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广场上大喇叭热闹起来,没有过去凑热闹,从图书馆窗户里远远瞧见横幅和场地布置应该是一场小型运动会,有一些小学生在比赛跳绳。
最近智联上不推荐保险公司的岗位了,改成标注“对方发起的职位沟通”的信息,看着有些岗位也不太靠谱,有些发过去几天都没有反馈,既然是对方发起的咋也是一点动静都没有呢?在猎聘上也发现有这种现象,难道是平台的算法出了新的流量变体?年初听上家公司的同事们开心地分享大鹏的《年会不能停》电影片段和类似“裁员广进”的搞笑台词,在智联APP启动页面上看了也快一年的大鹏跨步跳跃广告形象,还是没能找到工作,不免时时焦虑的同时又回想起前同事帮我看的事业运就会缓解一点,好吧,一切交给未知的生命曲线。
政治的学习也要接近尾声了,趁早在SZ市图书馆检索平台上查了下专业课需要的五本书的下落,图书馆里只有一本,还有一本在同区的社区图书室,另外两本需要去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借阅,剩下一本可以外借的在罗湖区一个社区图书站。专业课无论是考虑分值占比还是学习基础都需要投入更多,图书馆里的一本先借出来,看完再去借阅其它几本教材,好在全市的图书馆可以通借通还,方便很多。傍晚的时候,我看见对面小研友吃完晚饭回来,从书包中拿出一摞资料,眼神示意征求了下意见后拿起一本,专业术语加上人体结构图片这咋还是医学类的资料?她也这才压低声音告诉我她是学临床的,原来对面坐着的是一位未来的医生呢。接着她很大方地递过来几本政治的学习资料,我翻看了一下体系完整、重点突出、标注清晰,有点类似之前法考机构的资料,她在上面还做了不少的笔记,还有配套的一本练习题也基本做了一大半,看样子也是非常用功。我倒觉得自己现阶段不是需要更多的资料,像视频老师说的政治需要综合理解应用,可能自己这样有一点人生经历和社会阅历的人再次学习会有另一种角度的收获和优势吧,像在第一门思修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维度来分析,自己至少又一次可以重新发现怎么认识人生矛盾,既包括一路上的得失,又包括当下面临的挫折,书本上早就有很多人验证总结过的观点和办法,也可以更深刻体味生活中挫折和困境的普遍性,还要提醒自己避免陷入个人情绪和认识的死胡同,过去也都学习过,但是内容早就遗忘,更因为时过境迁当初的理解也没有当下此刻的感同身受,除了考研应试,如果自己对照着做一些调整,想真的把这些更多地迁移和保持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去,应该也还来得及吧。
晚上回来看见小区电梯里新贴海报,居然是一家法律公司诉讼垫资的广告,说什么代垫诉讼费、律师费、保全费,先打官司回款后再打款,打不赢不要钱。之前以为经济不景气毫厘必争是不是诉诸法律诉讼也跟着多起来,现在这么看律师行也不景气啊,即使拿了证书做了法律工作,还是要靠市场吃饭,更别提半道入行的前期必要积累期、甚至最近好像频繁看到AI抢饭碗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