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聪明人办事

  • 嘉靖仙朝
  • 扬镳
  • 2154字
  • 2025-04-07 23:23:01

“那是自然,除非公公瞧不起我这公爷。”

“那不能,这大明朝谁敢瞧不起成国公。”黄锦把地契收起来,道:“公爷有什么话想带给陛下,尽管说来,朋友么,咱家肯定把话带到。”

“没有!”徐光祚连连摆手,道:“我没什么说的,五军都督府的各位都督也都没什么,大家都是忠心于陛下之人,都是行伍大老粗,不会说什么话,只听陛下吩咐就是了。”

“有这话就行了,咱家一定带到,那公爷请回吧。”

“多谢公公,回头府里喝酒。”徐光祚拱拱手,带着五军都督府的人先撤了。

杨廷和瞧了张家兄弟一眼,知道自己在这儿,俩兄弟不好说话,也跟黄锦告辞回内阁了。

黄锦瞧了眼张氏兄弟,没搭理扭身走了,张鹤龄实在憋不住了,叫道:“黄公公!”

黄锦没理会,自顾往里走,砰地一下,宫门关上了,差点没撞到张鹤龄的鼻子。

“这厮什么意思!”张延龄气得大叫:“当年刘谨活着的时候,对咱们兄弟也是毕恭毕敬的,他才来宫里几天,瞧把他能的!”

“你少叫唤两句。”张鹤龄不愧是哥哥,持重不少,两天下来,他也想清楚了一些事情,心火往上涌,嗓子也哑了:“那时,皇帝是你外甥,现在还是吗?”

“道理我明白,可是大哥,咱这回真是冤枉的啊!”

“呵、”张鹤龄冷笑道:“你没冤枉过别人?你冤枉别人的时候,不知道他是冤枉的?”

一句话给张延龄噎了个结实。

“我让你清点的人数,你点明白没有?所有咱们家的奴籍是不是都在?”

“少了一个。”

张鹤龄皱眉,问道:“怎么会少了一个?哪个少了?”

“大哥,咱家上下三四百口,少一个不稀奇。”说着话,张延龄叽咕叽咕眼睛,道:“就那谁。”

“哪谁?说清楚了。”

“就之前给外甥找秀女那个,江彬不是还借过这人么,你不记得了?外甥还在时候,说得找个至阴之体,那女子可是绝品,我说留给我,你不让,后来外甥也没享用,现在人都不知道哪儿去了,白瞎了。”

“他呀、”张鹤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耷拉膀子的六指儿形象,道:“那确实不能算丢,那天大姐传话来,说要给新皇物色秀女,我随口跟他提了一嘴,也许是出门寻摸人去了。”

“就是嘛,兴许过几天就回来了,再说他一人咋放火,赖都赖不上咱们。”说着,张延龄看着紧闭的宫门,道:“咱哥们也甭杵着了,无端失了身份,回家关门睡觉,有大姐在,天还能塌下来?”

张鹤龄还是惴惴不安,道:“要不,咱们去求见大姐?”

“要去你去,我可不寻晦气,见了面又要骂我。”

“明明上次挨骂的是我!”

“你都挨骂了,我还能好么?反正我不去,走了走了,回家回家。”

兄弟俩一前一后走远,宫门后,黄锦留下的耳目太监把俩人的对话一一记录,目送二人远去后,回去复命了。

乾清宫。

嘉靖刚刚起身,就听高忠高唱:“太后驾到!”

嘉靖赶忙起身,衣衫都不整理,过来迎接:“大娘娘怎么忽然来了,朕如此狼狈,实在是失礼了。”

“陛下清减了。”张太后看到嘉靖满脸憔悴的样子,心里也是一疼。眼前这一幕让她想起当年孝宗皇帝驾崩时朱厚照的样子了,那时朱厚照哭灵三日,守灵七日,滴水未进,见者无不动容。

“事情哀家听说了,真想不到竟有如此歹毒之人。”落座后,张太后第一时间把此事定性:“定要吩咐下去,抓到凶手必要严惩,再不杀一杀,这些贼子指不定干出什么事端来。”

“唉、”嘉靖叹息一声,道:“如今只盼着母亲能安全抵达京城——”说着,他看向张太后,眼眶通红,道:“大娘娘,若是朕做这皇帝真的不容于天下,到了那时,还请大娘娘保我母子性命,让我们回安陆……不,哪怕是流亡海外也可——”

“皇帝这是说的什么话!”张太后抓住嘉靖的手,正色道:“你如今已经是大明朝的皇帝,怎么能说如此软弱的话!不管你的对手是谁,你都不能畏惧,哪怕是最终不敌,死了,也无愧是大明朝的君王,未战先怯的话再也不能说,明白吗?”

嘉靖一怔,他从张太后的语气和这番话里面,感受到了七分的真情,于是他也收起了三分的演技,认真道:“是朕错了,谨遵大娘娘的教诲,无论对手是谁,朕一定跟他斗到底。”

“这就对了。”张太后拍拍嘉靖的手,目光巡视了一圈,锁定在了站在角落的茹瑶,忽然招手道:“你过来。”

茹瑶听到这话,心里登时一紧,下意识看向嘉靖。

“太后让你过来,还不快些着?”嘉靖佯怒,茹瑶赶忙走了过来,她入宫也几个月了,规矩都是懂的,行礼请安,一副低眉顺目的样子。

“你就是得了恩宠的那个宫女么?”

“是。”茹瑶小心翼翼,多一个字都不敢说。

“抬头。”

茹瑶抬起头,身材更显。

“倒是个好生养的胚子。”张太后说着,道:“陛下,既收了,为何不给她个名分?不如哀家做主,封她个昭仪如何?”

“不不不。”嘉靖急忙摆手,道:“太后,朕的婚事须得是太后或者母亲做主,她不是朕潜邸的夫人,也不是正式入宫的秀女,给什么名分都不合适。未来的皇后,也肯定会介怀,不如就赏个女官,免去许多麻烦。”

说着看向茹瑶,道:“她也满意,是不是?”

张太后问道:“是吗?知足了?”

茹瑶赶忙道:“回太后的话,奴婢心满意足,不敢再想其他。”

“倒是个不争抢的性子。”说着,张太后伸出手来,她身后的女使忙把一个锦盒交到了她的手中。

张太后把锦盒交到茹瑶的手里,道:“既然你知足,陛下也满意,哀家也乐得成全。这是尚宫的印绶,你且收好。得空时候,来仁寿宫,哀家手把手教你如何管理这内廷。”

“还不谢过太后?”

“奴婢谢太后。”

张太后见嘉靖脸上露出笑意,知道这招“爱屋及乌”奏效了。效果达到,也不多待,嘱咐几句就走了。

聪明人之间,真正想办的事情,是不必直说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