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属河北东路其中一州,人口位列其路第二。
是重要的财税州郡,其盐场产量占全国六分之一,号称‘万家青烟皆煮盐’。
同时,位于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是‘南北货值,必会于此’的商业枢纽。
因接壤辽国,地处河北四榷场之一,即宋辽两国的交易市场,常驻有五千禁军,当地厢军四千,以防突变。
南皮县,冯家口镇,柴家庄。
正厅,坐有两人。
主座上那人,龙梅凤目,皓齿朱唇,模样不过三十出头。
头戴簇花巾,身穿绣花紫袍,腰系玲珑环涤,足穿金绿朝靴。
气质雍容华贵,言行举止间隐隐透着帝王风范。
正是柴进。
而客座那人,与柴进格格不入。
六尺五寸高,一身深色麻衣下。
魁梧如虎的凛凛身躯,宽阔壮硕,犹如厚实城墙,似乎蕴藏着无穷力量。
五官立体,似是刀削斧凿,刚毅无比,尤其那双灼灼虎目,令人不寒而颤。
武松端起热茶,也不顾烫嘴,仰头一饮而尽,咂了咂嘴,拱手笑道。
“柴庄主可别再挽留武某,武某已有一年没见兄长,心里牵挂得很,这回真得回去了。”
“武松真是重情重义。既然如此,那我不好挽留。若是日后遇上困难,记得前来柴家庄。”柴进拍了拍他如铁肩膀,心生惋惜。
“谢柴庄主这一年的庇护,武某就此别过,他日再来报答这份恩情,告辞。”
武松起身,转身离去。
他走出门外,就见一家丁急急赶入屋内,听到快言。
“老爷,门外有四位好汉求见。”
柴进面上一喜,速问:“来者是何人?”
“回老爷,是托塔天王晁盖,智多星吴用,杨家后人杨志,还有...墨缘书生赵明诚。”
这四人中,柴进对杨志最为关注,其次是赵明诚。
“快快请来,赶紧煮茶。”
“是,老爷。”
而后,武松见四人闲庭信步走来,不由好奇打量一番。
尤其是看到那脸上有青色胎记的大汉,一眼便知武艺不凡。
杨志也留意到武松,开口问道:“在下杨志,敢问阁下高姓大名?”
“武松。”
杨志心中出喜,想到还有要事要办,便让武松在大门外等待,稍后再前来相识。
大厅。
柴进连忙起身,热情招呼他们入座,满脸笑意。
待四人报完名号,他点头感慨。
“诸位豪杰前来,真是令柴家庄蓬荜生辉。”
书生拱手笑道:“若非韩兄介绍,我等恐怕与柴家主相识。”
“韩兄?莫非是青州神童韩安。”
“正是。”
柴进感到意外,愈发笃定心中猜测,说道:“还请赵公子细细道来。”
书生起身,停至中央,娓娓叙说。
“就在上月,不才前去青州想与李家联姻,却不知李才女痴心于韩兄,非他不嫁,故此只能作罢。有夜与韩兄品茶赏月,无意中得知柴家主有一亲妹,在他的怂恿下,只好无奈前来。这韩兄啊,心思可真是有趣。”
柴进琢磨片刻,理顺大致的脉络后,猜测出赵明诚透露的心思。
此人,要反。
想通后,他看向晁盖和吴用,又听到书生一言。
“这两位好汉,是不才路过东溪村时偶然结识,便一同邀来,让他们也见识下,柴家主的风采。”
这话一出,柴进又得知这两人的心思。
此两人,想反。
“哪有什么帝王风采,不过是百姓投来的希冀。”
柴进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已确定。
此人,必反。
而后,书生拿出一封书信,“这是韩兄写给柴家主的书信。”
柴进接过一看,恍然失神,喃喃自语。
“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念完。
除了杨志,其余人皆大为震撼,心中各有所思,但都冒出一个想法。
这韩安,或反。
书生出声打断众人思路,笑道:“家父下了军令状,如若不才娶不到柴娘子,将砍下不才的人头。”
柴进也有意让妹妹过赵家,结盟共同对敌,不过此时并非最佳时机,仍需酝酿多时。
“可惜不知月娥是否愿意,我也不想强迫她。不如我先过去问问,赵公子稍等片刻。”
“柴家主留步,不才忘了告知一事。听说大名府的梁中书,献给蔡太师的十万贯生辰纲,正在运送途中。”
柴进略显吃惊,点了点头,快步离去。
这时。
晁盖看向吴用,问道:“吴先生觉得,柴家主会答应这婚事吗?”
“八九不离十。”吴用笑着望向紧闭的房门,“听闻柴家主喜好结交天下豪杰,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就连梁山水泊的王伦,也在受他帮助。”
晁盖听出话中深意,问道:“吴先生是猜,梁山背后是柴家主在扶持?”
“还能有他人不成。”吴用捋着短须,再是一说。
“梁山,纵横河港一千条,四下方圆八百里。四周环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真是一处好地。柴家主的目光真是毒辣。”
晁盖点点头,随后看向书生:“还望赵公子多出良言,助我等入驻梁山。”
“此是自然,二位无需担心。”
不多时,柴进回厅,脸上带有欣喜之色。
“舍妹有意嫁于赵公子,就是舍妹去年底才从辽国逃回来,如今仍是胆战心惊,待舍妹恢复好心态后,再隆重举办一场惊天婚礼。”
柴进说完,命家丁取下笔纸,亲自书写一封婚书。
却是没落印章,只算口头承诺。
但对书生来说,足矣。
虽未落章,但能写出这封婚书,可知已是下定了决心。
同时,为自己预留了退路。
若赵家揭竿而起,柴家不会贸然跟进,而是根据形势判断。
若形势大好,柴家自然会打起后周旗帜,图谋恢复江山。
若形势不利,便只能暗中援助,等待时机。
最坏的结果,若赵家被朝廷镇压,满门抄斩,朝廷从这婚书会查到柴家。
到时就需宋太祖赐予的丹书铁券,逃过一劫。
书生收好婚书,笑言:“想必柴家主,对生辰纲一事,特别感兴趣。”
这生辰纲价值十万贯,足足有五万两之多。
柴进即使富可敌国,也难以不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