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观无量寿佛经2

这种分类体现了佛教对修行者不同境界的细致划分和深刻理解。

由于龛壁空间的限制,此龛对于“三品九生”的表现不如宝顶大佛湾第18龛那样具体和详尽。

在三品九生图像的下方,即龛正壁及左右壁的底部,以连环画浮雕的形式,在十一个小方龛内刻出了“未生怨故事”。

据佛经记载,古印度频沙国王和夫人韦提希年事已高,却始终没有子嗣。

经过相师的卜算,他们命中本该有一个贵子,但这个孩子目前还在深山中修行,只有等到他命终之后,才能投胎转世,成为国王的子嗣。

国王求子心切,听闻此言后,便迫不及待地命人断水绝粮,企图饿死那位修行中的和尚。

然而,和尚死后并未如国王所愿投胎于他,反而化为一只白兔,藏身于国王的花园之中。

国王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第二次派人将白兔残忍地钉死。

不久之后,国王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个儿子,取名为阿者世。

然而,阿者世在成长过程中,常受奸人教唆,心性逐渐变得暴戾。

一日,他在游观回宫后,对父亲频沙国王忽生恶念,竟然下令将父王拘禁,幽闭于深宫之中,断水缺粮,使其受尽折磨。

韦提希夫人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她买通狱卒,将蜂蜜和炒面遍涂在自己身上,并在缨珞中暗藏琼浆,借探望之机送给国王充饥。

然而,不久之后,事情败露,阿者世勃然大怒,持剑欲杀母后韦提希。

韦提希夫人惊恐万分,只得挥袖而逃。

王子持剑追赶,危急时刻,有两位大臣冒死劝阻,阿者世最终未能杀害母亲,但仍将韦提希囚于后宫,限制其自由。

韦提希夫人被囚禁后,日夜不安,百思不得其解其因果报应。

她在绝望中只能虔诚礼佛,祈求佛陀的指引。

佛陀知晓此事后,立即派大目犍连和阿难前往探视,接着自己也从耆阇崛山中亲驾祥云,出入深宫,向韦提希夫人解释了害死和尚、钉死白兔的缘由,并为她详细讲述了投身西方净土的“十六观法”。

在龛的两侧门楣下的两个小方框内,雕刻着韦提希夫人向佛陀求救的场景。

画面中,韦提希夫人见到释迦牟尼时,激动得扭腰展袖,自绝缨珞,举身投地,号泣跪拜,表现出极度的虔诚和绝望。

这一细节刻画得细腻入微,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感人情趣。

龛两侧门楣左右底部的上方,各开有八个小方框,框内雕刻的是“十六观法”的具体内容。

“十六观”法是一种极为精妙的修行方法,其核心在于将心思高度集中于一处,彻底排除一切杂念,以无比虔诚和专注的心态观想西方的极乐净土。

这种修行方法通过一系列具体的观想对象,引导修行者逐步进入一种宁静、专注的状态,最终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此龛所刻的“十六观”具体包括:日观、水观、地观、树观、池观、总观、花坐观、佛像观、阿弥陀佛观、观世音观、大势至观、普观、丈六金身观、上品观、中品观、下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