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监国之争!武景帝离京!

“东宫无主,太子未立,陛下要御驾亲征,那这朝中事务,交由谁处理?”

太极殿外。

朝会尚未开始,文武百官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激烈的讨论着。

自古以来,能帮助皇帝监理政务的,大都是太子。

若哪位皇子能揽下这个差事,日后立储的机会也就大一分。

“可惜,皇后娘娘膝下无子,不然陛下也不会为此事发愁。”

“唉,当年奸臣把持朝政,内忧外患,陛下于乱局中走出,拨乱反正,一路危险重重,皇后娘娘也是被奸人所害……”

“好在,九位皇子中,不乏聪慧贤明之主,也不至于让我大周后继无人。”

但这监国之权,又该落在谁身上?

“陛下驾到,上朝!”

随着内监声音从大殿内传来,文武百官纷纷噤声,整理仪容,进入大殿之中。

但是仅仅不到半刻钟的功夫。

这满朝朱紫贵,就为谁能胜任监国之职互相争吵起来。

呼声最大的,自然还是大皇子陆昊和二皇子陆然。

武景帝只是静静的看着文武百官,没有阻止,也没有定夺。

百官从上朝吵到下朝,都没拿出个结果来。

消息传到紫竹林。

陆渊没有感觉到丝毫意外。

去年朝中出现立储之音,但才刚刚燃起,就被武景帝掐灭,不想因为此事扰乱他亲征北齐之事。

但现在。

出兵北齐之事已经敲定,在他离去之后,朝中政务也必须要人处理,立储之争又重新被摆上台面。

只是……

让陆渊来看的话,自己的父皇为第六次出兵北齐做了如此多的准备,此事必然也在考虑之中。

朝堂中哪怕吵得将太极殿的屋顶掀翻,也只能是口水之争罢了。

……

时间又过去数日。

就在监国之事吵到白热化之际,一则圣旨从御书房中搬出。

“陛下有旨,八皇子陆鸣天赋异禀,聪慧过人,朕御驾亲征北齐,命尔监理国政,内阁辅政,望尓慎行慎思,不负朕之所望,钦此。”

这则圣旨传出,朝野震荡。

京察期间,武景帝将刀指向赵郡李氏,户部,刑部等多位高官门生倒台,丽妃失宠,就连李元吉手中的兵权都被收回。

大有将赵郡李氏的根基从朝中连根拔起。

朝中在大皇子陆昊和二皇子陆然之间吵了几日,就差动手。

可谁能想到。

最后的监国之权,竟然落在八皇子陆鸣手中?

玉清苑。

别说文武百官,就连陆鸣自己听到这则圣旨,也感觉像是在做梦一般。

“殿下,该接旨了。”

内监笑着提醒。

“哦,儿臣领旨!必不会辜负父皇所望!”

陆鸣连忙磕头接领过圣旨。

直到内监离去,他还在低头看着手中的金色玉帛,有种恍惚之感。

“监国……”

自古以来,谁有资格替皇帝处理朝政?

太子!

“莫非父皇……”

陆鸣再难按捺住心中的激动,连忙跑进屋内:“母妃!”

丽妃在看到这道圣旨,却没有像陆鸣那般狂喜,反而是柳眉紧皱,露出凝重之色。

“母妃,这可是监国大权,何以愁眉苦脸?”

陆鸣问道。

丽妃叹息一声,放下圣旨,忧心忡忡道:“鸣儿,你觉得这是好事?还是烫手山芋?”

“陛下要御驾亲征,你的其他几位皇兄,谁不想接下这监国之职?”

“前几日朝中的争吵声,大到连后宫都能听到,如今这监国大权落在你手中,岂不会成为众矢之的?”

闻言。

陆鸣原本兴奋的情绪立刻像是被泼了一盆凉水,凉了大半。

他想了一会,道:“母后是否想多了?父皇曾说过,我的武道天赋,是诸多皇子中最像他的!”

“或许这就是父皇对我的考验,若能一切顺利,说不定等父皇凯旋而归,我就能入主东宫!”

丽妃瞪了他一眼,蹙眉道:“没那么简单,先不说你父皇是否有这个意思,哪怕是真有,你觉得大皇子,二皇子,会看着你顺利接过监国大权?”

陆鸣面露不满:“母妃,难不成这送上门的监国大权,我们不要?”

丽妃沉默了许久。

“监国之事,势在必行!”

她重新打开圣旨:“就算你想拒都拒不掉。”

知子莫若母,陆鸣有几斤几两,她这个做母妃的很清楚,武景帝必然不是看中他的才能,才让他监国。

大概率是为了安抚李元吉。

虽说他的兵权被收回,可在军中的威望仍在,还需要靠他去充当前锋。

让八皇子监国,也算是给赵郡李氏吃下一颗定心丸。

陆鸣深吸一口气,道:“监国大权在握,儿臣难道还会怕陆然他们?”

丽妃见他急了起来,厉声呵斥:“不可胡言!”

“鸣儿,你现在身上背负的,是整个赵郡李氏的命运,绝不能再意气用事。”

“你行监国之权,唯一要做的就是不要犯错,静观其变,如今的局势,后发制人方才是上策!”

见丽妃都搬出赵郡李氏,陆鸣也很是五代,只能拱手道:“知道了知道了……母妃别动气,儿臣听话就是。”

只是他心中有些憋屈。

本来去年那场文武之辩,他得到武景帝的赏识,更是进入神武阁修行,势头迅猛。

谁能想到,自那以后,总感觉命途不顺,处处遭受针对。

以至于现在舅舅失去兵权,母妃失去圣宠……

他越想越觉得憋屈。

但又碍于丽妃,不敢表现出来,只能将这口气咽下去。

……

八皇子陆鸣即将要接过监国大权的消息传出。

朝堂巨震了一瞬后,便又以极快的速度陷入诡异的平静。

正如丽妃预料一般。

这道圣旨,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当日便又有数道圣旨,送入其他皇子的府中。

“陛下有旨,命大皇子陆昊接任金吾卫统领,统御禁军金吾卫,护持皇城平安。”

“陛下有旨,春闱将至,命二皇子入吏部观政监考,为我大周选拔贤臣能将。”

“陛下有旨,命三皇子……”

“陛下有旨,命五皇子陆景接任城防司司正……”

“……”

一连数道圣旨,像是一颗颗炸弹,在平静的京城中掀起惊涛骇浪。

以往皇子只是挂个虚名而已,并无实权在身。

可现在。

武景帝几道圣旨,将禁军,城防军,凤山大营,六部政事都分散出去。

除了身有眼疾的九皇子陆渊没有挂职之外,其他皇子都有要务在身,互相制衡。

……

看到自己的皇兄都收到武景帝的圣旨,担起重担。

陆渊心中没有失落,反倒是松了口气。

身有眼疾的他,本就被排挤在权利的边缘,有这样的结果也在意料之中。

陆渊倒是乐的清闲。

与其被卷入这场浑水中,不如独坐高楼,静静看戏。

“监国之权,在八皇子陆鸣手中;

禁军金吾卫,在大皇子陆昊手中;

凤山大营的防务,在四皇子派系;

城防司则是在五皇子陆景手中;

六部要务,归于二皇子……”

如此一来,若有人敢轻举妄动,其他人很乐意扑上去,将他吃的连骨头都不剩。

朝中对武景帝这样的安排,也无法反驳。

圣旨都发出去了,就和泼出去的水,哪里还能收回。

朝中关于立储之争的偃旗息鼓,转而开始准备出征事宜。

拟檄文,昭告天下。

运送粮草辎重。

……

武景帝早已准备了许久,只差圣旨下达。

不到一个月的功夫,一切就已经准备就绪,大军便开拔前往北齐边境。

这一日。

文武百官,皇子嫔妃,就连太后都出城十里相送。

直到大军消失在地平线。

陆鸣转过身来,看向几位皇子,微微拱手:“父皇凯旋而归前,就仰仗几位皇兄帮忙了。”

六皇子陆弘翻了个白眼。

他言语听起来谦逊,可那般有些炫耀的神情,真是让人不爽。

相比起来。

大皇子陆昊和二皇子陆然皆是面露笑容的恭维了两句,看不出其他心思。

众人各自回宫。

陆渊望着他们的背影,默默无言。

武景帝离京,老虎不在了,不知道这些“猴子”又能闹出什么风浪来?

他摇了摇头,不再关注,走向另一个方向,回到云麓书院。

接下来的日子,陆渊两耳不闻窗外事,回归自己的生活节奏。

武道凝丹之后,便是神变境。

这个境界需要熬炼元神,直到元神蜕变,便可以获得超强的五感,元神更是可以辐射四周,将周遭的景物纤毫毕现于脑海中。

和【心眼】有异曲同工之妙。

“想锤炼元神,便要观想武道真丹,不仅仅能够突破神变境,更是为未来的法相境打基础。”

“能在武道真丹中观想出什么,就会凝聚出什么武道法相。”

陆渊闭目凝神。

丹田中。

一颗浑圆的真丹静静的悬浮在半空。

真丹一黑一白,互相嵌合在一起,滴溜溜的旋转着,如同阴阳双鱼般。

陆渊凝聚元神,沉心观想。

起初看不出什么奇异之处。

可随着元神沉浸,那武道真丹中,有丝丝缕缕的玄阴之气和玄阳之气散溢。

玄阳之气凝聚成一条白色的五爪真龙,玄阴之气则是化作一条玄水黑蛇。

龙蛇环绕武道真丹,看起来极为霸道。

可就在他刚刚看到这一幕时,武道真丹猛地一颤,龙蛇仰天长啸,如闷雷般的声音在他意识中炸响。

刚刚凝聚的,脆弱的元神当即震散。

“嘶……”

陆渊猛地惊醒过来,额头上渗出一层细密的汗水,只觉得脑袋像是被无数只钢针扎进。

“这痛苦,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缓了好久,他方才平息下来。

这也是为何达到神变境以后,元神强大已经能够辐射周围的原因之一。

休息片刻。

陆渊再次尝试起来。

修炼之中无岁月。

接连半个月时间过去,他的元神比之先前强大了不少,虽然还远远达不到神变境的标准,但这种肉眼可见的进步,也让人欣喜。

“按照这个进度,不出半年,就能迈入神变境。”

若是有其他机缘辅助的话,这个时间还会更短。

就在他打算继续沉浸修炼时,平静的生活却被再一次打破。

“殿下。”

前来拜访的,是书院学子,赵承。

“何事?”

赵承:“明日便是春闱,我等要前去赴考,齐夫子不在,我等是来向殿下辞行的。”

明日就是春闱?

陆渊恍然。

这半个月来,他都忙于闭关,倒是险些将此事给忘了。

“那就提前祝几位能够金榜题名。”

陆渊笑着祝贺道。

赵承等人连忙回礼:“借殿下吉言,齐夫子为我书院在朝堂中开出一条路来,我等自然也不能让夫子失望。”

几人对此次的春闱都很有信心。

辞别后,赵承等人离开云麓书院。

春闱这几日,他们吃住都得在贡院之中。

整个京城热闹无比。

来自天南海北,通过秋闱的才子聚集于京城,参加这场“盛会”。

贡院内。

陆然奉旨成为今年春闱的主考之一。

“殿下,自上次陛下对赵郡李氏下手,刑部,户部还有不少空缺,是否要安排……”

有吏部官员提议。

吏部中有不少官员,都支持陆然,是一条战船上的人。

“不。”

陆然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拒绝。

“父皇御驾亲征,连发数道圣旨,让几位皇子都担任京中要职,就是为了互相制约。”

“父皇需要的,是后方稳定,这个时候不能出差错,什么也不要安排,今年春闱一切按照文采策略而取优胜者!”

陆然看的很清楚。

这个时候,宁愿什么都不做,也要比做错好。

“是,殿下。”吏部主事应了一声,便前去准备。

春闱紧张的开启,历经九日,大考落幕。

然而。

就在试卷上交,送到批阅试卷的主考官面前时,变故突生!

“殿下!殿下,不好了!”

吏部主事闯入陆然的房间。

“试卷……试卷出问题了。”

陆然皱眉:“什么问题?”

吏部主事面色苍白:“有五张试卷,除了诗词之外,答案几乎雷同……”

陆然眼瞳微微一颤。

答案雷同?

这意味着什么?

有人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