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少华大晚上来借书,平常中透着某种说不清的怪异。特别是他刚进院子的时候,脸上的惊慌的神色还没散去,跌倒后的狼狈相,看着就心疼。建萍还有爱少华的。只是少华好像还没长大的孩子,飘忽不定,又让她很神伤。

晚饭后,是农村难得的安静闲适的时段。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连续剧。建萍忙完,坐下来对少华说:“你弟弟也喜欢看《茶花女》这么悲惨的小说吗?”

“嗯,他说要看。听说师范专业的,经常不是看电影就是看小说。”

“那好吧,你跟我来。”

小时候经常一起玩,两小无猜,建萍的房间他也去过。长大后,是第一次要进她的房间,少华有些迟疑,看了看她的父母,脚下挪不动步。

建萍已经走到楼梯囗,见少华没有跟上,又催促道:“来啊,还愣着干嘛。”

“哦……”少华又看了看建萍的家人,大家都专注于电视剧,并没有理会他们。

建萍的房间在二层,砖木结构,木板棚,人走过,咯吱咯吱响。

女生的房间就是整洁,布置虽然简陋,却淡雅有韵致。桌子上都是书,医学类的,文学类的……分门别类,码放整齐。

建萍的手在书丛中轻轻划过,很快就抽出一本书,说:“喏,你要的书。”

少华接过书,手指在封面上轻轻摩挲。装帧精美,保管得很好。

“书本像新的一样,你没看过吧?”

“哼,高中时就看过了。”建萍很是不屑。

“那我问你,小说的故事内容是什么?”

“不就是一个底层女孩的悲惨经历呗。”顿了顿,又轻叹一声,说:“以前的女孩真悲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

“哦哦……”少华把书放下,说:“看来你是真的看过。现在我都不喜欢看小说了,短篇的散文还可以。”

“我也是中学时看多点,大学后,基本没什么时间看。学医,要记的东西太多了。”建萍坐在书桌前,托着下巴,看着桌上的书说。

昏黄的灯光下,倩影窈窕。有那一么一刻,恍惚回到了从前。在铜锣村小学,建萍是班长,少华还是个不懂事的调皮蛋。面对班里的捣蛋鬼,建萍也曾这样,托着下巴问他,你不读书,以后怎么办?

那时真没想过,未来会是怎样的景况。现在已经是大学生了。时间过得真快。一个人的成长,真的不容易。

“过年前,有女生来接你去玩?”

建萍的问话打断了少华的回忆,不由得心中一凛,试探着问:“你也知道了?”

“传得那么轰动,还有谁不知呢?”

“你……是不是很生气?”

“这么说,他们传的都是真的了!那女是你女朋友?”

“你别听他们乱说,我们只是同学关系。是她表哥开车来的,也没什么的,只是去看了一下花市。”少华急着解释。

“村里的人说……”建萍看了少华一眼,神情严肃,像小学时违反纪律,她找少华教训时的神色。

“他们说我什么了?”

“说……那个女的和你很亲腻。你们是情侣关系。”

“我们只是同学,真没什么的……”

“那好吧,你同学叫什么名字?”

“你不会是要查家宅吧?”少华有些紧张。

“难道我了解一下你朋友的情况都不行吗?”建萍有些生气。

“呃……不,我不是这个意思……”

“你不是这个意思,是什么意思?”

“好了,不和你吵。就是那个……那个向岚……”

“哼,又是她,我早就该想到是她了。除了她,还会有谁!”建萍更加生气,转过身,伏在书桌上,不再理少华。

少华拍了拍建萍肩膀,说:“真生气了?”

建萍兀自沉默。第一次见她这么脆弱,以前都是乐观积极,在她眼里,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少华开始心慌,想不到向岚让她这么伤心。

小时候,建萍生闷气时,少华就会挠她痒痒。通常出这招,她都会破涕为笑。无计可施的少华故技重演,装腔作势要挠她痒痒。手还没碰到,就“啪”的一声,挨了建萍一巴掌。

“你要干嘛啊?”声音有点激越,吓得少华忙指着棚下面,示意她小声点。

“谁叫你耍流氓……”建萍已满脸红霞。灯光的映照下,白里透红,娇艳欲滴。

少华一时痴了,脱口而出:“你真漂亮。”

失惊无神来这么一句,让还在气头上的建萍心如驯鹿,怦怦直跳。

“没你那个向岚漂亮!”建萍依然耿耿于怀。

少华心里一热,哄她道:“她怎么能和你比呢!你知书识礼,勤俭爱家,是兴家立业的好女孩。”

少华将他父亲说的那一套搬了出来,情真意切,把建萍也唬住了。她惊讶于少华平时没心没肺,竟然说出这么有洞察力的话语。

“你乱说……我真的有你说得那么好吗?”建萍心潮起伏。

“嗯嗯,我爸都是这样说的。”到底还是嫩,一时嘴快,和盘托出。

“哦……原来是你爸的意思!”刚缓下来的建萍,又神色凝重起来。

“呃,不……对……是我爸说的……不过,也是我的意思。”少华语无伦次的,生怕建萍又不理他。

看到少华左支右绌,穷于应付的样子,建萍心一软,不忍心再逼他。叹一口气说:“我不逼你了,你若是真的喜欢我,就该忠贞不渝。”

“我也没做什么对不起你的事情吧,你不也和那个冯平来往吗?”少华趁机说出自己的不满。

“我哪里和他来往了,是他死缠烂打而已。点同你呢,成个人扑过去。如果唔係你话同人哋公平竞争,就唔会有今日咁痴缠唔清。都係你嘅错。”

建萍说得也在理,少华确实无话可说。若不是他的面子作崇,就不会闹成现在这样,歹戏拖棚。

“好吧,是我的错,我太爱面子。”少华诚心认错,又有些不放心,说:“他送给你的礼物,你不能收哦。”

“这就要看你的表现了……”建萍知道少华着紧自己,心情好了很多。

初恋的男女,会很敏感,对方的细微变化都能引起情感的波澜。就像月球能引起大海的潮汐,悲喜都由对方牵引。时而高昂,时而失落,感情的小船就是在互相的试探,猜测中,迂回前进。

“好好,我都听你的,以后不和她出去玩了。”少华诚诚恳恳。

建萍心里舒服了很多,但也不能不防着向岚。她太优秀了,让她长期黏在少华身边,难保不会出事。

“很快开学了,我和她见个面吧。把我们的关系公开。”

“我已经告诉过她,我有女朋友了。”少华如实回答。他怕两个女生碰在一起,场面会失控。

“那她怎么还缠着你?”

“可能是我以前喜欢过她,又恰好考到了同一间学校,有些巧合,才有些想法吧。过段时间就好了。”

“怎么死皮赖脸的,当初不是因为她,你也不会被学校开除。有机会,我一定要见见她。”建萍也是很强势。

少华夹在中间,不知该笑还是哭。这时他总算理解了建萍的感受。搞什么和冯平公平竞争,是电影看多了。现实中,真是一地鸡毛。一点都不浪漫,还很费神。

这个话题不能再聊下去了。看看时间已经不早,还要走夜路回去。想到那竹林的小土坡,少华就头皮发麻。

“天冷,路又滑,要回去了。”

“这么快?我想聊多一会。”建萍有些不舍。

“明天吧。天太黑,回早点。”

“要不你不回去了,和我弟睡。”

少华指了指弄脏的衣服,说:“还没洗澡,也不习惯两个人睡。”

建萍笑了笑,说:“你敢回去吗?”

她这一问,提醒了少华,心中的恐惧,如野草般疯长。他真的后悔,一时冲动,急着来找建萍。现在不上不下,不知如何是好。又不能说怕,那样太没面子了。自己又不敢回去,只能干耗着。

少华的心事,建萍早就知道,只想等他开口,叫自己陪他回去。无奈,他就是不开口!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少华心里着急,答非所问。建萍实在忍不住了,主动提出,要到他家打个电话给班主任,问他开学后的工作安排。建萍是班干部,由小学到大学,一路都是老师的得力助手。

一天都光晒,少华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既保住了颜面,又能放心回家。开心不过三秒,问题随之而来。自己是有人陪了,建萍回家时,谁陪她?

仿佛是少华肚里的蛔虫,没等少华说出来,建萍已经帮他想好。她站起来,穿上外套,说:“我们下去吧,叫我二妹一起送你。”

有人做伴,少华也就放心了。这也是兄弟姐妹多的好处,做什么事都有个人在身边。

两人下到屋厅,弟弟妹妹们正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建萍伏在二妹肩上,咬耳朵。少华向建萍父母告别后,站在门边等建萍。

二妹转身看了一眼少华,摇摇头,又指了指电视。建萍无奈,又找三妹,三妹同样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天冷,谁都不愿出门,少华的心一点点往下沉,他真怕建萍不跟他回去。

弟弟妹妹们都不愿意出门,建萍只能自己一个人去。她从电视后面取出手电筒,和爸妈打了声招呼,便示意少华出门。由小到大,建萍都很有主见,像个小大人。林父也没说什么,叮嘱几句,继续看电视。

门外北风呼啸,周围漆黑一片。远处零星几点灯火,更衬出山村冬夜的寂寥。

“又有冷空气补充,明天气温又要下降了。”少华搓了搓有些冰凉的手说。

“冷就冷吧,反正现在是放假,也没什么要忙的。”建萍打着手电,跟在后面。

建萍家到小土坡的竹林有一小段泥路,路边种着番头子,再过去,又有柚子树,高高的树杈指向苍穹,像高大的守护神,守在建萍家旁边。听说柚子树能驱邪,少华的心放宽很多。平时出出入入经常见,今晚来时却忘记了它的存在,心慌慌,还跌了一跤。

过了小土路,就到了竹林。“哗啦啦”的风声从头上传来,陡增寒意。少华有意识的拉起衣领,握住建萍有些冰凉的手,说:“冷吧?”

“有点,我穿了三件衣服,还行。”建萍挨着少华走,语气有些紧张。

“你班主任是哪里人?会经常到班里去吗?一个学期见几次?”少华絮絮不断地发问,建萍一一回答。

少华还是心里发怵,置身于竹林间,周围都黑漆漆的,仿佛有无数的眼睛在暗处盯着他们。气温低,竹林又阴森,总让人会联想到某些飘忽的东西。小时候,经常听小伙伴们讲鬼故事。又怕又爱听,听后又会时常想起,自己吓自己。这,或许就是农村孩子成长的童话吧,大抵都会经历过这一阶段。

推己及人,建萍应该也会害怕。同样的成长环境,少华能听到的鬼故事,建萍也能听到。以前不仅物质贫乏,精神粮食也不多,农村的孩子,通常都是在讲故事中自娱自乐。一个故事,能反复传好几遍。

关于竹林的鬼故事也很多,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火生说的。那时,农村家家户户都种很多木薯,地头地尾都种满。每年的11月份,家家户户的院子里就堆满新挖的木薯,晚上便传来抛木薯时,蛇皮袋撞击地板的“啪啪”声。孩子们一般都会围在大人旁边,帮忙把还没脱皮干净的木薯脱干净。双手握住没脱干净的木薯皮,反方向一扭,皮应声而脱。火生就是在帮大人的间隙,跑到屋边撒了泡尿,抬头的时候,见到一长头发的白影,挂在竹林上,吓得他裤子都忘了拉,哇哇叫着往家里跑。这个故事当时引起了铜锣村的轰动,吓得少华好长一段时间,夜里都不敢看竹林。现在晚上从竹林下走过,睁眼闭眼都是竹子,当年的故事又重新从心底泛起,一阵阵寒意从背脊传来。只能通过和建萍聊天来分散注意力。

建萍其实也害怕。刚才在家里,没想那么多,出来后,周围都黑漆漆的,树木又多,风吹树梢的“呜呜”声,让她想起了聊斋中的镜头。荒山野岭,古庙野店,结着蜘蛛网的大门,有一提着灯笼的书生走向大门,豆大的火光,飘忽闪烁……

“农村空气清新,环境好,就是太冷清,晚上到处黑咕隆咚的,上村下寨都笼罩在黑暗中。住得集中点还好,住得分散的,真有点瘆人。周围都是黑黝黝的大山,山风吹过,阡陌小路,草木摇拽,很是吓人。”建萍一边走一边说,把她对当下的感受都说了出来。

少华本来就有点害怕,被她这么一说,更觉瘆人,拉她便跑,一口气冲下小土坡才停下来。建萍是女生,害怕的时候,心里有什么便说什么,没有注意少华的感受,被他一拉,以为有什么诡异的东西在后面,也跟着一路小跑。

下了土坡,前面是一片打谷场,地面空旷平坦,慌乱的心才算平静下来。

“你跑那么快干嘛?”建萍很是好奇。

少华不想吓她,轻描淡写地敷衍过去。总算过了竹林,还有小石子路,相对没那么阴森。

“你们学医的,会不会害怕……”

“害怕什么?”

“就是害怕那个……”

“嗯,说不怕是假的,不过现在好了很多,见怪不怪吧。”建萍想起了什么,忽然笑了起来。

我给你说件事,我们宿舍的胖妞,在上解剖学的时候,看了人体骨骼标本。回到宿舍,晚上不敢睡觉,上厕所都要人陪。她说,一闭上眼睛,那具东西就在眼前晃来晃去。我们都笑她,不用记都清楚人体结构了。建萍娓娓道来,像是说着生活的琐碎,完全没有神秘感,就是一日三餐那么普通。少华也被她感染,对怪力乱神的东西有了正确的认识。走石子路也敢抬头看远处,不再浮想联翩。

情感都是会传染的,少华能够抬头挺胸,正气凛然地走着,建萍就感觉有了依靠,气氛一下子就轻松起来。黑暗不再恐怖,反而有点浪漫了。

“其实晚上出来走走也挺爽的,静谧,清新。黑暗把平时司空见惯的的境物,装点得神秘迷离,别有一番风味。”不再害怕的少华,突然诗情大发。物随心转,境由心造,同样的环境,心境不同,感受大异。世间万物,美好与恶劣,始于心,也终于心。

“以后有钱了,村里也要装上路灯,像城里那样,村道硬底化。去哪都方便,也不用再害怕。”建萍开始构想山村的未来。

“这就有赖于出去的年轻一代,赚多点钱回来才行。社会进步了,农村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也要发展。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让山更绿,水更清,生活更便利。”少华也很赞同,提出更加具体的愿景。

“你是学土木工程的,以后家乡的建设就靠你了。一定要把我们村建设得漂漂亮亮的。”

“那也要有钱才行。”

“放心,我们村的年轻人都很上进,会有钱的。”建萍对未来很乐观,想了一下,又说:“到时可以请青芸姐也捐点,反正办法比困难多。”

不错,建萍确实比我乐观,办法也很实用。少华心里赞赏。年轻就是好,对生活,对未来都充满美好的想象。两人越说越兴奋,擘画铜锣村美好的未来。不知不觉就回到了少华的院门口。

建萍敛住笑,一本正经地跟在少华后面,在家长面前,总还是要矜持点的。

姚老爸见少华回来,身后还跟着建萍,立刻眉开眼笑起来。把过年买的零食都拿出来,招呼建萍吃。建萍拿了个橘子,剥开皮,大家都分了个遍,自己才吃。

建萍的懂事,两老都看在眼里,心里已经认定她是未来的儿媳妇。少华看到父母那么喜欢建萍,也不敢再想向岚。

建萍和班主任通完电话,准备告辞回家,看到外面暗嘛嘛的天空,村里灯火阑珊,又缩了回来。

姚老爸看在眼里,吩咐少华送一送建萍。送容易,回来一个人就麻烦了。少华不想说自己害怕,硬要拉上少东作伴。

送一个人都要这么折腾,姚老妈对建萍说:“干脆就不回家了,今晚在这里睡,明天再回去吧。”

建萍也作不了主,少华不送的话,她也不敢回去。现在姚老妈挽留,也只能客随主便了。建萍留下来过夜,少华一家都很开心,姚老妈立刻去铺床。建萍受宠若惊,也跟着去帮忙。

家里忽然多了一个年轻的女孩,增添不少喜庆的气氛。又是年初,大地回春,孕育着希望,那欢乐就像打了露水的橘子,充满了温馨的遐想。直到家里人都睡下,少华都没有睡意,又跑到建萍的房间,想再聊一会天。

建萍已经睡下,听到敲门,拉亮灯重新坐起来。长发披肩,倚坐在床上。头一次看到建萍这么柔媚,私密的一面,少华不由得心中一荡。

“有什么事吗?”建萍先问。

“呃……还不想睡,找你聊聊。”

建萍拢了拢头发,说:“聊什么?”

“聊我们村吧,几十年不变,太落后了。还是大城市好,晚上也热热闹闹的。”

“大城市是不错,但农村是我们的根,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不能忘本。所谓儿俊不嫌母丑。”

“我知道,但也没办法,实在是太落后了。你看今晚,整条村,没有几家灯火是明亮的。十点刚才,大多数熄灯睡觉,周围连狗吠的声音都没有!”

“以后会越来越好的……”建萍还是笃定地相信。

“好吧,我也希望是这样。”

农村有农村的好,城市有城市的好。通过读书,从农村走向城市,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再回到农村,自然会对农村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