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代帝出征

一脉春回暖气随,

风云万里值明时。

画图今日来佳兆,

如意年年百事宜。

过年,本应是高兴的。

可崇祯十七年的新年,大明朝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年关之际,山西巡抚蔡懋德连发三封塘报。

第一封塘报:李自成在西安僭越尊号,谋逆称王,定伪都西安,伪国号大顺,建伪元永昌。

第二封塘报:李自成号兵百万,传檄山西,意图招抚。

第三封塘报:黄河岸边发现闯贼侦骑,或待黄河冰面融化,闯贼便会渡河。

崇祯皇帝急召太子及群臣议事。

望着群臣,许久,崇祯皇帝才开口。

“逆渠李自成僭启尊号,兵临山西。逆渠张献忠祸乱湖广,意染川蜀。”

“辽东、西北、西南、浙江,兵祸连连。其余各省,亦不消狼烟。”

崇祯皇帝瘫坐在龙椅上,“仗打到今日,朝廷已筋疲力尽、心力憔悴、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了。”

自太子朱慈烺及内阁首辅陈演始,群臣纷纷跪倒在地,“臣等有罪。”

崇祯皇帝没有问罪,“诸位爱卿有何良策,不妨开诚布公的讲一讲。”

户部尚书倪元璐进言,“启禀皇上,近年来,我大明天灾不断,人祸连连。人祸尚在可控,天灾岂是人力可抗?”

“国事至此,绝非一朝一夕可挽。”

“以臣愚见,当以朝廷经制之军为主,以乡绅团练乡兵为辅,徐徐图之,逐步收复失地。”

崇祯皇帝顿了一下,“平西伯吴三桂曾任宁远团练总兵,可结果不尽人意。”

“朝廷经制之军尚疲于应付,乡绅团练又能如何?”

明末的问题是,朝廷的正规军都不行了,团练更白搭。

而且直到崇祯十六年,大明朝依旧能够指挥得动手握大军的孙传庭。

大明朝的政治制度极度成熟,依托乡绅团练,属于非必要选择。

明末团练也是有的,但无济于事。

还有一点就是,民间乡绅团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朝廷的控制力。

倪元璐再次进言,“启禀皇上,狼烟四起,朝廷兵力疲于应付,若以乡绅团练辅之,或可起弥补之用。”

崇祯皇帝想了想,“当以何地乡绅团练乡兵?”

倪元璐:“若论乡绅,当属江浙。”

“南直隶有兵,张献忠兵犯湖广、江西,江西有兵,也有乡绅团练。倪尚书是浙江人,那就奏准浙江乡绅团练乡兵吧。”

倪元璐重重叩首在地,“臣一片赤诚,绝无私心。”

“皇上诛心之言,臣万死不敢。”

对于倪元璐,崇祯皇帝还是了解的。

私心,谁都有,这个没法说。

其他的,倪元璐还是可圈可点的。

“朕知道倪尚书的忠心与才干,不然也不会违背祖制,让你这个浙江人担任户部尚书。”

“说吧,浙江乡绅团练乡兵,当以何人为领?”

倪元璐收起情绪,“回禀皇上,浙西则推徐石麒,以钱继登佐之;浙东则推刘宗周,以羌应甲佐之。”

“令此四人于保伍中简练乡勇,实行古弓弩社法。安时为朝廷保境安民,乱时充以辅兵,令乡勇从军。”

崇祯没有犹豫,“准。”

“浙江逆渠许都尚未完全平定,为保家乡,浙江有不少乡绅结社自保,协助官军清剿逆贼。”

“正逢其时,就让徐石麒、钱继登、刘宗周、羌应甲四人,以此为基,团练乡兵。”

接着,崇祯皇帝又追加了一句,“令浙江各地官府及兵备道,从旁予以指导,以免好心办坏事,训练出来的乡勇成了一盘撒沙的乌合之众。”

最后这句,明显是皇帝不放心,特意让各地官府监督。

对于这一点,群臣倒没有什么意见。

乡绅团练乡勇,对朝廷而言,有利也有弊。

皇帝不放心,让地方官府监督,人之常情。

任谁坐到龙椅上,恐怕都会这么做。

“臣等遵旨。”

乡绅团练乡勇,都是可有可无、聊胜于无的东西,崇祯皇帝接着又问今日廷议的重头戏。

“逆渠李自成大兵压境,山西直面闯贼兵锋,该当如何?”

群臣一阵缄默。

崇祯皇帝叹了口气,“朕欲御驾亲征。”

群臣纷纷上前劝谏:

“皇上龙体,事关天下,事关大明江山社稷,切不可以身犯险。”

“李自成不过小人得志之宵小,怎可劳圣上御驾。”

“我大明满朝忠良,皆可出征剿贼,怎敢劳圣上龙体万金。”

实际上,崇祯皇帝也没打算御驾亲征。

他又不是太祖、成祖、那样的马上皇帝,也没有武宗那样的本领,他说要御驾亲征,就是君子动口不动手。

他的本意是,让阁部重臣,替天出征。

这个人是谁呢?

当然是内阁首辅陈演。

别管陈演知不知兵,反正他内阁首辅的身份在这摆着。

陈演看出来了吗?

当然看出来了。

可陈演愿意代替皇帝出征吗?

当然不愿意。

上次崇祯皇帝这么干,时任内阁首辅周延儒主动请缨,外出督师。结果弄虚作假,惹毛了皇帝,现在还是待罪之身。

要不是交了二十五万白银,又咬出了周奎,以皇帝的脾气,估计周延儒早就投胎了。

陈演深知皇帝的脾气,他更深知如今大明朝的底细。

周延儒那时候大明朝还有底子,现在大明朝什么都没了。

陈演可不愿意送死。

朱慈烺站了出来,“李自成不过窃地逆贼,焉值圣上亲降雷霆。”

“臣请圣上暂息怒火,臣愿代圣上,统兵剿贼。”

崇祯皇帝一听就急了。

群臣一听也急了。

你朱慈烺虽贵为太子,可终究不过是十几岁的娃娃,能懂个六呀。

你统兵剿贼,要是一不留神就被李自成活捉了,那可就有得玩了。

正统十四年皇帝被活捉,崇祯十七年太子被生擒,大明朝是真热闹。

内阁辅臣范景文立刻劝阻,“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殿下千金之躯,岂可轻易涉险。”

不等其他人也跟着一块劝,崇祯皇帝直接拍板否决。

“范阁老说的对,身为储君,岂可轻易涉险。”

“况你不过稚子,资历浅薄,阅历欠缺,如此军国大事,不可儿戏,还不退下。”

朱慈烺知道事不可为,便行礼退下。

群臣纷纷将目光投向内阁首辅陈演。

大家伙都知道,这种时候应该由首辅陈演出面,代天子出征。

然而,明知道别人都在看自己,可陈演巍然不动,主打的就是一个松弛。

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