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于无声处听惊雷

好吧,说服不了二老,那我只好放大招了。

“父亲、岳父大人,二老有没有想过这些年所发生的的事,天下匪乱为何一而再的灭了再起,这么多年越闹腾越大,乱匪越剿越多,天气异常,粮食绝收,这都是末世征兆啊。更要命的是,朝廷官员昏庸无能,李自成从长安起兵,几个月时间里朝廷除了扯皮推诿几乎毫无作为。孩儿担心此次与以往不同,也许大明朝真的很危险,搞不好王朝灭亡。”

说别的他们或许不相信,但是,提到末世之兆就不能不引起警觉。

这古人还就相信所谓的征兆等,甚至是乱神怪力。

往常或许不会想这个问题,但是,联想到这些年以来所有异常现象,不能不怀疑老天真的要灭亡大明王朝。

特么,大明朝要亡了......

这真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一下子炸的沈括、刘崇德呆立当场。

凡事就怕认真,仔细想想,李自成不过一个草贼,为何这么多年灭不了?

这些年来各种天灾又为何接连不断?

粮食绝产,中原地区遍地饿殍甚至有易子相食惨象,一切一切的征兆都指明一个问题。

王朝灭亡征兆,自古有之。

每当有天灾的时候,为何皇帝都要下罪己诏?

可见下到百姓,上到朝廷大臣以及皇帝大概都深信不疑,只是不好直接说出口而已。

沈度的一句大明朝要亡了的话,惊得沈括、刘崇德呆立当场。

特么,这小子语不惊人死不休。

当然,沈度也没有把话说死,只是担忧而已。

也不能说沈度完全属于胡说八道,他所说的那些事实,沈括和刘崇德都能感受到。

如果仔细想一想,刚开始的时候,闯贼一群乌合之众还真成不了大事,只要朝廷认真对待,大军所过摧古拉朽,看似规模庞大的乱匪,转眼间灰飞烟灭。

初始阶段确实如此,朝廷大军对闯贼围剿,好多次几乎是毁灭性打击。

这些年闯贼像打不死的小强,失败了东山再起,很快又拉起一票人马卷土重来。

闯贼越打越顽强,实力越发强大,反观朝廷竟然越来越有心无力。

再加上天灾连年不断,吃不上饭的流民越来越多,还真有点末世之兆。

所以沈度的话让沈括和刘崇德陷入沉思,大明朝难道真的挺不住了吗?

“你的一些分析确实有一定道理,但非要说大明朝败亡有点武断,李自成也不像那种成大事的人。”

承认沈度分析的有道理,说明沈括接受了他儿子的部分观点。

只是他实在难以相信大明王朝会完蛋。

这是现实,大部分人的思维方式都是如此,除非事实摆在面前。

沈度也不与他老子抬杠:“儿子只是根据种种迹象推论,也没办法证明什么,除非等到那一天的到来。但是,真到了崩塌的那一天,一切都来不及了,我们必须按照最坏的结果,做好万全准备。”

这个话,沈括能够接受,多做就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哪怕所有的准备到头来一场空,虚惊一场,那也不算什么。

“好吧,你预估到局势不妙,那么,与杀曾华龙又有何关系?”

沈度很无奈,他老子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好吧,那就把前因后果讲清楚。

“其实孩儿早先的计划不是这样的,在判断出局势越发糜烂之后,孩儿决定尽快敛财,有了足够的钱财才能壮大自己,一旦山东这片儿危险,将会带着家人先退守长山岛,静观局势发展,而后再决定何去何从,实在不行的话,那就远走高飞,这天下大得很,总有容身之处。”

这是沈度第一次交底,为什么急匆匆赚钱,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事实上,沈度也确实这样计划的,曾华龙这件事确实在他的预料之外。

按照原先的计划,他打算撤到长山岛静观天下变化。

曾华龙的所作所为,说明此人下限很低。

虽然有刘知府在其中说合,再加上沈括这个当爹的总兵也不是吃素的,大概率曾华龙不会做出太过分的事情。

那只是正常情况下,一旦局势变化,那就难说了。

比如满清得到天下,曾华龙最终会选择投降满清,他会不会趁着时局混乱之时下手斩了沈家父子?

既然得罪了,相信不会给沈度好果子吃。

更何况沈度的财富确实招人眼馋,随便想想就知道后果是什么。

与其将来被曾华龙针对,不如先下手为强,干掉丫的。

沈括与刘崇德互相看了一眼,感觉这孩子真的成精了。

想想看,这哪里是十八九岁的孩子所思所想。

刘崇德赞道:“长岛啊,不远不近倒是个好去处,用作临时躲避确实很合适。”

长山列岛确实有很多优点,要不然沈度也不会看好那里。

前提是没有人盯着他,尤其是如巡抚曾华龙这种级别官员。

“突然冒出个曾华龙,彻底打乱了孩儿原先计划。孩儿的财富不敢说天下第一,那也是千万级别的财富,试问谁不眼红?不要说与曾华龙闹翻脸,只要被他盯上,都将后患无穷。一旦山东乱了,孩儿退守长岛,你可以想想曾华龙会怎么对付我。随便安上一个罪名就可以派出水兵营围剿长山岛,天下之大,再也没有我们立足之地。”

不错,沈括是登莱总兵,别忘了曾华龙是登莱巡抚,压着沈括一头。

只要曾华龙想对付沈家,有许多办法让沈家倒霉。

除非沈括以下犯上,趁曾华龙不备除掉他。

沈括年纪大了,不会有这种胆魄。

沈度不同,他清楚知道大明朝即将崩塌,此时不下手更待何时。

听完沈度的陈述,刘崇德不由的感叹。

“我觉着沈度这个决定还算明智,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局势真的糜烂,相信曾华龙不会对如此一笔巨额财富无动于衷,只要有机会一定下手。当断不断必遭其害,更何况曾华龙隐瞒陛下勤王诏令,这是送给沈度的机会,大义不亏,这件事情办的漂亮。”

到底是知府大人,几句话把要点概括。

如果巡抚曾华龙不隐瞒诏令,沈度就没有理由杀他,也就没有理由说服登莱两府官员。

不尊皇帝诏令,这个罪名足够大。

沈度当然不会放过机会。

当然,这天下隐瞒皇帝诏令的人大有人在,也不光是登莱巡抚曾华龙,看看天下勤王兵马有几支就清楚了。

大家都不遵从皇帝诏令,这事儿也就那样了,更不能追究其罪责。

这天下有多少军队勤王,登莱地区没有人知道,偏偏这里有个沈度,合该曾华龙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