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逢
- (英)弗雷德·乌尔曼
- 683字
- 2021-04-02 03:12:04
序言
一些年前,在我第一次读到弗雷德·乌尔曼的《重逢》的时候,我写信给作者(我只知道他是一位画家)说我认为这是一部小杰作。这里所用的界定性的形容词需要一点解释。它指的是这本书的小篇幅,以及它给人的这样一种印象:虽然它的主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丑陋的悲剧,但它是用一种哀愁的小调写成的。
形式上,《重逢》既不是一本长篇小说也不是一个短篇故事,而是一个中篇小说,一种在欧洲大陆比在此地更受欣赏的艺术形式。它缺乏长篇小说的体量及其全景式的特点,但它也不是一篇短篇小说,因为后者通常处理的是一个插曲、一个人生片断,而中篇小说则力求变得更加完整——一个微型的长篇小说。在这个意义上弗雷德·乌尔曼获得了令人钦羡的成功——这或许是因为画家懂得怎样依据画布的尺寸调整构图,而作家们却不幸地拥有用不完的纸张。
他同时成功地在叙事中实现了一种音乐性,令人难忘而又抒情。“我的伤口,”他的主人公汉斯·施瓦茨说道,“还没有愈合,想起德国就是在伤口上撒盐。”然而他的记忆却弥漫着渴望,“士瓦本柔和宁静的淡蓝色群山上遍布葡萄园和果园,山顶上是城堡”,还有“黑森林那些黑沉沉的树林间散发着蘑菇和琥珀色乳香的味道,林间星布着有鳟鱼的小溪,溪岸边有许多锯木厂”。他被逐出了德国,他的父母被迫自杀了,然而这个中篇留下的余味,却是内卡河和莱茵河畔深色小木屋里当地葡萄酒的芳香。书里没有瓦格纳式的狂暴;它就好像是莫扎特重写了《诸神的黄昏》。
关于那个为了保持优等民族的纯正性而将无数尸体烧成灰烬的年代,已经有成百上千本厚砖块了;但是我真诚地相信这本薄书会在人们的书架上找到它持久的位置。
一九七六年六月于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