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远棠

  • 再兴
  • 作家xYWM9y
  • 3170字
  • 2025-02-08 11:54:43

渤海湾的晨雾像是一层厚重的纱幕,迟迟不愿散去,将整个北运河码头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潮湿的空气里,油墨的焦香混合着冬日的凛冽,肆意弥漫。码头的石板路上,积雪尚未消融,往来的行人、车马匆匆,踩在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为这寒冷的清晨增添了几分嘈杂。

“号外!号外!临渊城昨夜遭炮击——”报童尖锐的呐喊,恰似一把利刃,瞬间刺破了这层雪幕。这声音,惊得坐在马车里闭目沉思的林远棠手中茶盏猛地一颤。滚烫的龙井毫无征兆地泼洒而出,在那份摊开的《新政十八条》奏稿上迅速晕染开来,将“裁撤绿营”四个字,晕成了一团模糊不清的墨痕。

林远棠缓缓睁开眼睛,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与忧虑。他下意识地用手轻轻摩挲着那被茶水浸湿的奏稿,仿佛想要抚平这突如其来的不安。马车外,兵部主事王弼的官靴深陷在雪泥之中,每走一步都显得极为艰难。他气喘吁吁,神色慌张,一路狂奔而来,官服上还溅满了驿站快马疾驰时扬起的泥浆,足以见得这一路是何等的急迫。

“资政大人!南疆八百里加急!”王弼几乎是半跪在马车旁,双手高高举起那份加急文书。林远棠深吸一口气,缓缓伸出手,接过文书。当他展开文书,看到那触目惊心的带血封漆,以及朱文远苍劲有力却又透着几分决绝的手书,他的瞳孔猛地一缩,双目瞬间被刺痛。

“临渊城破,联省叛匪挟持南六部,欲另立宪政院划江而治。请国务资政速决!”这些字句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匕首,直直地刺进林远棠的心里。他的眉头紧紧地拧在一起,形成一个深深的“川”字,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祥预感。他深知,这场政治风暴远比他想象的来得更加迅猛,更加难以应对。

林远棠闭目揉着太阳穴,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虽然早有预料,对南六部官员们的表现也从未抱过一点信心,但是当这一天来到的还是出乎意料的快。他心里十分清楚,这些士绅们终究还是彻底撕破了脸。自从他力排众议,强推《田亩清丈令》,那些隐匿田产的豪族便对他怀恨在心,暗中与西洋银行勾结,妄图破坏新政。如今,联省陆军仅仅是进逼临渊城,趁着晚上随随便便放了两炮,南六部竟是装都不愿意装成忠君体国的样子,跑的跑降的降,直接让临渊城挂上了“联省自治”的大旗。这一切的变化,让林远棠感到心力交瘁,但他心中的信念却从未动摇。

“去码头。”林远棠忽然睁眼,嗓音沙哑却透着无比坚定的决心。这四个字,仿佛是从他的心底迸发出来的,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王弼一脸错愕,他下意识地看了看四周,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叛军……”他忍不住提醒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担忧和疑惑。

“今日有比叛军更要紧的事。”林远棠打断了他,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他的目光缓缓落在身旁的铜匣上,眼神瞬间变得柔和起来。仿佛能透过那层铜制的外壳,看到里面静静躺着的怀表。十年前,儿子林见素留洋时写下的那封信,此刻仿佛又在他的耳边回响:“儿必学成归来,造大乾自己的铁甲舰!”想到这里,林远棠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温柔与欣慰,随即又被坚定和决绝所取代。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家族的期望,更肩负着国家的未来。

与此同时,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阳明轮正缓缓朝着码头驶来。海风猎猎作响,像是一首激昂的战歌。甲板上,林见素正全神贯注地调试着六分仪。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咸涩的海风肆意掀起他那件褪色的学生装,露出内衬上密密麻麻的算式。那是他花费无数心血精心设计的铁道枢钮图,按照他的设想,一旦建成,天启城九大城门将首次被钢轨紧密连接在一起。这不仅将大大改变城市的交通格局,更将为国家的发展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

林见素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部奉献给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然而,命运却在此时悄然埋下了一颗危机的种子。

突然,一阵沉闷的声响从货舱深处传来,打破了甲板上的宁静。林见素心中一惊,循声而去,心中满是疑惑。当他费力地撬开标着“机床配件”的木箱时,一股浓烈刺鼻的血腥气扑面而来,让他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他定睛一看,只见木箱内赫然蜷缩着一个浑身血污的少女。少女昏迷不醒,脸色苍白如纸,手中却紧紧攥着一张染血的机关图。随着她微弱的呼吸,图纸缓缓展开:

云州兵工厂・地底三层

东瀛制 240mm攻城炮试射记录

八月廿三子时・坐标亥卯酉

看到这些内容,林见素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如纸。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他深知这张图纸的分量有多重。

林见素的大脑飞速运转,他试图理清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他小心翼翼地从少女手中取出图纸,仔细端详着上面的每一个细节。就在这时,舷窗外,海关巡逻艇的探照灯骤然扫过,强烈的灯光在黑暗中闪烁,将货舱内的一切照得清清楚楚。昏迷中的少女睫毛微微颤动,仿佛感受到了什么,喉间溢出破碎的字句:“快逃...你父亲接到的...是弑子令...”

林见素闻言,如遭雷击,整个人僵在了原地。他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父亲那和蔼而又坚毅的面容,心中充满了震惊与担忧。他怎么也无法相信,父亲竟然会接到这样一道残忍的命令。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阴谋?是谁在暗中操控这一切?无数的疑问在他的脑海中盘旋,让他感到一阵眩晕。

此时的码头,人群依旧熙熙攘攘,人们似乎并未察觉到即将到来的巨大危机。小贩们的叫卖声、车马的喧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看似平常的市井画面。林远棠在赶往码头的马车上,心中挂念着儿子的安危,同时也在苦苦思索着如何应对联省的叛乱。他深知,这场叛乱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危机,更是一场政治博弈。他必须在这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找到一条出路,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在码头的另一头,一个神秘的身影正静静地注视着阳明轮的到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阴冷和狡黠,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他手中把玩着一张泛黄的信纸,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正是关于林见素和林远棠的详细情报。他低声呢喃道:“这场游戏,才刚刚开始……”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临渊城,战火依旧在熊熊燃烧。叛军的旗帜在城墙上猎猎作响,城内百姓哭声震天。街道上,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和横七竖八的尸体。士兵们在废墟中穿梭,搜寻着幸存者。而在一座隐蔽的府邸内,几个身影正围坐在一起,商讨着下一步的计划。他们的脸上,都带着一种贪婪和野心勃勃的神情。

“林远棠那边,可有动静?”一个声音低沉地问道。

“他已经接到了南疆的加急文书,此刻应该正在赶往码头。”另一个声音回答道。

“很好,一切都在我们的计划之中。只要林见素一上岸,就立刻动手。”为首的那个人站起身来,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凶狠和果断。

“可是,万一出了什么差错……”有人提出了担忧。

“不会有差错的。我们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他们插翅难逃。”那个人冷冷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自信。

而在大明殿内,天启帝正坐在龙椅上,幽深的的大殿里明灭的微弱火光让群臣看不清皇帝的面容。天启帝手中拿着一份奏折,上面详细汇报了联省叛乱的情况。他的目光玩味的缓缓扫过殿下的群臣,好似整个朝臣不过是任由他摆布的提线木偶。然而,群臣们个个低着头,沉默不语,仿佛都在等待着别人先开口。

“诸位爱卿,如今联省叛乱,局势危急,可有良策?”皇帝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戏谑。

“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调集大军,平定叛乱。”一夜没合眼的资政院士朱文远上前一步,颤颤巍巍地说道。

“谈何容易?如今叛军势大,且与西洋势力勾结,我军胜算几何?”另一位大臣反驳道。

“那依你之见呢?难道就这样坐以待毙?”朱文远不甘示弱地回应道。

“臣以为,不如准了南疆联审的自治奏折。”那位大臣低下了头。

“那《田亩清丈令》呢?那新政改革呢?是不是也一并取消了?”朱文远脸红的好像要滴出血来。

“本就是乱政。我天朝上国自有国情在此,何必学西洋蛮子的法子。”又有一位大臣站出来。

“你!你!”朱文远一口鲜血喷出,直接晕倒在了大殿上。

朝堂上顿时没了声息,只有骇人的沉默震耳欲聋的回荡在大殿里。没有了林远棠的朝议,终究是没有人敢直面老大帝国的种种问题。

而此时,远在码头的林远棠和林见素,正一步步朝着未知的危险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