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探查苏伊士地峡全貌,伪帝诏书

占领苏伊士城后,各种在索赫纳城的改革,同样在苏伊士城进行。

官府,捕快,衙役,巡城司,甚至也在苏伊士城附近的贝都因部落中同样招募飞沙卫。

有了索赫纳城的前提下,人们对这套体系还是愿意接受的。

毕竟,奴隶制混乱的政府管理制度,各方面利益都只是集中在奴隶主和奴隶军事将领手中。

而现在,朱文奎带来的体系,给了他们权力,财富,社会地位等等,是原来大多数城市居民不曾有过的。

转型很成功,同时商贸活动也很快恢复了。

商队将两座城市的变化通过商路传播过去。

越来越多的人在讨论着这个奇特的领主。

而同时,朱文奎也在安排对苏伊士地峡的全面考察。

一批批人员跟随商队出发,前往苏伊士地峡北端的塞得城。

他们将沿途的风情地貌绘制在纸上,在跟随商队回来后,将资料也带回。

这些资料,由工部官员反复询问对比,最终形成了一副地图。

............

一个月后的苏伊士城城主府。

已经将寝宫搬过来的朱文奎,和群臣一同欣赏刚制作好的地图。

通过这张地图,可以看到如今时代苏伊士地峡的情况。

工部尚书严翰为大家做着介绍。

“苏伊士地峡,南端是我们的苏伊士城,北端是赛得城,商队从两地往返进行贸易。中间要途径一个小城,叫做伊斯梅利亚,又被当地人称为鳄鱼城。沿途,有湖泊,水产丰盛,过路商旅会依湖而息,或是在鳄鱼城停留一日。而过了鳄鱼城,会有一条废弃很久的运河道。”

吏部尚书方思远惊讶道:“有运河?是何人所建?”

朱文奎也有点惊讶,他只知道苏伊士运河是后来法国人在埃及修建的,却没想,在法国人之前,早就有了一段。

严翰解释道:“我们的人专门在赛得城找了城中智者请教此事。据智者说,那段运河是很久很久以前埃及的法老王派人修建,后来王朝更替,运河也就荒废了。”

原来如此,如此好的项目竟然在很久以前就被古人想到了,可惜他们没有真正实现南北通航,并依此获得连通亚欧的收益。

朱文奎不禁感叹,这样的滔天富贵,只能由自己来实现了。

他出声问道:“整个地峡南北有多长?”

“大概300里。”

“说下往来商队的贸易商品。”

“是陛下。”

严翰拿出一本奏折,上面的内容比较多,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

这些也标志着,目前苏伊士地峡贸易能带来的利润。

商队在苏伊士地峡南来北往。

往南输送的商品有:

佛罗伦萨、威尼斯、还有佛兰德地区(今比利时、法国北部和荷兰南部一带)的呢绒制品。

还有少量的质量并不高的丝绸产品,那是欧洲贵族在自己庄园中养殖蚕茧抽丝做成,但这批丝绸只会送到阿拉伯半岛和东非以及南印度土邦销售,再往东就没有市场了。

另外,还有北欧的刀剑,以及意大利的铁制盔甲。

以及目前垄断整个地中海和欧洲市场的威尼斯玻璃。

还有,法国和阿拉贡联盟(西班牙)的葡萄酒,北欧中欧的木材,蜂蜜等。

而从南往北输送的商品,就更丰富了。

第一类大宗商品是香料。

阿拉伯商人掌握了几乎所有香料贸易。

他们控制着阿拉伯半岛上盛产的乳香、没药,还有东南亚的胡椒、肉桂、丁香等香料。

在中世纪的欧洲,香料的作用广泛,在贵族中大量使用,欧洲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昂贵,是阿拉伯商人获得大量财富的主要来源之一。

第二类是丝绸,陶瓷。

丝绸是欧洲贵族眼中最好的织物,他们长久以来都以穿着丝绸制品的服饰为身份象征,而东方的丝绸是最好的,因此,即便几个世纪过去,欧洲依然对东方丝绸有着非常高的需求。

陶瓷也是欧洲长久不衰的日用需求品,他们愿意花费高价购买品相美好的陶瓷制品,或是日常使用,或是作为装饰品,甚至有的小贵族会将其当做传家宝。

第三类是宝石。

红海地区以及印度、斯里兰卡等地是珠宝和宝石的重要产地,如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珍珠等。

这些色彩斑斓的名贵珠宝,同样深受欧洲贵族和富商的喜爱。

第四类是染料。

印度是靛蓝的主要产地,中东地区也盛产苏木、洋红等染料。

而现在,意大利的纺织业正在迅猛发展,对染料的需求很大。

以上就是严翰从派出调查人员得回的资料中统计出的商贸情况。

朱文奎发现少了一样他认为应该出现在贸易清单中的商品。

那就是茶叶,这个时代,茶叶竟然还没有传入欧洲。

如此的话,可以将茶叶当做特产,由自己的皇财司独家经营,只要欧洲人接受了茶叶,定然能换来大量利润。

应该是可以的,茶叶在美洲咖啡没有流行前,是欧洲上层最喜欢的饮品,自己只不过提前让它出现在欧洲而已。

正想着,群臣也在针对严翰的贸易情况进行讨论。

户部尚书卓玉明上奏道:“陛下,臣觉得,苏伊士地峡商贸情况需要详细勘察,以了解过往商旅一年往返交易量,借此获知经由苏伊士地峡贸易产生的总量,才能掌控此地贸易。”

这个提案,朱文奎非常认同。

几乎和未来的政府统计调查一样。

只有了解了贸易总量和结构,才好看菜下饭。

但怎么去做,却有些讲究。

朱文奎微笑问道:“卓爱卿,你可有方案。”

“回陛下,臣请在户部成立一个商业调查司,调查司中官吏,派驻索赫纳和苏伊士港口,每日清点往返商船卸货装货情况,经年合计,便能得出贸易总量。”

如此方法,倒是简单,毕竟南端港口目前都在控制中,商船只能从两个港口卸货装货,长期统计下来,贸易情况自然明了。

对此,朱文奎欣然同意。

接下来,本次朝会就要结束了。

群臣列队,准备拜别。

殿门外一名禁军小校却在招手。

这是很少有的情况,禁军纪律严明,除非有特别重要的事情发生,绝不会如此有违纲纪。

牛旺德连忙低声提醒:“陛下,你看外面。”

“去看看。”朱文奎道。

随即,牛旺德小跑过去,群臣不禁回头。

听了禁军小校汇报后,牛旺德大惊。

他带着小校进来:“陛下,南洋来船有大事汇报。”

“说。”朱文奎心中一惊,看向小校。

小校急声道来:“陛下,他们带来....带来了伪帝诏书。”

伪帝!

在自己的臣子们眼中,伪帝不就是朱棣吗!

难道自己让人送去的讨逆榜文,已经送到,那对方发来的诏书内容是什么呢?

朱文奎起身,“那诏书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