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廓街

现所处位置:位于拉萨市大昭寺周围。

汉语拼音:ba kuo jie

藏语拉丁转写:bar skor

藏语词义:“八廓”译成汉语是“中圈”或“中转经”。

名称由来:出于信仰,藏民族有步行转经的习俗。以大昭寺为中心,在八廓街上顺时针方向转一圈,藏语中称为“八廓”,是相对于圈围最小的“囊廓”(内圈)和圈围最大的“林廓”(外圈)而言的,其街名也由此而来。

历史沿革:公元7世纪大昭寺建成后,引来众多朝圣者,日久便踏出一条环绕大昭寺的小径,为最初的八廓街。后来,其逐渐扩展为围绕大昭寺周围的大片藏式古老街区。“二位公主进藏时携带的佛像,请进各自所建的庙内。各地善男信女纷纷跋山涉水前来朝拜。前来朝拜的人们在寺庙周围搭起旅社,越搭越多,至七世纪末、八世纪初,有名的绕寺旅社已形成十八处,供朝拜者借宿,与此同时,固定民居房屋也随之建造起来。多种供人们饮食和交换的场所也逐渐形成。这样,在大昭寺周围,便有了旅社、民居、市场。据说,这就是八廓街的兴起”[4]。一直以来,繁华热闹的八廓街是老城市民和藏区农牧民烧香拜佛的圣地,同时也是采购生产、生活必需品的商业街道。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之前,拉萨老城最繁华的街道就是八廓街。在“环形的八廓街道上经营着各种商品的商店连成一圈。八廓东、南街上的商店大多是来自克什米尔的回族商店,他们主要经营各种高级毛皮和藏式帽子。八廓北街上的大部分商店是来自尼泊尔王国的尼商商店,他们经营彩缎、手表、布匹、毛料、糖果等商品。其余商店都是藏族和汉族商人的商店。八廓街上最大的丝绸店叫北京商店,是汉族商人经营的。前往内地的藏族商人从内地购进丝绸、瓷器、海产干菜和茶叶等商品在八廓街上销售。到印度采购商品的藏族商人在八廓街上经营布匹、毛料、尼(呢)子、五金等商品。除了这些商店以外,八廓街上还有金银珠宝首饰店,工艺品店,食品、服装、生活日用品店,还有几家土特产品店。街道上摊贩也不少。八廓街上除商店以外,还有小型的、家庭式的饭馆、茶馆、酒馆。整个街道商店林立,商品丰富成为老城贸易中心。”[5]

如今八廓街依然是拉萨最为繁忙的主要商业街道,在一万多平方米、长一公里左右的八廓街上,拥有1500多家店铺。其中有120余家手工艺品商店和200多个售货摊点,经营商品8000多种,有铜佛、转经筒、酥油灯、经幡旗、经文、念珠、贡香、松柏枝等宗教用品,卡垫、氆氇、围裙、皮囊、马具、鼻烟壶、火镰、藏被、藏鞋、藏刀、藏帽、酥油、酥油桶、木碗、青稞酒、甜茶、奶渣、风干肉等生活日用品,唐卡绘画、手绢藏毯等手工艺品以及古玩、西藏各地土特产等蕴涵民族特色的商品。另外,还有来自印度、尼泊尔、缅甸、克什米尔等地的商品。

2009年6月10日,八廓街以其丰厚的历史和无尽的活力从全国200多个申报街区中脱颖而出,被评为首批10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八廓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