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三模结束

“啊?”

电话那头明显愣了一下,随即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似乎是对方猛地从床上坐了起来。

紧接着,一个带着巨大惊喜和雀跃的声音响起,甚至都忘了掩饰那份激动。

“好啊!好啊!你稍微等我一下!我马上就过来!”

随即,“啪”的一声,电话便被迫不及待地挂断了。

“这……”

陈阳听着耳边传来的“嘟嘟”忙音,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妮子,连地方在哪儿都不知道,就这么着急答应,也不怕跑错地方。

他只好打开微信,找到朱琂的对话框,将学校附近那家他常去的、味道还不错的早餐店的位置信息发了过去。

可就在发送位置信息的时候,陈阳却突然发现,朱琂的微信头像,好像……变了?

现在的头像,变成了一张照片——夕阳西下,绚烂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空,照片的视角似乎是从教室的窗边向外拍摄的,画面温暖而宁静,带着一种青春特有的朦胧美感。

嗯,倒是挺符合朱琂的气质的。

只是……

陈阳盯着那张头像照片,越看越觉得眼熟。

这窗外的景色……这窗户……这不是……他们的教室吗?

一股莫名的笑意,悄无声息地浮现在了陈阳的脸上。

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发觉,他那原本只是随意迈开的、前往早餐店的脚步,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轻快了几分。

陈阳心中虽然还是说不上来那具体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但是……

他抬起头,望向清晨微熹的天空。

陈阳觉得,这样……也还不错。

……

二模考试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尽,时间便悄然滑过,转眼间就到了五月。

气温如同被按下了快进键,一天天攀升,金海市的空气中也渐渐弥漫起一股独属于初夏的、带着些许浮躁的燥热气息。

阳光变得愈发炽烈,透过窗户洒进教室,将课桌椅都晒得有些发烫。

高三学生的生活也渐渐恢复了往日那单调而紧张的节奏。

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的青春故事,也没有什么值得津津乐道的有趣生活。

日复一日,是刷不完的试卷,背不完的知识点,以及空气中那挥之不去的、名为“高考”的沉重压力。

只有偶尔从窗边溜进来的好看的晚霞,或者某次不起眼的小测验中一些小小的进步,才会让麻木疲惫的精神为之一振,稍作休息。

高三的教学楼很老旧。

头顶上那几台挂在墙边、锈迹斑斑的老式吊扇,每次转动起来,都会发出“咯吱咯吱”的、仿佛随时都会散架的呻吟声,送来聊胜于无的微风。

为了保证毕业班的同学们能有一个相对舒适的学习环境,老师们甚至破天荒地将自己办公室里那几台笨重的冷风机,也无私地贡献了出来。

搬到了各个毕业班教室的角落里,呼呼地吹着带着水汽的凉风。

而随着高考逼近,操场上的身影也渐渐变少了。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校园里那些隐蔽的小树林里,成双成对的男男女女却似乎在与日俱增。

或许是因为离别的脚步越来越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伤感气息。

对于大多数校园情侣而言,这段毕业前最后的时光,可能是他们能够朝夕相处、肆意挥霍青春的最后机会了。

而还有一部分少男少女,则是想着趁着高中生涯这最后的尾巴,鼓起勇气,对自己心中暗恋已久的那个TA,表达一下埋藏心底许久的好感。

无论结果如何,至少能为自己的青春画上一个圆满,不留遗憾。

面对校园里这悄然涌动的“春潮”,本该忙碌起来的年级主任王国栋,最近的生活却出人意料地清闲了很多。

只要行为举止不是做得太过分、太过火,他基本上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概不闻不问。

到了高考前这最后冲刺的关键时刻,比起学校里那些纪律,老师们更害怕的是影响到考生们的备考心态。

稳定压倒一切,这才是现阶段最重要的原则。

而就在这样一种平静又带着点微妙躁动的氛围中,第三次模拟考试,就这么悄无声息、不经意地到来了。

说是“三模”,但经历过一模、二模洗礼的学生和老师们都心知肚明,这次考试的参考价值,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它的主要目的,纯粹是给考生们在最后阶段提振一下信心的。

所谓的高考真题,也从以往难度较高的“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江苏卷”等等,换成了难度相对较低、题目风格也更友好的“BJ卷”。

不过,即便三模的整体难度下降了不少,但对于像陈阳、舒窈这样的学生来说,空间也已经非常有限了。

考试结果毫无悬念。

舒窈再次展现了她那如同精密仪器般稳定且强大的实力,以令人咋舌的698分,毫无争议地再度夺回了年级第一的宝座。

仿佛之前的二模失利,只是曼德拉效应。

而陈阳的成绩,相比起二模,提升也不算太大,总分将将突破了680分大关,稳定在了年级第二的位置。

其实,对于像陈阳、舒窈这样成绩拔尖、基本锁定清北苗子的学生,金海一中每年都有着一项不成文的特殊优待政策

就是所谓的提前批推荐。

学校领导们,尤其是校长,往往会在二模、三模之后,提前与清华、北大进行联系,凭借学生高中阶段优异的综合成绩和排名,为他们争取到一个可以降分录取的优惠政策。

只不过,这种“提前批”推荐,所能选择的专业方向却十分有限,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坑爹”。

前几届,金海一中的第一名都是清华的“核工程”。

因此,不出意外的,面对学校抛来的这份“橄榄枝”,舒窈和陈阳,都毫不犹豫地、十分默契地选择了拒绝。

开玩笑,陈阳可不想过上那种一毕业就查无此人、回家探亲身边还得跟着两个不苟言笑的“黑衣保镖”、几年回不了一次家的神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