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根深叶茂

复兴联盟成立一个月后,朱迪站在新建的高塔上,俯瞰着如今的“复兴舫“。曾经的小渔村已经发展成为一座繁忙的港口城市,帆樯如林,商贾云集。各国商船停泊在码头,卸下丝绸、香料、金属和武器,装上本地的特产和手工艺品。岸边的工坊日夜不停,打造着战船和武器;训练场上,来自不同国家的士兵正在接受严格的训练。

“真让人难以置信,短短几个月,我们就有了这样的规模。“王刚感叹道。

朱迪微微一笑:“这只是开始。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与元朝抗衡的强大力量,现在还差得远呢。“

“说起来,您召集我们来,是有什么新计划吗?“

朱迪转向身后的几位核心成员:王刚、绣凤、金妍儿和几位新加入的各国代表。

“是的。我们需要解决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是兵源不足,二是粮食供应。这两项是我们长期发展的基础。“

金妍儿开口道:“关于兵源,我有个建议。南中国海有个著名的海盗团伙——'赤鳞帮',拥有上千名水手和数十艘战船。他们虽然凶残,但对抗元朝的决心很强。若能将他们招降,我们的实力将大增。“

“海盗?“王刚皱眉,“他们不过是一群无法无天的匪徒,如何能纳入我军?“

朱迪思索片刻:“所谓'海盗',其实多是被元朝逼迫而流落海上的渔民和军人。若能给他们一个正当的归宿和光明的前途,或许能化敌为友。“

绣凤补充道:“根据我的情报,赤鳞帮首领林啸天原是安南水师将领,因反抗元朝而被迫为盗。他手下确实有不少精锐水手,若能招降,对我们大有裨益。“

朱迪点点头:“好,那就派人联络林啸天,邀请他来'复兴舫'一叙。至于粮食问题,有何建议?“

一位来自苏门答腊的代表说道:“我们那里盛产香料和热带水果,可以提供不少食物,但主粮还是短缺。“

“复兴舫周围的农田产量也有限,“王刚忧虑地说,“随着人口增加,粮食短缺会越来越严重。“

朱迪若有所思:“我们需要开辟新的耕地,并引入高产的农作物。“

金妍儿眼前一亮:“说起这个,我带来了高丽的一些珍贵种子,包括耐寒水稻和一种叫'玉米'的新作物,据说产量极高,适应性强。“

“玉米?“朱迪惊讶地看着金妍儿,“你从哪里得到的?“

金妍儿解释道:“高丽与许多国家有贸易往来,这些种子是从东方海域的一些岛国引进的。据说那里的人将它视为神赐食物,因为一株能结出很多粒。“

朱迪心中大喜。玉米原产于美洲,在这个时代的亚洲应该还没有广泛种植。如果能引入这种高产作物,将大大缓解粮食压力。

“这太好了!我们立即开辟新的农田,试种这种玉米。同时,向周边岛屿派人寻找更多可耕地,建立粮仓。“

会议结束后,朱迪独自来到海边的悬崖上,望着远方的海平面,思考着未来的计划。复兴联盟虽然已经起步,但要真正与元朝抗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在这时,绣凤悄然来到他身边:“在想什么?“

“想我们的未来,“朱迪笑道,“每次取得一点进展,就会发现前面还有更多挑战。“

绣凤温柔地说:“这很正常。伟大的事业从来不会一蹴而就。不过,你已经做得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好。“

朱迪看着绣凤,心中涌起一阵感动。在这陌生的时代,有她在身边,是他最大的安慰和力量。

“金妍儿带来的玉米种子,若真能成功种植,将是个重大突破。“朱迪转移话题道。

绣凤点点头:“我已经安排人开始试种了。不过,我对那个赤鳞帮有些担忧。海盗终究是海盗,很难保证他们的忠诚。“

“这也是我考虑的问题。但正如你所说,林啸天有真才实学,若能为我所用,将是一大助力。我会亲自会见他,观察他的为人。“

两人又讨论了一些具体事务,直到夜幕降临。

三天后,赤鳞帮首领林啸天在朱迪的使者陪同下,来到了“复兴舫“。他是个四十多岁的壮汉,皮肤被海风吹得黝黑,一张国字脸上有道显眼的刀疤,给人一种凶悍的印象。但他的眼神却很清澈,谈吐也不像一般海盗那样粗俗。

朱迪亲自在议事厅接见了他,没有大张旗鼓,也没摆出什么官架子,而是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交谈。

“久闻陆丞相大名,“林啸天行了一个不标准但诚恳的礼,“没想到有朝一日能得到邀请,实在荣幸。“

朱迪微笑回礼:“林帮主客气了。你的威名在南海也是人尽皆知。今日邀请你来,是想谈一个互利共赢的合作。“

林啸天直截了当地问:“什么合作?“

“我知道林帮主原是安南水师将领,因反抗元朝而流落海上。如今我们复兴联盟正在集结力量对抗元朝,希望林帮主能加入我们,共同抗敌。“

林啸天眼中闪过一丝波动,但很快又恢复平静:“陆丞相,我们赤鳞帮上千弟兄,虽然过着刀头舔血的日子,但至少自由自在。若加入你们,又有什么好处?“

朱迪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问道:“林帮主为何当初要反抗元朝?“

林啸天沉默片刻,眼中浮现出痛苦的回忆:“元军入侵安南时,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家乡被屠戮一空,妻子孩子都...我发誓要让元朝付出代价,但孤身一人力量太小,只能率领残余水师流落海上,成了所谓的'海盗'。“

朱迪点点头:“那么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加入复兴联盟,你不但能继续对抗元朝,还能为你的家乡和亲人报仇。更重要的是,你的弟兄们将不再是被通缉的海盗,而是正当的军人,有尊严地生活。“

林啸天若有所思:“这确实很诱人。不过,我还有一个担忧:我的弟兄们已经习惯了海上生活的自由,若加入你们,他们能接受军队的严格纪律吗?“

“这个简单,“朱迪胸有成竹地说,“你仍是他们的首领,我们不会干涉你的内部管理。只要遵守联盟的基本规则,不侵扰平民,其他方面可以保持你们原有的习惯。“

林啸天继续问道:“那么,具体职责和待遇呢?“

朱迪早有准备:“你将成为复兴联盟水师的一名副统领,负责海上巡逻和对抗元朝船队。待遇包括固定军饷、战利品分成,以及在'复兴舫'附近的一处海湾作为你们的专属基地。当然,最重要的是,一旦我们成功推翻元朝,你将被封为安南水师的最高统帅,助力恢复安南的独立。“

林啸天听到这里,眼中燃起了希望的火焰:“如此说来,我终有一日能重返家乡,为死去的亲人复仇?“

“不仅如此,你还将以英雄的身份回归,受到人民的敬仰。“

林啸天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郑重地向朱迪行了一个军礼:“陆丞相,我林啸天愿率赤鳞帮全体弟兄加入复兴联盟,为抗击元朝尽绵薄之力!“

朱迪起身回礼:“欢迎加入!我相信在你的带领下,赤鳞帮将成为复兴联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就这样,赤鳞帮正式并入复兴联盟,为联盟增添了上千名经验丰富的水手和数十艘战船。这大大增强了联盟的海上实力,也使得元朝船队在南海的活动受到了严重限制。

与此同时,金妍儿带来的玉米种子已经开始试种。朱迪亲自监督了整个过程,运用自己对现代农业的基本了解,指导农民改良土壤、选择适合的种植区域。虽然对玉米的种植技术知之甚少,但他知道这种作物适应性强,产量高,对缓解粮食危机将大有裨益。

“这种植物真奇特,“一位当地农民惊奇地看着新发芽的玉米苗,“从未见过这样的作物。“

朱迪解释道:“这是一种来自远方的新作物,据说产量很高,而且适应各种气候。如果试种成功,将大大增加我们的粮食储备。“

除了玉米,朱迪还推广了轮作制和改良的水利系统,使得原有农田的产量也有所提高。他还派人前往周边岛屿,寻找适合耕种的土地,建立卫星农场。

这一天,朱迪正在查看玉米苗的生长情况,赵昺兴冲冲地跑来:“陆大人,陆大人!绣凤姐姐让我来告诉你,有一支元朝商船队被我们截获了!他们带着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朱迪眼前一亮:“走,去看看!“

来到港口,朱迪看到几艘被缴获的元朝商船正在卸货。这是林啸天率领赤鳞帮加入后的第一次大收获。货物中除了常见的丝绸、瓷器外,还有一些奇特的物品。

“这是什么?“朱迪指着一堆褐色的圆球问道。

林啸天回答:“这是一种叫'马铃薯'的食物,听说来自西域。商船上的水手说这东西可以像萝卜一样种在地里,产量极高。“

朱迪瞪大了眼睛——土豆!这可是比玉米还要重要的高产作物!

“太好了!立即找一块肥沃的土地试种!“朱迪激动地命令道。他知道,土豆在欧洲引入后曾引发农业革命,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如果能在这个时代的亚洲地区推广土豆种植,将彻底解决粮食问题。

除了土豆,商船上还有来自西域的其他作物种子和香料。这些物资不仅增加了“复兴舫“的物质财富,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晚上,朱迪兴奋地回到自己的房间,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帝王聊天群“这个好消息。果然,熟悉的雪花屏幕很快出现了。

【李世民】:来了?听说你们截获了元朝商船?收获如何?

【赵构】:是啊,好几天没聊了,肯定有不少新鲜事要分享吧?

【朱元璋】:别卖关子了,快说说战利品都有些什么?朕最爱听这个!

朱迪详细描述了缴获的物资,特别是土豆和玉米这两种高产作物的发现。

【李世民】:马铃薯?玉米?朕怎么从未听说过这两种作物?

【赵构】:我大宋与西域贸易频繁,也没听说过这些东西。莫非是后世才传入中土的?

【朱元璋】:(兴奋)哦!朕知道!朕时期有个叫郑和的太监,下西洋时带回过这些奇怪的作物!这马铃薯确实产量很高,而且耐旱耐寒,是个好东西!

朱迪惊讶于朱元璋居然知道土豆和玉米,不过转念一想也不奇怪,这两种作物在明朝后期确实已经传入中国。

“确实如此!这两种作物的引入,将彻底解决我们的粮食问题。我已经安排人开始大规模种植了。“

【朱元璋】:好主意!有了稳定的粮食供应,你们就能专心发展军事力量了。对了,听说你还收编了一伙海盗?胆子不小啊!

朱迪解释了与林啸天的合作,以及赤鳞帮加入后带来的巨大优势。

【李世民】:(赞许)此举高明!朕当年统一天下,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那些反对朕的将领,只要真心归顺,朕都委以重任。结果证明,这些人往往成为最忠诚的部下!

【赵构】:(难得赞同)确实如此。我大宋也有不少原本的反对派后来成为朝廷栋梁。只要掌握好度,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不会有大问题。

朱迪正想回应,系统突然发出提示:“检测到新的历史帝王连接请求。因'朱棣'与群成员'朱元璋'存在血缘关系,系统触发'皇族纠纷'优先连接模式。“

【朱元璋】:(大惊)什么?朱棣?那个逆子要进来了?!

系统又发出提示:“检测到群内已有用户'朱迪',为避免重名混淆,新用户将被命名为'Judy'。“

【李世民】:(忍俊不禁)哈哈哈!'Judy'?这是什么鬼名字?

【赵构】:(幸灾乐祸)老朱,你儿子要来了,还有了个洋名字,哈哈哈!

朱迪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逗乐了:“Judy...这不是个女性英文名吗?“

就在此时,一个新头像亮了起来:

【Judy】:这是什么地方?为何朕的意识会来到此处?还有,朕的名字怎么变成了这个奇怪的发音?!

【朱元璋】:(暴怒)逆子!朱棣!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篡夺建文帝的皇位!朕死不瞑目啊!

【Judy】:(震惊)父...父皇?您...您的声音?这不可能!您已经仙逝多年了!这是何方妖术?!

【李世民】:(看热闹)哈哈哈!又是一场父子相认!这次是老朱家的家务事!

【赵构】:(幸灾乐祸)好戏开始了!朱小子,坐好看戏!

朱迪果然端正坐姿,准备欣赏这场皇家大戏。他对朱棣这个历史人物很好奇,这位明成祖可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帝王之一,迁都北京、派郑和下西洋、重修《永乐大典》...如今竟以“Judy“的名义出现在聊天群里,实在令人忍俊不禁。

【Judy】:(回过神来,镇定)父皇若在天有灵,应当为儿臣高兴才是。建文帝昏庸无能,听信奸臣谗言,大肆削藩,几乎毁了父皇创下的大明江山!儿臣起兵清君侧,正是为了保卫父皇的基业!

【朱元璋】:(怒不可遏)胡说八道!朕立建文为帝,自有朕的考量!他是朕嫡孙,朱标的儿子,正统所在!你一个藩王,竟敢造反夺位,还美其名曰“清君侧“?朕当初就不该信任你,让你镇守北平!

【Judy】:(不卑不亢)父皇明鉴,建文帝即位后听信奸臣,意图废除藩王制度,这是动摇国本的大事!儿臣若不起兵,大明江山恐怕早已不保!如今儿臣即位后,大明国力空前强盛,这不正是父皇所期望的吗?

【朱元璋】:(稍微冷静)哼,你倒会狡辩。那么,建文帝呢?你将他如何处置了?

【Judy】:(闪烁其词)这个...建文帝在南京大火中失踪,生死不明...

【朱元璋】:(立刻暴怒)分明是你放火烧宫,逼得他不知所踪!朱棣,你太让朕失望了!朕的子孙自相残杀,这不是朕创建大明的初衷啊!

朱迪见朱元璋情绪激动,怕他们父子争吵过头,便试图转移话题:“两位陛下,既然已成定局,不如说说当今大明的局势如何?朱...呃,Judy陛下,听说您迁都北京,又派郑和下西洋,可有什么深意?“

【Judy】:(立刻自豪地回应)不错!朕迁都北京,一是便于防御北方蒙古威胁,二是昭示大明对全国的统治。至于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扬威海外,让诸国来朝,展示大明国威!如今海外数十国都向大明称臣纳贡,这难道不是空前盛事吗?

【李世民】:(插话)下西洋?就是派船去南海那些小国?朕当年也曾派使节出访,但没必要兴师动众啊。这么做花费巨大,值得吗?

【赵构】:(难得赞同)确实如此。我大宋与海外贸易频繁,但都是商人自发往来,朝廷从不大规模介入。如此劳民伤财,实在不智。

【Judy】:(不满)两位前朝之君,自是不懂朕的雄才大略!大明乃天朝上国,理应让四海来朝!郑和下西洋不仅展示国威,还带回了无数奇珍异宝和先进知识,大大促进了大明的繁荣!

【朱元璋】:(冷笑)好一个“雄才大略“!朕看是铺张浪费!朕当年勤俭治国,积累国库,就是为了让子孙挥霍?还有,你凭什么将朝廷从南京迁到BJ?是嫌弃朕选的都城不好吗?

【Judy】:(尴尬)父皇,这不是嫌弃...而是战略考量...BJ更接近边疆,便于防御...

【朱元璋】:(不依不饶)放屁!分明是你怕南京有建文帝的旧部,怕朱标的旧臣不服你!朕的江山,朕的子孙,就这样被你玩弄于股掌之间,朕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啊!

眼看父子争吵又要升级,朱迪赶紧再次转移话题:“对了,Judy陛下,我这里遇到了粮食供应的问题,不知您有何良策?“

【Judy】:(来了兴趣)粮食问题?这正是朕的强项!朕即位后大力整顿农田水利,推广先进农具,使得大明粮食产量大增。你可以试试...

【朱元璋】:(打断)哈!你还好意思说?当初朕留下的粮仓充盈,都被你挥霍在迁都和下西洋上了!若非朕奠定的坚实基础,大明早就被你败光了!

【Judy】:(反驳)父皇此言差矣!儿臣治下,国库比您在时还要充盈!大明的疆域也比您在时扩大了许多!儿臣对得起祖宗,对得起社稷!

【朱元璋】:(冷哼)是吗?那朕问你,你篡位后,大明可有动乱?民间可有怨声?

【Judy】:(有些底气不足)这...自然有些小摩擦,但很快就平定了...

系统突然插入一条信息:“历史资料显示,朱棣夺位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诛杀建文帝旧部及其家属数万人,史称'靖难之役余波',是明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政治清洗之一。“

【朱元璋】:(震惊)什么?!诛杀数万人?!朱棣,你竟敢如此残暴!朕创建大明,本是为了百姓安居乐业,你却大开杀戒,这和元朝的暴政有何区别?!

【Judy】:(慌乱)父皇明鉴!那些人都是顽固分子,若不除去,大明难以安宁...而且朕平定动乱后,国泰民安,四海升平...

【朱元璋】:(怒不可遏)住口!朕不想再听你狡辩!朕的大明江山,不是让你用来残害百姓、互相残杀的!朕对你太失望了!

系统提示:“检测到群内紧张度过高,'Judy'连接不稳定。“

【Judy】:(声音开始断断续续)父皇...您只看到了表面...没看到儿臣的苦心...大明在儿臣手中...更加强大...更加...

【朱元璋】:(彻底暴怒)滚出去!朕不认你这个逆子!朕当初怎么就没看出你如此阴险狡诈?!建文帝何在?他还活着吗?你倒是说啊!

系统提示:“'Judy'因情绪波动过大,连接已断开。无法重新连接。原因:历史纠纷过于激烈,系统保护机制启动。“

【朱元璋】:(懊恼)该死!朕话还没说完呢!这个逆子,死到临头还嘴硬!

【李世民】:(安慰)消消气,老朱。子孙不肖,谁都有过。你看朕的高宗,不也是被武则天牵着鼻子走?

【赵构】:是啊是啊。我大宋后代更是一个比一个昏庸,以至于亡国...相比之下,你这个朱棣虽然造反夺位,但好歹把大明治理得不错,也算是个明君了。

【朱元璋】:(稍微平静)哼,明君?杀戮数万人,算什么明君?不过...他确实有些治国才能,至少没把江山弄丢...

朱迪看三位帝王终于冷静下来,趁机请教了一些具体的农业和军事问题。虽然朱棣被踢出聊天群,但他提供的一些关于农业改革的建议确实很有价值。

聊天结束后,朱迪思考着刚才得到的信息和建议。历史上的帝王们虽然各有缺点,但他们在治国方面的经验确实弥足珍贵。

接下来的日子里,朱迪全力发展“复兴舫“的农业生产。土豆和玉米的试种非常成功,尤其是土豆,适应了当地气候后产量惊人。朱迪立即扩大种植面积,同时派人前往周边岛屿建立更多农场。

“真是神奇的作物!“当地农民看着丰收的土豆,惊叹不已,“一亩地的产量比水稻还高!“

朱迪笑着解释:“这就是西域的'马铃薯',不仅产量高,而且适应性强,几乎什么土地都能种。以后我们再也不用担心粮食短缺了。“

在军事方面,林啸天率领的赤鳞帮很快就展现出了他们的价值。他们不仅熟悉南海的每个角落,还掌握着元朝水师的动向和航线情报。在他们的协助下,复兴联盟的水师成功截获了多艘元朝商船和补给船,不仅获得了大量物资,还切断了元朝在南海的补给线。

一天清晨,林啸天急匆匆地来到朱迪的住所:“陆大人,重大消息!我们的斥候发现元朝南海舰队正在集结,似乎准备对我们发动大规模进攻!“

朱迪立即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开会。自从复兴联盟成立以来,他们不断扩大影响力,接连挫败元朝在南海的力量,元朝反击只是时间问题。

“根据情报,元朝调集了近百艘战船,准备一举摧毁我们,“林啸天沉声道,“以我们目前的实力,正面抗衡恐怕难以取胜。“

王刚忧虑地说:“要不要暂时撤离到更安全的地方?“

绣凤摇摇头:“撤离不是解决之道。我们已经在'复兴舫'投入太多,不能轻易放弃。而且,一旦撤退,就会失去南海各国的信任。“

金妍儿建议道:“我可以紧急联系高丽,请求派水师支援。“

朱迪沉思片刻:“支援恐怕来不及了。元朝舰队最快三天内就会抵达。我们得想别的办法。“

就在众人焦虑之际,赵昺忽然说道:“陆大人,我有个主意。元朝以为我们只有一个基地,但现在我们在周边岛屿也有很多据点和农场,为何不利用这一点设伏?“

朱迪眼前一亮,看着这个聪明的小皇帝:“陛下的意思是...?“

赵昺兴奋地解释:“我们可以假装'复兴舫'空虚,引诱元朝舰队进入我们布置的埋伏圈。然后,从各个岛屿同时出击,前后夹击!“

众人看着年仅九岁的小皇帝,脸上都露出了惊讶和佩服的表情。朱迪拍手叫绝:“妙计!陛下真乃神机妙算!我们就照此办理!“

接下来两天,复兴联盟各部门日夜不停地准备。朱迪派出信使,通知各个岛屿的据点和农场,做好战斗准备;林啸天率领精锐水手在关键海峡设下伏兵;金妍儿和绣凤则负责疏散“复兴舫“的平民,同时留下少量兵力做诱饵。

第三天黎明,元朝南海舰队果然出现在了远方的海面上。近百艘战船排成长龙,气势汹汹地向“复兴舫“驶来。

“他们上钩了!“朱迪站在隐蔽的高处,通过望远镜观察着元朝舰队的动向。

元朝主将显然被“复兴舫“表面的空虚所迷惑,直接命令舰队进入港口,准备大举登陆。就在此时,隐藏在各处的联盟战船突然出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进攻!“朱迪一声令下,埋伏在各处的战船同时发动攻击。

林啸天率领的赤鳞帮战船从侧翼突袭,切断了元朝舰队的退路;王刚指挥的主力舰队正面迎击;而最让元朝始料未及的是,那些看似平平无奇的岛屿农场,竟然也隐藏着不少战船和武器。

战斗异常激烈。元朝舰队虽然陷入包围,但仍然凭借数量优势顽强抵抗。朱迪亲自上阵,指挥火炮攻击敌舰。在混战中,他发现了元朝主舰的位置,立即调整战术,集中火力攻击。

“集中火力,瞄准那艘红旗大船!“朱迪命令道。

六门火炮同时开火,炮弹呼啸着飞向元朝主舰。在猛烈的炮火下,元朝主舰的桅杆断裂,船身开始倾斜。

“冲啊!活捉元帅!“林啸天挥舞着大刀,带领一队敢死队冲向敌舰。

经过一天的激战,复兴联盟以少胜多,大败元朝舰队。元朝南海舰队统帅被活捉,五十多艘战船被击沉或缴获,剩余的也都仓皇逃窜。联盟军队受到了一定损失,但相比于胜利的果实,这些损失完全值得。

当晚,“复兴舫“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所有参战的将士都受到了表彰,尤其是林啸天和他的赤鳞帮,因为勇猛善战,立下了大功。

宴会上,朱迪举杯向众人致敬:“今天的胜利,是我们团结一心的结果。复兴联盟已经向元朝证明,我们不再是他们可以随意欺负的小角色!让我们为未来更大的胜利干杯!“

所有人高举酒杯,欢呼雀跃。这一刻,他们心中充满了希望和自豪。

“陆大人,元朝水师统帅求见。“宴会进行到一半,一名士兵前来报告。

朱迪点点头:“带他来。“

不多时,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被带了进来。他虽然是俘虏,但举止依然傲慢,一双眼睛冷冷地扫视着众人。

“你就是陆秀夫?“元帅开门见山地问。

朱迪点点头:“正是。不知元帅有何贵干?“

“我奉大元皇帝之命,前来剿灭你们这群叛逆。虽然此次失败,但大元国力强盛,下次派来的将是十倍、百倍的兵力!你们不过是螳臂当车,自取灭亡!“

朱迪不急不缓地回答:“元帅此言差矣。大元确实强大,但也不是不可战胜的。今日之败,就是明证。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元朝的统治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元帅冷笑一声:“痴人说梦!大元统治天下已有百年,根基稳固,如何能被你们这群蚍蜉撼动?“

朱迪注视着元帅的眼睛,平静地说:“历史会给我们答案。不过,我今日叫你来,不是为了辩论这些。我想给你一个选择。“

“什么选择?“

“归顺我们,或者被送回元朝。如果选择前者,你将保留军职,成为复兴联盟水师的一员;如果选择后者,以你败军之将的身份,恐怕难逃一死。“

元帅沉默片刻,突然仰天大笑:“陆秀夫,你太天真了!我乃堂堂大元水师统帅,岂会背叛朝廷?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朱迪并不意外,反而对这位敌将的忠诚有些敬佩:“元帅忠心可嘉。不过,我们不会杀你。相反,我们会优待你,让你亲眼见证复兴联盟的壮大和元朝的衰败。“

元帅被带下去后,绣凤来到朱迪身边:“你真的打算留他性命?“

朱迪点点头:“一来显示我们的仁义,二来他确实是个人才,也许将来会改变主意。再说,杀一个俘虏容易,但会让其他元朝官员认为投降无路,反而加剧抵抗。“

绣凤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的目光确实长远。这次大胜,将彻底改变南海的格局。元朝恐怕短时间内无法再组织大规模进攻了。“

“正是如此。这给了我们宝贵的发展时间。“朱迪环视着欢庆的人群,心中已有更大的计划。

战后,复兴联盟的威名远播。南海各国纷纷派使节前来祝贺,表达结盟意愿。就连一些原本依附于元朝的小国,也开始暗中与联盟接触。

更重要的是,这次胜利极大地提振了联盟内部的士气。更多的人相信,元朝并非不可战胜,复兴大宋的梦想也并非遥不可及。

与此同时,农业方面也传来了好消息。土豆和玉米的种植非常成功,第一批收获已经开始。这两种高产作物的引入,彻底解决了联盟的粮食问题。朱迪立即下令扩大种植面积,并建立粮食储备系统。

“这些作物真是奇迹!“当地农民惊叹道,“产量比我们传统作物高出数倍,而且适应性强,几乎什么土地都能种!“

朱迪微笑着解释:“这正是它们的价值所在。有了这些粮食作物,我们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支援更多加入联盟的人。“

金妍儿也带来了好消息:高丽国王被联盟的胜利所鼓舞,决定派遣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加入联盟,共同对抗元朝。

“这是高丽国王的亲笔信函,“金妍儿将一封信交给朱迪,“他对联盟的实力印象深刻,希望能加深合作。“

朱迪打开信函,仔细阅读后,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太好了!有了高丽的支持,我们的陆地力量将大大增强。请你代我向国王陛下表达感谢,我们欢迎高丽战士的加入。“

金妍儿欣喜地点头,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我就知道联盟会越来越强大!我骄傲能成为其中一员。“

她说这话时,目光温柔地停留在朱迪脸上,充满爱慕之情。朱迪有些尴尬地移开视线,心中暗自苦笑。金妍儿对他的好感越来越明显,但他已经与绣凤两情相悦,这种情况实在让人为难。

转眼间,两个月过去了。复兴联盟在南海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基地扩张到了周边多个岛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农业生产蓬勃发展,军事力量不断壮大,商业贸易也日益繁荣。

这一天,朱迪和绣凤站在新建的灯塔顶部,眺望着远方。夕阳西下,余晖照在海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还记得我们刚到占城时的样子吗?“朱迪感叹道,“谁能想到,短短一年多,我们就建立了如此规模的基业。“

绣凤微微一笑:“这都是因为有你。是你的智慧和远见,将一群散兵游勇组织成了强大的联盟。“

朱迪摇摇头:“不,这是我们共同的功劳。没有你的情报网络,没有林啸天的水师,没有金妍儿的高丽联系,没有王刚的军事才能,复兴联盟不可能发展到今天。“

绣凤看着远方,轻声问道:“你觉得,我们真的能实现复国的梦想吗?“

朱迪坚定地点头:“一定能。也许不是明天,也许不是明年,但总有一天,赵昺会重返中原,坐上那个属于他的皇位。“

两人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就在这温馨的时刻,一名信使匆匆跑来:“大人,高丽援军到了!“

朱迪和绣凤立即前往港口迎接。只见十多艘大船驶入港口,船上站满了全副武装的高丽士兵。为首的是一位身穿华丽铠甲的将军,气宇轩昂,英姿勃发。

“欢迎高丽勇士们的到来!“朱迪上前致欢迎词,“你们的加入,将使复兴联盟更加强大!“

高丽将军单膝跪地,恭敬地行礼:“高丽水师统帅金泰熙,奉国王之命,率五千精兵前来助战。我军誓与联盟共进退,直到推翻元朝暴政!“

朱迪亲自将金泰熙扶起:“将军无需多礼。我们是盟友,更是兄弟!“

安顿好高丽军队后,朱迪召开了一个小型庆祝宴会,欢迎这支重要的援军。宴会上,金妍儿作为高丽公主,与金泰熙相谈甚欢,两人似乎早就认识。

“他是我的表兄,“金妍儿向朱迪介绍道,“是高丽最年轻有为的将领,深得国王信任。“

朱迪观察着金泰熙,发现这位将军确实不凡。他不仅武艺高强,谈吐也很不俗,显然受过良好教育。更重要的是,他对元朝的憎恨似乎发自内心,这对联盟来说是个好兆头。

宴会结束后,朱迪回到自己的房间,计划着如何整合这支新力量。就在这时,熟悉的雪花屏幕又一次出现——“帝王聊天群“再次连接。

【李世民】:听说你们大败元朝舰队?好样的!

【赵构】:是啊,一战成名,南海震动,不愧是我大宋丞相!

【朱元璋】:(恢复了心情)小子有两下子啊!朕年轻时打仗也是这么神勇!

朱迪详细汇报了大捷的经过,以及联盟的最新发展情况。

【李世民】:(赞赏)不错不错!你这次采用的诱敌深入、分散伏击的战术,很有章法。朕当年征战四方,也常用此策。

【赵构】:(难得赞同)确实高明。尤其是利用散布的岛屿设伏,出其不意,这一招很妙!对了,听说高丽派兵支援了?这倒是个意外之喜。

【朱元璋】:高丽?那个半岛上的小国?朕记得他们一直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国,怎么会反元朝?

朱迪解释了金妍儿的引荐和高丽的政治局势,以及他们加入联盟的原因。

【朱元璋】:原来如此。不过小心为上,这些藩属国历来见风使舵。一旦形势有变,他们可能立即反水。

【李世民】:(罕见地赞同)老朱说得不错。高丽虽小,但历来擅长外交手腕,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你要留个心眼。

朱迪认真记下这些建议:“我会密切关注高丽军队的动向,确保他们的忠诚。“

【赵构】:说起来,听说你种的那个...马铃薯和玉米收成不错?这可是解决粮食问题的关键啊!

朱迪确认道:“是的,这两种作物的产量远超预期,已经开始大规模种植了。有了稳定的粮食供应,联盟可以集中精力发展军事力量了。“

【朱元璋】:(来了兴趣)粮食是根本啊!朕当年打天下,最重视的就是军粮供应。有了这两种高产作物,你们的发展速度会更快!

三位帝王又讨论了一些具体的农业和军事问题,给朱迪提供了许多宝贵建议。

【李世民】:对了,我们上次把那个'Judy'赶跑了,你这小子是不是松了一口气?免得和你重名,哈哈!

朱迪笑道:“那倒不会。不过看来朱棣确实是明朝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都是历史大事。“

【朱元璋】:(冷哼)哼,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个篡位的逆子!朕活着的时候,他连个屁都不敢放!

【赵构】:(打圆场)好了好了,子孙不肖是常事。看开点,老朱。你的大明不是还延续了好几百年吗?总比我大宋强。

【李世民】:(幸灾乐祸)哈哈哈!你俩一个被儿子气死,一个被儿媳妇气死,真是天生一对!

【朱元璋】:(恼怒)你笑什么笑?你不也被儿媳妇气得跳脚?要不是系统踢了那个武则天,你今天还不知道怎么难受呢!

三位帝王又开始了日常斗嘴,朱迪早已见怪不怪,静静地听着他们互相揭短,心中暗笑。

聊天结束后,朱迪躺在床上,思考着未来的计划。南海已经逐渐掌控在联盟手中,是时候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了。元朝的统治虽然强大,但也有其弱点。只要继续扩大联盟的影响力,加强军事力量,终有一日能实现复国的梦想。

“根深才能叶茂,“朱迪喃喃自语,“现在,我们的根已经足够深了。“

次日清晨,朱迪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商讨未来发展计划。随着高丽援军的加入,联盟的实力大增,是时候制定更为宏伟的战略了。

“诸位,“朱迪站在地图前,指着南海周边区域,“我们已经在南海站稳了脚跟。接下来,我们需要向北扩展,逐步向元朝的核心区域推进。“

王刚问道:“是直接向北进攻安南吗?“

朱迪摇摇头:“不,安南虽是我们的邻居,但直接攻打风险太大。我的计划是先巩固海上力量,控制沿海贸易路线,切断元朝在南方的经济命脉。同时,在内陆建立情报网络,寻找可能的盟友。“

林啸天表示赞同:“这确实更为稳妥。我的赤鳞帮兄弟们熟悉整个南海航线,可以负责海上封锁。“

金泰熙也加入讨论:“我们高丽军队擅长陆战,可以负责内陆的行动。“

绣凤补充道:“我的情报网络已经渗透到了安南和泰国境内,可以为我们提供必要的情报支持。“

朱迪满意地点点头:“很好。我们就按这个计划行动。记住,我们的目标不是一味地扩张,而是要建立一个强大而稳固的基础,为最终的北伐做准备。“

会议结束后,朱迪单独留下了绣凤和金妍儿,商讨一些更为敏感的事务。

“我有一个特殊任务,需要你们二位协助,“朱迪神秘地说,“我想派人潜入元朝统治区,寻找可能的反元势力,特别是那些宋朝遗民。“

绣凤和金妍儿对视一眼,都点头表示理解。

“这是个危险的任务,但对我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朱迪继续道,“我需要你们提供可靠的人选和安全的路线。“

绣凤思索片刻:“我可以通过我的情报网络安排。不过,潜入元朝核心区域风险极大,需要特别谨慎。“

金妍儿也表示愿意协助:“高丽与元朝有正常的外交和贸易往来,我们可以借此掩护,将人员和物资送入。“

朱迪感激地看着两位女子:“有你们的帮助,我很放心。这项任务暂时保密,只有我们三人知道。“

随着复兴联盟的不断壮大,朱迪的梦想也越来越清晰:不仅是复兴大宋,更是要在这个时代创造一个不同于历史记载的全新局面。

“根深叶茂,“朱迪望着窗外繁忙的港口和广阔的农田,心中充满信心,“我们的时代,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