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9.孤胆英雄

李陵在匈奴一年多后,已有悔悟之心的汉武帝派军队深入匈奴,想接李陵回来,但他派出的将领偏偏是公孙敖。公孙敖根本不敢深入匈奴腹地,而是去绕了一圈便迅速返回。公孙敖从抓住的一个匈奴俘虏口中得知,有一位姓李的汉人在教匈奴人练兵。不负责任的公孙敖如获至宝,直接回去向汉武帝交差说,李陵在匈奴训练单于的骑兵,为抵御汉军做准备,所以此次出兵无功而返。汉武帝听了又大怒,也不进行查证,就冲动地将李陵全家灭门。李陵的母亲、妻儿一起遇害,陇西郡的士大夫以李陵为耻。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李陵本来就是父亲的遗腹子,而今老母被杀,妻儿俱亡,家已不存,纵使归国,当归何处。身处大漠异域的李陵感受到的是强烈的绝望,他的人生再也不会有汉家的春花秋月。

再后来,汉朝派使者出使匈奴,李陵问使者:“我作为汉将军,率领五千步兵,横行匈奴,只是因为势穷力竭,没有得到救援,才不得不投降。我哪一点辜负汉室?为什么要杀我全家!”使者说:“朝廷听说你帮助匈奴,训练他们的骑兵。”李陵说:“那是李绪,不是我呀。”李绪原来是边塞都尉,驻扎在奚侯城,匈奴来攻城,李绪投降。且鞮侯单于对李绪优礼有加,李绪的坐次在李陵之上。李陵恨他为匈奴练兵而使自己全家被诛,便派人刺杀了李绪。匈奴的大阏氏知道后,要杀掉李陵,单于把李陵藏匿到北方,等到大阏氏死后才接回。

匈奴是一个极其崇敬英雄的民族,且鞮侯单于十分钦佩李陵的英雄气概,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任命他为右校王,使他成为匈奴的高贵阶层。另外一个投降者卫律,被任命为丁灵王。卫律的父亲原来是长水胡人,卫律在汉地出生长大,与李延年的关系很好,李延年向武帝推荐卫律出使匈奴,卫律完成使命返回汉朝途中,听说李延年被抄家问斩,害怕受到牵连,又折返回去投降匈奴。卫律很受单于宠爱,经常跟随单于左右。而李陵住在外边,有大事才被召进王庭议事。

公元前87年,武帝去世,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他们过去一向与李陵的关系很好,就派李陵的老朋友,陇西人任立政等三个人出使匈奴,想召李陵归汉。任立正等到了匈奴,当时的单于是壶衍鞮单于设宴款待汉朝使者,李陵、卫律都在旁边陪坐。任立正虽然看到李陵,但找不到私下交谈的机会,就用目光向李陵暗示,几次把佩刀上的环弄掉,趁捡环时握住李陵的脚,暗示他可以回汉朝。

再后来,李陵、卫律准备牛酒招待汉使。酒宴上,众人推杯换盏,李陵、卫律都穿着胡服,结着胡人的发髻。任立政大声说:“朝廷已经大赦,中原安乐祥和。当朝皇帝年轻,富有朝气,霍光、上官桀辅政。”想用这些话打动李陵。但李陵沉默不语,摸着自己的发髻,很久才回答:“我已经穿上胡服了。”过了一会儿,卫律起身去小解,任立正趁机对李陵说:“你辛苦了,霍光、上官桀托我问候你。”李陵问:“他们还好吗?任立政说:“他们希望你回归故乡,不用担心富贵。”李陵叫着任立政的字说:“少公,回去容易,只是怕再次受辱,无可奈何。”话没讲完,卫律返回,好像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就说:“李陵是位贤者,何必一定要待在一个地方。从前范蠡周旋天下,由余从西戎到秦国,这些贤者都是以天下为家,何必一定要分出亲疏。”说完抽身离去。任立正继续劝解李陵:“你真的愿意留在胡地吗?”李陵说:“大丈夫不能再次受辱!”

“丈夫不能再辱”,区区六字,但字字锥心。男子汉大丈夫疆场杀敌,委曲求全苟活报国,拳拳忠心却被曲解,以致家族被灭,人生再无来处。两千多年过去,我们仍能感受在这字里行间,隐藏在李陵心中满满的愤懑、委屈与痛恨。李陵就如那无家可归的游子,西域黄沙中的吹角连营见证了他的辉煌,而瀚海阑干与大漠孤烟终将成为他永恒的宿命!李陵在匈奴20余年,昭帝元平元年,在匈奴病逝。

如今,李陵与匈奴一样都消散在历史的尘烟里,回望那段历史,相信地下的李陵早已放下心中的执念,不再纠结于回家之路的断绝。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从来没忘记他,他是一个英雄,一个将失败书写得如此凄婉悲怆的孤胆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