:省会是塔里。该省面积10498平方公里,人口249449人(2011年人口普查数字)。该省于2012年5月17日正式生效,其中包括前南部高原省的三个地区。赫拉省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多个自然资源开采项目。目前最大的项目包括PNG液化天然气项目,源皮区、安哥尔、库图布、莫罗、莫兰和曼达达油田。当地还拥有印度支那矿业公司经营的凯尔金矿项目。此外,该省拥有世界十大金矿之一的波尔赫拉(Porgera),二十多年来产量已超过五十万盎司/年,在卡莱山附近开发重要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和电力设施,波尔赫拉是一个高品位的地下矿井,后来开发了开放式作业,现在已经超过500米深。塔达卡山黄金矿勘探也在进行。
吉瓦卡省:省会班兹。全省占地面积4798平方公里,居民人数为343987人(2011年人口普查数字,2000人口普查居民人数为185641人)。该省于2012年5月17日正式生效,其中包括西部高地省以前的三个区。境内威廉山,是巴布亚新几内亚最高的山脉,位于吉瓦卡省的边界地区。境内拥有库布图石油项目,该项目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第一个商业油田开发项目,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部高原,项目名称以附近的库图布湖为名。1986年,首次在库图布被发现在伊加福砂岩结构中,石油商业生产始于1992年6月。该省有黄金勘探项目,但具体储量并未确认。库图布产量在1993年达到13万桶。尽管石油搜索的盈利能力仍然很强,但库图布石油项目由于自然现场枯竭而进入衰退阶段。然而,过去几年来为了遏制生产下滑所做的努力,通过加压等措施实现了增产。截至2013年12月31日,石油勘探公司测绘认为库图布剩余储量为1870万桶。
各省份基本情况见表1-1。
表1-1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省份

资料来源:《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省》,http://www.worldlingo.com/ma/enwiki/zh cn/Provinces_of_Papua_New_Guinea。
根据地理位置,巴布亚新几内亚全国被划分成四个地区。
高原地区:包括钦布、东高地、恩加、赫拉、吉瓦卡、南高地和西高地等省份。
海岛地区:包括东新不列颠、马努斯、新爱尔兰、布干维尔自治区和西新不列颠等地。
莫马塞地区:包括东塞皮克、马当、莫罗贝和桑道恩(西塞皮克)等地。
巴布亚地区:包括中央、海湾、米尔恩湾、北部、西部和首都区等地。
四 人口、民族、语言
1. 人口
据联合国统计,2017年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口为793.3840万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为17人/平方公里。该国人口不多,但增长率较高(如图1-1和图1-2所示)。2013年人口为732.1万。城市人口占15%,农村人口占85%。日均出生及死亡人数分别为120人和33人,人口净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7.517‰和7.6‰,分别位列世界第54位和第96位。预期人口寿命为63岁,位列世界第169位。其中,女性人口预期寿命高于男性,分别为65岁和61岁。65岁以上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8%。家庭平均拥有儿童数量为3.606人,位列世界第49位,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8.297‰。新生儿死亡率为45.061‰,男女出生性别比率为1.08。

图1-1 1950~2017年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口状况
资料来源:http://worldpopulationreview.com/countries/papua-new-guinea-population/。

图1-2 1950~2017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口增长率
资料来源:http://worldpopulationreview.com/countries/papua-new-guinea-population/。
2. 民族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世界上民族文化最多元的国家之一。巴布亚新几内亚原住民民族有百余个,最大的民族是巴布亚人,其祖先约在上万年前到达该地区。至今,仍有部分巴布亚人部落鲜与外部世界联系。另一个较大民族是澳斯楚尼西亚人,其先人到达该地区历史不足4000年。今天,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口还包括波利尼西亚人、密克罗尼西亚人、菲律宾裔、澳大利亚裔、欧洲裔和华裔。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口中98%属美拉尼西亚人、密克罗尼西亚人和波利尼西亚人,华人占1%,白人占1%。
用政治地理概念划分,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分为两支:巴布亚人和新几内亚人。巴布亚人是指巴布亚新几内亚本土南部及东南部各省居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5%。新几内亚人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本土北部和沿海各岛屿居民。
3. 语言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个语言多样、文化多元的国家。由于巴布亚新几内亚民族众多,在该国国土上使用的语言多达848种(约占世界语言总数量的12%),其中12种语言已无在世使用者。多数语言使用人数超过1000人。巴布亚新几内亚使用语言主要包括英语、皮钦语(TokPisin)、西里莫图语(HiriMotu)等。官方语言为英语,皮钦语在全国较为流行。皮钦语是一种以英语为基础的克里奥尔语,也是该国的官方语言,使用面积广泛,主要使用地区包括西部、海湾和米尔恩湾等省。该语又称巴布亚语,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形成最早的语言,该语也在印度尼西亚、东帝汶和所罗门群岛使用。西里莫图语是简化的莫图语,属于西瓦西里语族。北部的新几内亚地区多讲皮钦语,南部的巴布亚地区多使用莫图语。
五 国旗、国徽、国歌
1. 国旗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4∶3。从左上角至右下角的对角线,将旗面分为两个相等的三角形。右上方为红色,内有一只展翅飞翔的黄色极乐鸟;左下方为黑色,内有五颗白色五角星,其中一颗五角星较小。红色象征剽悍、勇敢;极乐鸟亦称天堂鸟,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特有的鸟,象征国家、民族独立和自由与幸福;黑色代表国家领土处于“黑人群岛”之中;五颗星的排列位置象征南十字星座(南天小星座之一,星座虽小,但明亮的星很多),表明该国地处南半球。
2. 国徽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国徽图案为一只极乐鸟停歇在两只皮鼓和一支长矛上。极乐鸟为巴新的国鸟,象征国家、民族独立和自由与幸福;皮鼓和长矛象征该国的传统文化。
3. 国歌
巴新国歌为《啊,起来,祖国的全体儿女》。歌词如下:
啊全体子民们起来吧,
歌唱自由把欢乐表达,
感谢上帝欢呼新国家:
巴布亚新几内亚。
从高山到大海把歌唱:
巴布亚新几内亚。
让我们高声宣布独立:
巴布亚新几内亚。
感谢归于无上的天主,
他的善良智慧和仁爱,
父辈的土地自由重光,
巴布亚新几内亚。
让世界听到我们呼唤,
巴布亚新几内亚。
我们独立并享受自由,
巴布亚新几内亚。
六 首都简介
莫尔兹比港(Port Moresby)是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也是该国最大城市。莫尔兹比港位于中央省境内,总面积240平方公里,人口36万。莫尔兹比港背靠欧文·斯坦利山脉,两面环水,一面是天然良港费尔法克斯湾,另一面是珊瑚丛生的大海,山水相依,地理条件优越。
1873年,英国船长约翰·莫尔兹比(John Moresby)在沿巴布亚海岸探险航行时发现这个天然良港,为了纪念他的祖父,用他祖父的名字命名了莫尔兹比港。此后,英国传教士和商人接踵而来,纷纷在费尔法克斯港湾附近的村庄建立落脚点,逐渐使这一带成为小城镇。20世纪初,英国将巴布亚殖民地交由澳大利亚管理,莫尔兹比港成为殖民地的统治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莫尔兹比港曾是澳大利亚北部抗击日本侵略的前沿战略基地。1974年,巴布亚新几内亚自治政府决定,独立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首都设在莫尔兹比港,并将该地区从原中央区划出,成为首都特区。莫尔兹比港现已成为一个新兴的中等城市,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莫尔兹比港的交通、运输及通信网络在南太地区位居前列。莫尔兹比港的码头可直接停靠万吨级以上的货轮;电信网络与100多个国家的几百个城市通联;首都机场可起降各种型号的飞机,巴布亚新几内亚民航与北美、大洋洲及欧亚各主要干线相连。莫港热带自然风光迷人,人称无处不树,无处不花,无花不美。其独特的传统文化令人神往,前往巴布亚新几内亚观光旅游的外国人一年多于一年,莫尔兹比港作为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窗口城市应接不暇。
莫尔兹比港平均海拔200米,虽地处海边,但气候偏干燥。年平均气温在21摄氏度至32摄氏度之间,每年大体经历旱季和雨季两个季节。5~11月受“贸易风”影响,东南风持续不断,降雨量较少,气候凉爽。12月至第二年4月,受季风影响,常刮西北风,闷热多雨,白天气温最高可至38~39摄氏度。莫尔兹比港全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受上述自然及地理等因素制约,莫尔兹比港地区林木相对稀少,但连绵的丘陵草原茫茫,植物茂盛,四季花开不败,五彩缤纷,争奇斗艳。莫尔兹比港的热带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令人神往,前往巴布亚新几内亚观光旅游的外国游客络绎不绝,为莫尔兹比港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也成为该城的亮点。
莫尔兹比港分为7个行政区。其中港湾区(Port Moresby)、布罗科区(Boroko)及霍霍拉区(Hohola)等区为商业中心;政治与文化中心相对集中在韦盖尼区(Waigani),政府各主要部委办公大楼、国会大厦、最高法院、国家博物馆、档案馆、艺术展览馆、国家图书馆、农业银行、邮政总部、巴布亚新几内亚大学、行政学院、市政厅、总理府、国宾馆、各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使团等均毗邻坐落于此。中国援建的韦盖尼体育中心也是重要的标志性建筑。莫尔兹比港基本上仍是商业城市,制造业和加工业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规模。大中型商业企业均由外国人控制,外国货充斥市场,物价昂贵,通货膨胀率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
由于全国每年都有大批游民涌向首都,在市郊乃至市区占地搭建临时简陋的住房,不仅破坏了市容,还给市政建设、社会发展带来了麻烦。由于巴布亚新几内亚还没有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大量的无业人员已经导致首都地区社会治安日益恶化。莫尔兹比港市郊村落农民至今仍以传统方式谋生。
莫尔兹比港主要旅游景点有:首都地区的议会大厦、国家博物馆和首都植物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