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俸禄定额,到允许宗室下层子弟科举从军,可以说,宗室一天一个样。
但顶层的宗室,一直影响都不大。
可朝外分封建国的一策,一下就让不少人心动起来!
在大明,宗室的王爷们虽说有很多特权。
但他们受到的限制,也不少!
比如兵权,就没一个人敢染指的!
现在到海外建立自己的国家,那无限的权力...
吸引了太多的人!
还有勋贵们,现在面对庶子们也严格起来了!
以前是不要庶子传家,纨绔就纨绔了。
现在需要他们散叶,那相关的教育自然要抓起来了!
总之,整个天启三年,都因为海外开国之事,甚是喧嚣!
有不少人觉得这是在开历史倒车,不可取。
但是,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却对这个政策,大加赞赏!
甚至不少在清丈田亩中受损的士绅,这次也站在了皇帝这边。
海外开国,那代表的是大片无助土地啊!
中国人,总是对属于自己的土地,有着一种过分的执着。
海外开国一事,进展迅速。
如果说之前的开海,为了赚钱,大家使了三分力。
那这次,就是为了再挣一份家业,再留一条后路...
所有人都使上了七分力!
其中朝廷机构运转的效率,以及开国几王手下的财富、人马聚集速度,都让朱由校为之侧目。
而这件事,也掩盖了东南地区的一次巨大冲突!
开海,随着大明走出去,海外的一些东西也会走进来。
尤其是天主教。
很多传教士在这时候不顾危险的出海,就是为了传播他们主的福音。
但是天主教那种不让拜祖先、不让讲孝悌的规矩,在南方宗族组织严密的地方,根本就行不通。
于是,暴力传教就出现了!
当然,这是朱由校目前收到的地方官府的奏章。
实际的情况,东厂还在查!
按理来说,不该出现这样的情况。
东厂是朱由校大力支持的特务机构,是朱由校的耳目。
那朱由校想知道什么,他们该第一时间呈上来。
可这次死的,只是个洋人...
而且死亡的地方还在苏州府下的小县城。
那里不是东厂的重点关注区域,东厂根本没有投入多少力量。
故,当朱由校要调阅档案的时候,东厂管事把档案楼翻遍了都没找出来。
看着头杵在地上,等着领罚的魏忠贤,朱由校挥挥手,让他起来:“算了,本就是一件小事。”
“要不是圆明书院那边,说汤若望等洋人教师一直抗议,朕也不会问。”
“加紧吧,把事情真相查出来。”
其实事情不用怎么查,朱由校也知道,估计又是一桩‘教案’。
和这一时期的日本一样,天主教传入大明,也在大明当地引发了不少冲突。
文化、风俗、价值观的不同,加上人为纷争,以及某些传教士的激进。
大明在万历年间就爆发过‘南昌教案’、‘南京教案’。
如今到了天启年间...
朝廷大肆开海,固然提高了一些传教士的地位。
但人的欲望是不会满足的。
而有些人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固有利益,那么,冲突就依然存在。
只是,从这次事件的事后处理来看。
苏州那边,只是单纯的反教士,没有反开海!
否则的话,他们现在应该大燥声势。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匆匆结案,并且朱由校的知道渠道,还是圆明书院那边...
而圆明书院的洋人们教师们,到底是以自己的技术、地位为要挟,要求提高待遇,还是说单纯的为了发声、鸣不平。
朱由校更倾向于前者。
政治活动,尤其是涉及到最高领导人的政治活动,就不可能是简单的。
那些圆明书院的人,或许是碰到了时机,或许是选这个时机。
总之,他们肯定免不了提天主教这个问题!
天主教,是教案的核心。也是诸多传教士来中国的目的...
有机会了,一定会上的!
朱由校在思考,要不要现在给天主教松松绑...
毕竟从后世的大势来看,精神信仰这玩意儿,会一直存在的。
天主教在大明占一席之地,是免不了的。
除非朱由校禁绝天主教的一切经文,并且不打算和西方再做交易了...
但未来的百年,可预见的,西方和大明会是世界的两个中心。
不和西方做生意,想找替代品都没有。
所以,还是得放开一些。
当然,不能全放开,不能任由天主教肆意妄为!
它想进来,想在大明生根落地,那么,先接受大明本土教派的殴打吧!
等天主教被殴打成了本土教派,那它就可以有正式地位了。
东厂的效率,没有让朱由校失望。
哪怕没有准备,还是在一个月里,调查清楚了苏州到底发生了什么。
总的来说,就是一个读《圣经》读傻的家伙,跑到人家老巢,打算感化世人...
但世人不想被他感化,只想供奉自己的祖宗。
双方一言不合,嘲讽、交手...
然后势单力孤的传教士,就被人打死了!
死了人,当地官府不好办。
就只好夸大一下传教士的错,然后联系联系同乡,帮帮忙,把这事儿压到一定程度。
悄悄的处理掉,别声张。
但让苏州那边官员没想到的是,这个传教士虽然憨憨,但人家有个好老师!
是接到大明这边朋友的信,过来开拓新事业的...
自家弟子死了,那师傅肯定不能善罢甘休啊。
再加上有心人的一鼓噪,于是,这个小徒弟的死就被上纲上线...
最后,惊动了朱由校。
朱由校看完奏章,一把合上:“来人,传圆明书院汤若望等人,还有礼部、吏部两尚书,僧录司左、右善世,道录司左、右正一...”
“内阁那边,也通知吧。”
“告诉邹阁老他们,是有关宗教、天主教方面的。”
“有兴趣就过来听听。”
“没兴趣就等司礼监的记录。”
天主教的事,朱由校还真没当做大的事。
相比于经济、军事、政治,人的思想,才是最难改变的!
在后世,都建国那么长时间了。
还有人迷信封建,敢称帝...
要说没有遗留思想的影响,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