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震撼
- 1990:我只想带儿女走正道
- 二蛇
- 2382字
- 2025-04-01 19:00:06
下午。
阿标饭店。
供销社的工作人员,还有附近的邻居,以及看到官德标骑着摩托车回来的街坊,都闻讯赶来,把这辆崭新的嘉陵摩托团团围住,并不断的发出赞叹声。
“这就是摩托车啊,以前只是听说过,现在终于可以近距离的看一看了。”
“听说买一辆摩托车需要好几千块钱,很多大老板都不舍得买呢,没想到官老板竟然买了一辆回来,真是厉害啊!”
“不会吧,一辆摩托车要几千块钱?这么贵?”
“那当然,你以为是买单车啊,一两百块钱就行,我听说最便宜的摩托车,都要四五千块钱呢!”
“我的妈啊,我一个月的工资就几十块钱,一年也就几百块,照这么说我岂不是要工作十年不吃不喝,才能买得起一辆摩托车?这也太吓人了吧!”
“这摩托车,跟那些小轿车一样,都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
“真是羡慕啊!”
“……”
众人围着摩托车议论纷纷,而有熟悉的人则看向官德标问道:“官老板,你这嘉陵牌摩托车,多少钱买的啊?”
其他人闻言,也都停下议论,齐刷刷的看向官德标。
官德标没有隐瞒,笑着回答道:“车身8400,入户上牌一百多,总共花了8500多。”
“轰!”
这话一出,就如同在现场投放了一颗炸弹,把所有人都炸得目瞪口呆。
他们都知道这摩托车很贵,刚刚也有知情人说了最便宜都要四五千块钱,可也万万没有想到会贵到如此地步,这不是850多块钱,而是8500多块钱啊,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哪怕是掏空家底,也没有哪一个能拿出这么多钱来。
然而,眼前这位官老板,却舍得拿出这么多钱来买摩托车,人跟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啊!
在震撼过后,不管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一个个好话都不要钱似的朝官德标夫妇身上扔。
官德标倒是淡定,毕竟前世同样的事情他经历过好几次了,不管是凤凰牌单车,还是黑白电视机、录像机、彩电、摩托车,乃至东风牌汽车,他都是全双旺最早拥有的那一小撮人。
甚至就连他家的二层小洋楼,其装修之豪华在双旺也是首屈一指的。
所以,面对众人的夸赞,他是真的习惯了。
不过,老婆陈小莲就没有他这么淡定,以前家里购买凤凰牌单车、黑白电视机、录像机的时候,虽然也被人围观夸赞过,但那都是村里人,现在围观夸赞的是双旺街的人,很多都是有工作领国家工资的,所提供的情绪价值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足足一个多小时,围观人群才散去。
此时,已经到了饭点,虽然今天不是圩日,但阿标饭店的名气属实是打响了,陆陆续续的也有不少食客过来吃饭。
其中,让官德标比较上心的,是来自粮所的集体聚餐。
带着他们过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官德标的堂侄官永雄。
一行人来到饭店,官永雄便介绍道:“阿标叔,我给你介绍一下,这几位都在粮所工作,这位是王映龙所长。”
官德标客气的伸手打招呼道:“王所长,还有各位领导,欢迎光临。”
王映龙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身上穿着白衬衫,衬衫下摆塞进黑色西裤里面,系着一条茶褐色皮带,脚上踩着一双黑色皮鞋,看起来很有领导派头。
看到官德标伸手,他也伸手过去跟他握了一下,然后满脸笑容的打招呼道:“官老板的大名我最近经常听到,现在一看还真是年轻有为啊!”
官德标笑道:“王所长过奖了,里面请。”
很快,粮所一行人就在官德标的引导下进入了包厢,陈小兰第一时间奉上了热茶,然后拿菜单给领导点菜。
王映龙拿菜单看了一眼,笑着问道:“官老板,你们饭店的招牌菜是什么?”
官德标答道:“白切鸡,牛肉炒葱花,红烧肉和竹笋线,都是我们饭店的招牌,还有其他菜也都做得不错,味道应该不会让领导们失望。”
王映龙道:“那就把这些招牌菜都上了,另外官老板你再看着安排几个菜就行。”
“没问题。”
官德标应了一声,随即问道:“酒呢,王所长要喝什么酒?”
王映龙道:“上两瓶青花20吧!”
官德标自然清楚青花20指的是什么酒,这是汾酒中的大爆款,而汾酒在这个年代,那是我国风头最劲的白酒,从1988年至1993年,连续六年蝉联全国白酒销量冠军,产量是五粮液的四倍、茅台的六倍,被誉为“汾老大”。
“好的,王所长你们先喝茶,我去安排一下。”
这是饭店开业以来,第一次招待单位聚餐,官德标还是非常重视的,除了王所长点的招牌菜以外,还跟三舅这个厨师讨论了一番,尽量做好荤素搭配,让粮所这帮人有个良好的用餐体验。
好在,官德标前世没少招待信用社、派出所、计生站以及教委办等集体聚餐,对于各种菜的搭配还是颇有心得的,很快就列好了菜单。
回到包厢,官永雄笑着对堂叔说道:“阿标叔,你有所不知,王所长他们那是真正的贵客,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我们供销社的工作是最好的。
的确,跟其他单位相比,我们供销社的福利待遇是真的很不错,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
但是,如果拿我们供销社跟粮所相比的话,我们供销社就得靠边站了。
你能想象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过年发福利一发就是半头猪的吗?这放眼所有单位,就只有粮所这么壕了。”
被官永雄这么捧着,粮所众人脸上都不由得露出了自豪的笑容,在六七十年代乃至到了八十年代,他们粮所确实是所有单位里面福利待遇最好的。
毕竟,他们可是掌管粮食的,在粮食短缺的年代,谁掌管粮食谁牛逼,这是必然的。
如今进入了九十年代,国家改革开放也有十多年了,粮食不再像以前那么短缺,他们粮所虽然还是很重要,但是跟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相比,终究是差了点意思。
王映龙摆手道:“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我们粮所已经走下坡路,不比当年了。”
官德标对于粮所的变化非常了解,现在确实是走下坡路了,现在还能再风光几年,等到了九十年代末,粮所这个单位就没有工商税务等单位吃香了。
不过,不管几年后粮所会怎么样,至少现在它还是非常牛逼的单位。
因此,官德标笑着接话道:“王所长真是太谦虚了,你们是掌管粮食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你们单位的重要性就是我这个体制外的人都懂,不管世界怎么变,你们的地位都不会变的。”
这番话让粮所众人听得哈哈大笑,对于官德标这个饭店老板,都有了一个不错的印象。
……
PS:感谢各位阿表的月票,有你们的支持,就是数据再差,也有信心继续写下去,毕竟上本书已经证明了,作者写年代文的后劲还是很牛逼的^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