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汴京城内,恬静的朝霞轻轻的从晨雾中探出,薄如轻纱,光芒撒在众人脸上让人陶醉。悠悠地缭绕在街巷之间,包子铺里腾腾的热气,与街头挑担卖花姑娘的馥郁芬芳交织在一起,为这座都城的清晨又平添了几分烟火气。
街边的茶馆已然热闹起来,老茶客们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不时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巷口的馄饨摊,散发着滚滚热气白花花的包子、让人垂涎欲滴、恨不得吃它个十个八个的、这在当年可是最好的人间美味啦,对了!宋代的馒头其实就是现在的包子,虽叫法不同,但确实是同一个食物哦。
摊主手脚麻利地包着馄饨,下锅、捞起、装碗,一气呵成,诱人的香气飘散开来,引得路人纷纷驻足。
伴随着一声吆喝:各位客观里面请儿~~……
在城东南一座深宅大院里,锦衣早已起身,于庭院中舞剑。他一袭月白锦袍,身姿挺拔,剑眉星目间透着英气,每一次挥剑都虎虎生风,尽显多年苦练的功底。锦衣之父身为朝中三品大员,虽家门显赫,可父母对他兄妹二人的管束从未松懈,自小就以先贤故事教导他们为人处世之道,尤其推崇包拯、狄仁杰那般清正廉明、断案如神的人物。受此熏陶,锦衣少时便对查案之学坡为上心,妹妹却对医术痴迷不已,二人日夜研读各类典籍,好生快活。
“哥!”脆生生的呼唤打破宁静,锦玉蹦跳着进了庭院。她身形娇小,一身利落男装打扮,头发束得紧紧的,面容白皙,眼眸灵动,透着股子倔强。身为女儿身,却一心想追随兄长在开封府办案,父母虽有顾虑,但在锦衣的支持下,锦玉还是如愿成了一名仵作。“听闻昨夜西市不太平,咱开封府是不是有活儿啦?”
兄妹二人正说着,苏瑶款步走来。她身着黑色劲装,腰系革带,右侧挂着一把锋利短刀,左侧一柄带寒芒的逍遥剑!只见她头发简单束起,露出光洁的额头竟神似花木兰般英气逼人,浑身散发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场,不觉间竟让众人都看的愣神,面面相窥起来。嘿嘿~
害~~但说起这苏瑶呀,却身世堪怜,幼时被重男轻女的亲生父母狠心卖给戏班子,幸得锦衣父母搭救,收留府中当成侍女伺候起居。
只因她机灵聪慧,长相秀美,又与锦衣兄妹年岁相仿,相伴成长,情谊深厚。自小又历经诸多磨难,知世间冷暖,心态已非常人可比,便发愤图强拜师学艺,练就了一身好武功,如今成了锦衣办案最得力的护卫帮手,细细看去,她看向锦衣的眼神里,满是倾慕与崇拜,而锦衣也向来将她视如亲妹妹,关怀备至。
“大人,西市绸缎庄掌柜暴毙,府衙已接到报案。”苏瑶声音清脆干练。锦衣收剑,剑眉微蹙:众人听令!随我来!……是!“一行人快马加鞭。”
三人赶至西市,绸缎庄前人声嘈杂,伙计们面色惨白,交头接耳。锦衣出示官牒,让众衙役驱散众人保护现场,他三人踏入店中,只见店内一片狼藉,绸缎散落,桌椅翻倒,账册凌乱地摊着。掌柜徐富躺在血泊之中,脖颈处一道深深的伤口,血已干涸,周围并无太多挣扎迹象,财物却分毫未动,苏瑶紧紧护在二人身侧。
锦玉跪地查验时,用手帕护住口鼻,戴随身携带的麻草制作手套,动作流程娴熟,片刻功夫后起身:“哥,哦不!大人……死者是昨夜子时前后遇害,伤口齐整,凶器应是锋利匕首,可……可奇怪的是,他身上有股淡淡的酒香,可店内酒壶皆完好无损。”锦衣用宠溺的眼神微微一笑,还是叫哥亲切,慌什么?锦玉听后暗喜。接着他目光扫视四周,落在墙角一处隐秘暗格,上前拨开机关,里面空空如也,唯有几缕丝线,似是被匆忙扯断。
正勘查间,大理寺少卿赵崇带着一众衙役赶来,他身着紫袍,头戴乌纱,神色傲慢:“哼,这案子我大理寺接了,开封府不必插手。”锦衣不卑不亢拱手:“赵少卿,案发地在开封府辖内,且我等已先行查探,此时接手,不合规矩。”
双方僵持不下,围观百姓议论纷纷:“这官老爷又要争权咯,咱百姓的案子可咋整?”“听说开封府和大理寺积怨已久,莫不是又要互相推诿。”锦衣听在耳中,压下心头火气,对赵崇道:“少卿,眼下寻凶为要,不妨一同勘查,真相大白后各论是非。”赵崇冷哼一声,自知同级机构不好直接撕破脸、不得作罢。
苏瑶凑近锦衣,悄声道:“大人,这赵崇来者不善,怕是要搅局。”锦衣微微摇头:“莫管他,我们专注案子,凶手定在这蛛丝马迹之中留下破绽。”此时,他留意到店外一个卖货郎眼神闪躲,不时朝店内窥探,心中一动,给苏瑶使眼色:“盯住那卖货郎,别打草惊蛇……”瑶瞬间心领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