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前人砍树

深城,某招待宾馆会议室。

国安人员将密封的牛皮纸袋推过桌面,封口处的用线来回绕好,对面已经投影了这次他们两天内查到的所有线索。

黄处长戴着白手套拆开文件,第一张照片里,是一家复印店,然后是电脑屏幕映着半页气态离子氮化硼类聚合物专利配方的资料,右下角一个水印显示着“橙子科技专利送审资料”。

关乎到国家级别的决策的技术,消息来源自然是要多方印证的。

不可能是林副院长一报上去,上面的人就会不经多方验证就确定的。

所以橙子科技几天前申请的电子专利,很容易就在国安内部监测网络查到了。

之后,有了线索就更好办了,国安的人驾轻就熟的顺藤摸瓜。

从专利这个线头,找到橙子科技,再通过代理公司附近的部分监控找到了复印店,找到华北强橙子科技那个小作坊,最终找到这几天陈默的去处--远途新能源科技公司。

这就跟关键的中间人物,许明远联系上了。

“专利公司林峻峰手中的留存的原始资料已追回!”国安人员的激光笔在投影上圈出南山专利公司的地理位置:“其办公室电脑、移动硬盘及复印店备份均已物理销毁。”

“但有个关键点...”

他顿了顿,喉结在领带下滚动。

“能标委林鹤鸣主任上报的绝密资料,源头是华北强的‘诚信复印店’的扫描件,而该店五天前的监控显示,陈默曾在此打印过两份同类文件。”

黄处长的手指在国安送来的“陈默”那张学生资料登记表的五分像照片上敲了敲。

“所以两份原件都是来源于这个陈默?”

“是的!我们还从人社局那边调取了陈默的学籍档案。”

“发现他2008年还发表了一篇SCI毕业论文《锂离子晶界应力扩散模型》,受到了院里的表彰,林鹤鸣想破格收他作为关门弟子。”

要知道当时林鹤鸣已经是副院长了,基本都不带研究生了,却还是愿意破格收陈默作为关门弟子,就是看重他在锂电领域,展现出罕见的模型构建直觉。

现在陈默在远途那个简陋的实验室,用一天时间就复刻出了系统给出气态锂离子电池合成气态电解质的环境控制模型,这可是他独一无二的模型构建直觉的展现了。

一般人,怎么可能用137次实验,就能得到100组有效数据。

很多基础科研人的常态都是用1370次试错当底料,最终才能筛选出10组有效的数据。

当然了,这也有系统提供的现成参考方案原因,节省了陈默很多时间,让他能更精准的把控数据的有效性。

国安人员顺势调出一张对比图,左边是陈默本科论文《锂离子晶界应力扩散模型》,右边是林鹤鸣去年发表的《锂聚合物电池界面阻抗研究》,标红的部分参考文献栏重叠率达37%。

这倒是有些倒反天罡了,导师的论文参考文献是自己学生的。

黄处长忽然笑了,是个天才啊,那就好,就怕你是平平无奇,还拿出无来由的东西。

这要是国外抛来的烟雾弹,我们还不敢用呢。

他指节叩了叩桌面,指着投影。

“你接着说...”

“工信的审批记录显示,林鹤鸣三个月前周前致电老同学--现任工信行政审批处处长洪建军...”

“之后,深城这边的工商为橙子科技特批了,智能终端设备研发生产与销售、电池研发制造与销售、物联网技术开发与服务。”

国安人员的声音低下来:“按正常流程,这些资质审核周期为6-8个月,而橙子科技从提交材料到获批仅用21天。”

会议室里的头顶的吊扇发出轻微嗡鸣。

黄处长起身给对面的这次考察专家组的技术副组长添茶,青瓷杯底与托盘相碰,发出清越的响。

“老齐!你觉得这次是师生包庇,还是另有隐情?”

这事透露着古怪,林鹤鸣既然要推翻现有的熔盐储电站建设计划,为什么要报许明远的名号,替罪羊?

老齐是搞技术的,只是从技术方面再次肯定。

“氮化硼类聚合物的技术路线--我和此次专家组的人员论证过三轮了,有极大的可行性。”

“好吧!技术上可行就好啊!”

黄处长望着窗外远处的银杏树,阳光透过叶脉在国安人员脸上织出网状阴影。

这不怪他谨慎,而是当初汉芯...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要是前人把树砍了,那后人自然要暴晒了。

后世的科研人总抱怨不自由,自己说话还没人家黄处长管用...

嗯!谁造成的呢?

“已经可以确定了,由林鹤鸣提交的两份绝密文件,与陈默在复印店打印的气态锂离子电池专利资料部分高度重合。”

国安的汇报人员切换投影,显示出两份资料对比,有部分关键参数用红线标注了出来。

“其中两份资料关键的参数误差不超过3%,专家组论证过,这应该是对方出于技术防范的误导性专利。”

国安人员随即又点开一段视频,背景音里有复印店的沙沙声,随即传出一段男声,直到视频放完。

“这是复印店老板当面口述,已经确认陈默就是当天复印两份不同规格但具有绝密资料原始文件的人。”

黄处长忽然放下茶杯,瓷盖与杯身相撞,溅出几滴茶水。

“那林鹤鸣那边呢?”他捏了捏眉心:“你们有查到什么吗?”

“根据通话记录,林鹤鸣近期两个月没有跟陈默联系,倒是在打印资料的两天后,曾致电江院士!”

国安人员调出绝密资料总结的时间轴总分总,从陈默开始,全部汇总到国安手中。

“但目前没有证据显示他直接给江院士传递了资料信息。”

黄处长起身走到后面窗户旁的白板前,用红笔在“陈默”与“林鹤鸣”之间画了条虚线,又在虚线,又在许明远旁标了个问号。

资料又是怎么到了许明远手里呢?

白板上还有“资料”“江院士”的字样,用不同的线链接在一起,逻辑关系有部分缺失。

“这样吧!”黄处长扯下手套,扔进抽屉里:“我明天去先去拜访江院士,再去找这位林主任讨杯茶喝!”

黄处长他这不是调查,只是单纯的拜访而已。

“你们派三组人,24小时保护陈默!”黄处长强调了一下:“记住!暗中保护,别让他察觉。”

要是陈默真是发明了能让锂离子在常温下维持气态氮化硼类聚合物,那自然就是保护。

看你怎么理解咯!

现在可不比从前了,国家法律法规这次可是完善的。

要知道熔盐储电站那边每停工一天,损失都是以千万计数的。

由不得黄处长不慎重啊!

国家不会辜负任何一位功臣,自然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误国误民的骗子。

国安人员刚要起身去安排人暗中保护陈默,黄处长忽然叫住他。

“等等!把林鹤鸣帮橙子科技办资质的审批文件复印件给我--不要用专递,走内部系统。”

他敲了敲自己的太阳穴:“有些路,得借着月光走,免得寒了功臣的人心啊!”

黄处长作为新能源司的处长,自然希望这加快国家新能源布局的技术是真的,这得节省多少人力物力和时间资金成本啊!

说轻一些,这是关乎几百亿的熔盐储电站的建设,说重一点这新能源的五年计划又不止五年,下一个,下下一个,这可是涉及到国家几千亿能源战略。

而且,当初陈某人的汉芯变寒心,黄处长自然对这些重大突破技术要谨慎一些了。

看来老陈家的这杆大旗,还得靠陈默重新撑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