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修建公路(二)

清晨七点十五分。

王健的黑色桑塔纳在县政府大院门口急刹,轮胎在潮湿的水泥地上擦出两道黑痕。

他拎着鼓鼓囊囊的牛皮公文包冲进办公楼,迎面撞上了正在扫地的老张头。

“哎呦,王厂长!“

老张头扶了扶老花镜,

“您这鞋......“

王健低头看了眼沾满红泥的皮鞋,

苦笑着在门口的地垫上蹭了蹭:

“老张,郭书记来了吗?“

“刚上楼,正和财政局的刘局长说话呢。“

老张压低声音,

“听说昨天县里开会,好几个项目都在要钱......“

王健三步并作两步冲上二楼,

在书记办公室门前刹住脚步,

整了整皱巴巴的西装领子。

透过磨砂玻璃,

能看到里面两个人影正在比划什么。

他深吸一口气,轻轻叩门。

“请进。“

郭书记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

推门进去时,王健注意到刘局长手里正拿着一份标着“紧急“的红头文件。

办公室里弥漫着浓重的烟味,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

“王厂长来得正好。“

郭书记掐灭手里的香烟,示意他坐下。

“老刘正在说你们公路资金的事。“

刘局长推了推眼镜:

“王厂长,你们这个项目......“

他翻开笔记本,

“首期5公里就超支53%,这个比例是不是......“

王健立即打开公文包,

取出厚厚一叠装订好的文件:

“刘局,这是最新的地质补勘报告。“

他翻到标红的一页,

“您看这里,K2+300段实际挖出4米厚的淤泥层,比初勘数据多了2.2米。“

郭书记接过文件,眉头越皱越紧:

“这个土工试验数据......“

“液限48%,塑限26%,属于高液限黏土。“

王健立即接话,

“按JTG D30-2015规范,必须全部换填。“

他翻开另一本相册,

“这是我们现场拍的影像资料。“

刘局长凑过来看照片,突然倒吸一口冷气:

“这......这是钢板桩?“

“对,9米长的拉森IV型。“

王健指着照片上的工人,

“这段边坡出现滑移迹象,我们连夜打了86根。“

办公室里陷入沉默,只有墙上的老式挂钟在滴答作响。

郭书记突然站起身,走到窗前拉开窗帘。

阳光照进来,映出空气中飘浮的灰尘。

“王厂长,“

郭书记转过身问道:

“你实话实说,按现在这个情况,13公里全部修完要多少钱?“

王健从内袋掏出一张对折的纸,缓缓展开:

“这是财务部昨晚核算的数据。“

他的声音有些发干,

“按现有标准,需要......1486万。“

“什么?“

刘局长猛地站起来,

椅子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

“比原预算多了近500万!“

“刘局您看这里。“

王健快步走到他身边,指着表格下方的小字,

“其中387万是特殊地质处理费用,这部分确实始料未及。“

郭书记突然重重拍了下桌子,

茶杯里的水溅了出来:

“这个路必须修!“

他转向刘局长,

“老刘,县里还能挤出多少?“

刘局长掏出手帕擦汗:

“书记,今年防洪工程就要300万,还有中小学危房改造......“

“先调200万给王厂长。“

郭书记一锤定音,

“剩下的......“

他沉吟片刻,

“我下周去市里开会,当面跟李副市长汇报。“

王健长舒一口气,正要道谢,

刘局长突然说:

“等等,这笔钱要走什么科目?公路建设专项资金已经......“

“从预备费里出。“

郭书记斩钉截铁,

“王厂长,你马上准备一份详细的超支说明,要附上所有检测报告和影像资料。“

“没问题!“

王健立即从公文包里又掏出一个文件夹。

“材料都准备好了,连市里的规范文件复印件都附上了。“

郭书记接过文件,突然笑了:

“你这是有备而来啊。“

“书记,实不相瞒......“

王健苦笑着指了指自己的眼圈,解释道:

“我已经三天没睡好了。“

回到工地时已近中午,王健远远就看见郑涛站在路基上冲着一台挖掘机比划什么。

走近了才发现,挖掘机的履带深深陷在泥里,周围工人正忙着垫钢板。

“怎么回事?“

王健卷起袖子就往前走。

郑涛闻声回头,

安全帽下是一张沾满油污的脸:

“王厂长!这段又发现流塑状淤泥,挖机一上去就陷。“

他指着不远处的水坑,

“您看,才挖了1米就出水。“

王健蹲下身,用手戳了戳刚挖上来的土,黏稠的泥浆顺着手指往下滴。

“液限多少?“

“刚刚测的52%!“

技术员小李跑过来,

手里的试管还在滴水。

“比昨天那段还要高3个百分点。“

王健站起身,环顾四周。

三十多个工人都停下手中的活计望着他,眼神里满是期待和焦虑。

远处,几辆满载石灰的卡车正按喇叭等着卸货。

“换填!“

王健突然提高嗓门,

“全部挖到持力层,用砂砾石回填!通知拌和站,准备6%的水泥改良土!“

工人们立即行动起来。

但郑涛却把王健拉到一边询问道:

“厂长,这么干的话,光这段200米就要多用400吨水泥......“

“我知道。“

王健掏出烟盒,发现里面只剩下一支皱巴巴的香烟。

“郭书记答应先拨200万应急。“

郑涛眼睛一亮:

“那太好了!我这就......“

“但只够撑半个月。“

王健打断他,狠狠吸了口烟,

“听着,从现在起,所有材料必须精打细算。”

“钢筋下料要精确到厘米,水泥按公斤核算。“

正说着。

材料科的小张气喘吁吁跑来:

“厂长!水泥厂来电话,说...说下批货要现款结算!“

王健的烟头掉在地上:

“什么?合同不是约好的月结吗?“

“他们说...说听说我们资金紧张......“

小张的声音越来越小。

郑涛气得一脚踢飞地上的矿泉水瓶:

“这帮见风使舵的......“

“冷静!“

王健抬手制止他,

“小张,你马上联系韶关那家新厂,

就说我们要500吨,价格可以上浮5%,但必须赊半个月。“

小张匆匆跑开后,

王健转向郑涛:

“走,去看看K3+800段的混凝土浇筑。“

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下一个施工点。

路上,郑涛忍不住问:

“厂长,要是市里不批追加资金......“

“那就借!“

王健斩钉截铁,

“我打听过了,省里有扶持乡镇企业的低息贷款。“

来到混凝土浇筑现场,工人们正在振捣新铺的路基。

王健突然发现有个工人把振捣棒插得太深。

立即喊道:

“老周!注意分层厚度!不能超过50公分!“

质检员小跑过来:

“厂长,刚刚测的坍落度有点偏高,180mm......“

“立即调整配合比!“

王健卷起袖子就往拌和站走,

“加两袋水泥,减5公斤水!“

夕阳西下时,王健和郑涛站在刚浇筑完的路段上。

郑涛翻开施工日志:

“今天实际用了287吨水泥,比计划多出42吨。“

王健望着远处渐渐亮起的灯火,突然说:

“老郑,你还记得咱们接这个工程时说的话吗?“

郑涛合上本子:

“记得。您说,这条路要是修好了,

南沙的老百姓再也不用绕30公里去县城。“

“是啊......“

王健的声音有些哽咽,

“今天我去县政府,路过那个渡口,看到十几个学生娃在等船。”

“要是下雨涨水,他们就得蹚着齐腰深的水回家。“

夜幕完全降临,工地的探照灯一盏接一盏亮起。

混凝土养护组的工人们正在覆盖土工布,他们的身影在强光下变成一个个晃动的剪影。

“通知夜班。“

王健突然转身命令道:

“今晚必须把K4+000段的灰土垫层铺完!天气预报说明天有雨。“

郑涛点点头,拿起对讲机开始安排。

对讲机里传来此起彼伏的应答声,在寂静的夜色中格外清晰。

王健走回临时办公室,桌上堆着厚厚的账本和图纸。

他翻开最上面那本。

在今日进度栏郑重写下:

“完成路基填筑280米,混凝土浇筑150米。“

笔尖在纸上顿了顿,又补充道:

“距南沙又近了一步。“

王健揉了揉太阳穴,指尖在计算器上反复敲打着一串数字。

厂房基建、设备采购、人员工资……

每一项开支都像一块巨石,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窗外机械的轰鸣声此刻听起来格外刺耳,账面上的流动资金根本撑不过下个季度。

“老郑,咱们账上能动的钱还剩多少?“

他抬头看向正在翻报表的郑涛。

对方推了推眼镜,把计算器转过来给他看,液晶屏上血红色的数字让王健心头一紧。

“连三分之一的自动化生产线都买不起。“

郑涛的钢笔在纸上划出深深的痕迹。

“更别说新招的二十个技术工,光培训费就......“

两人沉默地对视着,办公室里只剩下空调的嗡嗡声。

王健突然站起身,衣角带翻了桌上的茶杯。

褐色的茶渍在预算表上洇开一片。

“只能去找郭书记了。“

他抓起外套,

金属门把手在他掌心沁出冰凉的湿意,

“现在就去。“

郑涛欲言又止地看了眼墙上“自力更生“的奖状,最终只是默默收起了被茶水晕染的财务报表。

窗外,最后一抹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像两道沉重的枷锁拖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