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入学考试

二月初二,

泉州义学新址,紧邻着府学,

太阳还未升起,

在府学读书的学子们早起来温书,走到门口,看着义学门口年龄各异的“新生”们,脑袋凑到一起,手上指指点点,嘴中喃喃有词:

“诶,你说这新学到底是学什么?”

“之前那公告不是说了吗?是学数算,若无数算基础,可入不得此门呐。”

“数算,小道尔,难道还能帮我们金榜题名?”

“话不能这么说,你有没有去天湖山,见过那些工厂吗?那黑烟滚滚,骇人得很呐。”

“要我说了,皇孙殿下一定会什么法术,不然哪里想得出那等造物来?”

“你是说煤油灯吧?二百两起步,动辄上千两银子的玩意儿,我们可玩不起。”

“义学”定名,就叫义学学馆,

四个大字笔走龙蛇,遒劲非常,

据说是请了燕王朱棣亲自提笔写的这四个大字,至于为何不是皇帝的墨宝.......

皇上哪会随意留下文字,更何况这新学据说朝中很多大臣并不支持,

朝臣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皇帝所想要展现出来的态度,

好在这一份态度,并没有影响泉州的这些求学的孩子们,

事先录了名的报名新生高低错落站在学馆前,面带激动之色,

家长们为了不耽误入学考试,一大早就将孩子们送到了这里,

但这些人眼中脸上都没有丝毫的疲惫之色,只有对未来的期许,

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孩子,默默捏紧拳头,眼神炽热,

据说进了这里包三年的学费和杂费,还有回家省亲的交通费,

可以说只要是皇孙殿下看上的人,一分钱都不用他们自己花,

他们花了大力学那些古怪的文字和符号,正是为了今天“一鸣惊人”!

不多时,太阳升得半高,遥遥挂在檐角,

“咚”的一声鼓响,门从内打开,

学府之外众人都猛然看向门头,

身高不到四尺的朱允炆身穿飞鱼服,头上却顶着八品小官的乌纱帽,踱着方步走了出来,

他着装有些不伦不类,但府学的举人们都知道,这意味着殿下身兼数职,可以灵活地动用职权......

事实上,正是他这么干了,才会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

几个身着便装的锦衣卫站立左右,摆好了架势,朱允炆这才出声道:

“今日乃是义学考试之日,亦是义学开学之日,希望各位都有大好前程,我们录了名的学子按照这位百户大人林大叫到的名字,一个个地进来。”

他说完,便转身回程,

林大拿着名录,朗声道:“陈二狗!”

“到!”

如此三百六十余人,一一点过。

见得此情景,还在外面看热闹的府学学子都有些震撼了:

“进门的规矩都这么大?”

“金陵来的,规矩大些又如何?我听说在这里读书有个什么政策来着。”

“包分配工作,据说是直接对接到工厂的。”

“我听说工厂还没有盈利呐......”

“早就挣了大钱了,你没听人说吗?那煤油灯可不愁销路!”

......

考生“唱名”结束后,便是找考场,

只是进考场无人接引,找考场的法子,好多学生们都没有见过,

在教学楼前的广场立起了两个硕大的木牌子,

一张牌子上用墨笔写着学府各个功能区的位置,

另一张牌子则是单独写明了教学楼每个教室的位置,以及考场位置,

第二个牌子上还挂着几张白纸,写着每个人的名字对应的考号以及考场。

因为是新学开学,所有三百六十一个学生,没有一个迟到缺考的,

只是他们看着牌子犯了难,平日里自己要么在学习数算,要么在帮农,

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平面图样,完全搞不清楚哪里是哪里,

东南西北是什么意思......

“咚!”

又是一声厚重的大鼓,

紧接着,林大站到了广场中央,

“看向我,接下来我说的每一句话,都和你们的考试有关。”

不知所措的学子们收回了往门口张望的目光,凝神看向这位百户大人,

便见他手托一盏香炉:“考试的第一课,便是找到你们自己的考场。”

随后林大掏出了三根香,插在香炉里,将第一根点燃,

“三炷香之后,还未找到自己考场的学子,视为自动放弃考试资格!”

话音刚落,便听到有人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哭声似乎会传染,不多时便有很多和他年龄相仿的六七岁孩子哭了起来,

哭声连成一片,只是锦衣卫和老师们都好似铁石心肠一般静静看着,默不作声,毫不在意他们的哭闹,

香在一分一秒地燃烧,时间在飞速地流逝.......

稍大些的孩子聚在一起,三五成群,

“咱们要先找到考场,不然就被淘汰了。”

“只说了让我们找考场,又没有说不让咱们讨论。”

“确实如此,依我看,这也是一种【数学】的游戏。”

“数学的游戏?”

“大家看......”

隐隐之间,已经有三五人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开始讨论起对策,

找到考场,毕竟是最要紧的事情,

尽管将来即将成为竞争对手,现在也可以集思广益,解决目前遇到的难题,

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

“我发现了,这里是一层,这里是二层。”

有人比照着现实的建筑和木牌上的图案,感觉自己有些看懂这图案,

结合文字看,更加清晰几分。

“这教学楼两层,每一层都分布有考场,标识很清楚。”

“好像是如此,不过声音小点......”

“对,莫要被旁人听了去。”

相熟相识甚至是有私交的才会团结在一起,因此不多时便有十几个人找到了考场的位置,往教学楼的方向走去。

“行了。”

朱允炆站在办公楼二楼往下看,目光来回扫荡,片刻之后才叫许三将自己放下来:“将你叫回来就为了干这个,是不是感觉大材小用了?”

许三沉声道:“有些厂子还没有复工呢,来保护这些未来的花骨朵们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朱允炆笑了笑:“来了这里,跟那些兵油子都学会拍马屁了?”

“还是殿下教得好。”

“别,我可没教你。”朱允炆背着手,坐在为自己定制的椅子上,“卫所的事情我跟皇爷爷说过,走兵部的和周德兴沟通好了,泉州将设立一个千户所,让你牵头做卫所的改制。”

“我?”许三听得此言,丝毫没有兴奋的感觉,反而直接跪在了地上,“皇孙殿下,我向来对您忠心耿耿,没有丝毫要......”

朱允炆打断了他:“你先别急着请罪,我不是赶你走。在锦衣卫的序列中,你到了地方便是钦差,谁都比你实职大,但谁都没你权力大。”

“但你毕竟没有实职,没有实权,行事都绕不开协调二字,所以送你去卫所,不久做个千户,也还是要跟我回京的。”

许三这才说道:“听从皇孙殿下安排。”

“你拔擢一个土著上来替你,依旧维持工厂的治安,几日后周德兴会发调令给你,泉州府协调行事,营建卫所,你要一肩挑之。”

“臣乃北镇抚司建制,不曾到过牧马村,也不晓得建制之事.....”

“你真不晓得?我考你如今大明的军队建制,你若答不上来,我就拿棍子敲你的脑袋了!”

许三这才明白自己心急说错了话:“求殿下责罚。”

“好了,我不会罚你。卫所的建制我对你无什么要求,但一应思想工作,目标同频,你要有自己的想法。”

许三苦着脸:“皇孙你教我同他们谈心交流,很快就同频,如今厂区三百人,我都可以叫出名字,说出籍贯。

但我毕竟一人,千户所之大,我不可能一一照顾到,恐怕有点难。”

朱允炆瘪嘴:“死脑筋啊你!所以你要培养自己的心腹,难道做了百户千户也要事事自己干,亲力亲为,而且领兵打仗和做思想工作可以分开。”

“殿下您的意思是,要用文官?我记得您在北镇抚司衙门里说过,洪武朝初年时,便是文官统领武将,仿宋朝之旧......”

“我说的是看似仿宋朝之旧,实则大不相同!”朱允炆叹了口气,“你也是我说什么你做什么?你好好想想,能不能在军队里培养几个专门做思想工作的人,向你汇报汇总就是,大体方向你一定要把握好。不能有丝毫马虎。”

“可这种改制,耗时耗力,未必见效,周德兴是一省大员.....”

“多余的担心你不要,你照做就是。”朱允炆指了指楼下,“我贴身的近侍,不也做了这学府维持治安之事?卫所建制,不在于名字叫什么,也不在于在哪里,在于他们掌握了什么技能,有什么样的目标和决心......”

“说来正是。”许三点头,“我明白了。”

按理说锦衣卫应该贴身保护朱允炆安全,如今却做了很多分外的事情,

他们非但没有丝毫怨言,反而是乐在其中,

原因便在于他们自觉是用来克服强敌,解决更大麻烦的精兵,

比如“敌寇来犯皇城”,保卫皇室宗亲不受欺辱,

所以这种小事,几乎动动手脚就能做到,相当于“上班摸鱼”了,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不管你做什么,都别忘了锦衣卫的身份,你按理说是不能兼职的,但这里是泉州,是新制之所,大明新象从这里开始,所以特许你做此事。”

“臣明白。”许三重重点头,“其实臣已物色二三人选,皆是背景干净的良家子.......”

朱允炆和许三谈话的时候,

广场上的学子已经走得七七八八,

得了看图说话的诀窍,便很容易找到考场,

三炷香燃尽,只剩下几位表情看起来就不太聪明,送进来滥竽充数之人找不到考场,

锦衣卫便将他们送出了学府:“这几位已被淘汰,但今后亦有机会,可再来考试学习。”

几个家长对于孩子的情况也心知肚明,莫说搞清楚数算了,就连基本的识字都做不到,因此便灰溜溜地走了.....

“当!”

硕大钟声,响彻整座学府,

林大站在院子中,教学楼前,大声喊道:“考试开始!”

随即各个考场的老师们便陆续喊道:“考试开始!”

义学学府考试的规矩和国子监相仿,

都是一个老师看管三十多个学生,

考试中途不可交头接耳,更不可传递纸条,否则便会直接“淘汰”,取消入学名额,

就算成绩再好也是如此,

但有一条,对自己答题有信心的学子可以提前交卷,去往广场之中等待。

朱允炆听到考试开始,便带着许三下楼开始巡查考场,

他身高不高,但经过时总会引来注目,

不少人没见过这位殿下,总是要多看些,

朱允炆也不恼,见自己没什么三头六臂,也就自然而然地不会再看了,

转过一圈,觉得无趣,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

考试共有两堂,第一堂在上午,是数算,第二堂在下午,是听写。

上午的数算考试,陆续有人交卷出了教室,脸上有悲有喜,

欢快的是感觉题目简单的,知道这是乘法的应用,不觉艰深,

唯有最后几道拓展,超出了乘法口诀的范围,

几个早早交卷,自觉“成绩好”的围在一起讨论,

“那个新符号,好似马车简笔一般,到底是何意?”

“一横两点,我也不知,但我算出来了。”

“我觉得好似与乘法的交换律有关,我的想法是.......”

“似乎是除法,倒用乘法口诀就是.......”

“咚!”

随着一声钟声响,上午的考试结束了,

不少人面带颓废地走出考场,便听到有人在讨论附加题,

做出附加题的虽然是少数,但很多人还是想要做出附加题的,在旁边默默听着,

其实朱允炆出的这些题目不算太难,是最基本的个位数乘法口诀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唯有那么几道题用到了“进位”法,起到一定的筛选作用......

有几个附加题做得比较好的觉得自己胜券在握,大放厥词:“这次一百人名额,必定有我。”

也有人不那么自信:“希望有我。”

中午义学食堂还未放饭,早就准备好的饭食便散发出令人口舌生津的香气,

以米饭打底,荤菜有鱼肉和猪肉,块头不大,但看起来数量很多,

第二层才是一些海带青菜之类,

用餐皆是凭借从考场领取的饭票进行吃饭活动,一人一票,倒是非常有序地领取着午饭,

由于加入了“味精”和油水充足的关系,

学子们一边吃饭一边止不住地赞叹,

“哇,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饭。”

“怎么会这么好吃,难道是我母亲厨艺不好?”

“慢点吃吧,考不上下顿就没得吃了,”

看着那些稍微沉稳一点的孩子都快要把舌头咬掉的样子,朱允炆就感觉自己心在滴血,

味精是他为数不多挣钱的项目.......

供给学堂一个月的用量可以挣十万两白银了......

幸好人工合成味精的技术已经有了眉目.......

吃饱喝足之后,锦衣卫带着孩子们参观了义学的宿舍,

很快,下午的考试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