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与教学
- 宋改敏 李兴荣主编
- 1021字
- 2025-02-22 16:49:00
1.5.2 面临的主要问题
上述研究反映了目前单件小批量生产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开发、生产调度、资源配置,以及生产计划与控制等方面,结合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单件企业的生产柔性和服务水平是一种发展趋势。虽然人们认识到单件小批量生产计划与控制的重要性,但是相关研究偏重通过调度算法提升效率,未能建立适应单件小批量生产特点的系统性生产控制理论。从单件小批量生产环境角度来看,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生产环境变动大,订单准时交付率不高。由于这类企业所处MTO环境中客户定制化要求高,即使是同样的产品,对材料、配件、规格、交付时限等要求的差异性就可能令工艺路线,加工时间(负荷)、换模时间(set-up)产生很大变化,订单异质性强,导致生产瓶颈
漂移程度高,增加了车间负荷平衡难度
。显然,在这种高变动MTO环境中确定一个合适的生产提前期是困难的,据此承诺的交货期往往难以实现。
(2)市场销售端与生产端协同性差。通常与客户直接打交道的是销售端(部门),销售端根据生产端上报数据制定订单报价并对客户进行响应。在这一过程中,销售端与生产端信息沟通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决定着双方协同效果。然而在该环境中众多客户的高度参与增加了生产系统计划可变性,在有限产能资源约束下重新调整生产计划势必影响生产系统产出效率,从而让销售端获得的生产决策数据变得不可靠
。销售端可能会向客户做出与生产端产能不匹配(夸大)的承诺,导致增加违约成本,如:退单/货损失等
。
(3)客户询单响应及时性差,订单交货期报价缺乏竞争力。从接受客户问询到订单报价响应所需时间应该越短越好,否则易导致客户订单流失或被“抢单”。由于此类企业所接订单批量非常小(甚至只有1个,即单件),但订单数量大,企业生产方式属于单件小批量混流生产。在该环境中,企业混流程度高、生产变动大,增加了生产管控难度,对于诸如生产周期、在制品库存量、生产率、机器有效工时等用于制定订单报价的基础数据的实时获取、测算和审核需要更长时间。另外,一些客户能接受的交付时间窗口更短,部分企业决策者会将其作为一种具有竞争力的销售策略
,这无疑加剧了客户询单响应难度。对于企业而言,订单提前完成有可能增加库存管理成本和机会成本,而延迟交付会给企业带来高额违约罚金,降低企业效益
。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将拉式控制机制用于构建单件小批量生产控制理论,将拉式生产机制的优势与单件小批量生产车间控制结合,以提升高变动MTO/ETO环境下单件小批量生产系统性能和企业赢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