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过于英俊的烦恼
- 红楼:随身一座大药房
- 我发芽咯
- 2029字
- 2025-05-14 00:28:14
苏夜只见一面如敷粉、唇若施脂的如玉少年,项上挂着金螭璎珞,又一根五彩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不是贾宝玉又是何人?
贾母原本是想护着宝玉,事情还未明朗之前,不让他见苏夜。
可现在自己已经下了决定,知苏夜是个极有造化的,便道:“宝玉,去见见你哥哥。”
贾宝玉对苏夜早已神往,如今见得真人,果真是玉树临风,英姿飒爽,俊美非常,不由心中叹道:世上竟有如此人物!这般看来,我竟成了癞狗泥猪了。
一阵神魂颠倒之后,贾宝玉笑道:“这位哥哥我曾见过的。”
苏夜一开始就发现这倒霉孩子眼神不对,听得这话更是全神戒备,皮笑肉不笑的呵呵一声。
贾母呵呵笑道:“那倒也是了,你姑妈寄来过夜哥儿和林妹妹的画像,也算是见过了。”
苏夜不失礼貌的微笑。
贾宝玉忽的又道:“哥哥有玉没有?”
苏夜一听整个人都不好了。
尼玛的,想着法子要摔玉玩是吧?
“有的兄弟,包有的。”
“跟你这块差不多模样。”
“只是放在扬州家里,出来的着急忘了带。”
宝玉一听,顿时大喜,将挂着的宝玉捧着笑道:“神仙似的哥哥也有玉,可见这是好的。”
贾母的一颗心刚悬起来,听得苏夜这样说,顿时安下心来。尤其宝玉知道紧着他的命根子了,让得贾母看苏夜越发入眼了。
苏夜看着这倒霉孩子很是无语。
得想一个办法,让他主动远离自己才是。不然这混世魔王,总能搞点事情出来。
好在贾政英雄登场,将贾宝玉的施法打断。
“闭嘴,无知的业障!”
“瞧你哥哥与你一般年纪,却已立下奇功,进能击退外敌,退能保卫百姓!”
“再看看你!个不成器的东西,无知蠢物连背个书都支支吾吾。再在这里撒欢,仔细你的皮!”
好!
骂得好啊!
作为贾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的苏夜,此时很是酸爽。最好被贾政骂过之后,让贾宝玉不再待见自己。
贾宝玉就像蔫了吧唧的鹌鹑,缩在贾母身边声都不敢做。低眉顺眼的盯着地板,恨不得有条缝能让他钻进去,哪里还有半点刚刚那风流公子的模样?
贾母脸色有点不好看。
何必在客人在场时训儿子?真真儿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宝玉。
要不是看苏夜在,贾母也想训儿子了。
“好了,你也少说宝玉两句,他最近读书累得很,你再吓他,把那学的知识都忘了,岂不是白读了?”贾母护犊子道。
苏夜顿时计上心头。
“舅舅倒也不必这般说宝兄弟,我虽立功,但终是靠武力疆场杀敌。宝兄弟生来是读书人,俗话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将士在外,只是卖力气的,真正做决策的,还是朝堂里的读书人啊。”
这话让贾母对苏夜更是喜爱了。
就像说你家大宝贝以后是当执行总裁的,靠脑子吃饭,不像我们啊,只能听命令去打灰,靠蛮力吃饭。
旋即,苏夜又语重心长的对宝玉道:“宝兄弟,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像宝兄弟这般诗才艳艳,智慧具足之人,一定能懂得其中道理。将来为官做宰的,宝兄弟不过是信手拈来。”
“好一个‘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贾政双眼一亮,只觉苏夜这话真真是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读书一途,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不过是假努力,一无所获罢了。
而苏夜这一句话,就道破了其中真相。莘莘学子就像那不息洪流,别人都在寒窗苦读,你一旦停顿,就会被拉开差距。
贾政的鸡娃卷娃之心,正在熊熊燃烧。
他看向苏夜的眼神,更是欣赏。
随口一句,就能说出如此有哲理的话来,哎,当真是读书的好种子!
若是能先读书做官,再上疆场,岂不是文武双全?
念及此处,贾政不免一阵可惜。
贾宝玉蓦的一呆,只觉脑海之中划过一道闪电,僵了几息之后,看向苏夜的眼神充满了悲悯。
哎,难道这神仙公子真无法免俗吗?
宝玉心中生出一股拯救之心,他自己都觉得奇怪,之前宝姐姐劝自己读书,都是那样的厌恶,此时虽心中不喜,但实在难以生出厌恶之情。
他决定,要找机会好生劝导苏夜,不能让他踏入不归路,一定要迷途知返才好。
苏夜若知晓宝玉心中所思所想,只会悲叹命运不公,老天爷,你不开眼啊,为什么要让我生的这般英俊?
聊了一会子,贾母让鸳鸯去叫人摆饭。
“今儿让小的们都来聚聚,老太婆我啊认了个干外孙,一同来高乐高乐。”
史老太君既已决定落子,就不会再犹豫不决。加上与苏夜刚才的相处,越发觉得这少年面目可亲。
‘干外孙’虽算得上是一句客套话,但也含了几分真意。加上她也清楚,苏夜在女儿心目中的地位,确视如己出。
而让得家中小的一同用饭,就是用行动表明,苏夜不算是外男了。
荣禧堂后院,凤姐房中。
听得丫鬟丰儿来报,说贾母要给远道而来的苏夜接风。
凤姐顿时一愣,那苏夜不是反贼吗?
“我说什么来着?”
一旁的贾琏呵呵一笑。
凤姐白了他一眼,心中却百转千回。
如此看来,那苏夜必然不是反贼。而他现在在跟自己娘家作对,那岂不是要在他手里吃亏?
一时之间,王熙凤不知待会该用什么情绪面对那个苏夜。
这时候,平儿拿着一封信走了来:“奶奶,这是蓉大奶奶给你寄来的信。”
“哦?可儿给我寄信了。”
凤姐拿起信封正要拆开,却见旁边贾琏还歪着,又瞪了他一眼。
贾琏知趣,对信也没兴趣,起来一抖褂子,自是出门高乐去了。
这种大户人家的侍膳之礼,儿子是不跟母亲同一桌吃饭的。
当然大脸宝除外。
待得贾琏走后,王熙凤拆开信封,拿出信件有模有样的看了一会儿,惊觉。
“老娘又不识字,看个屁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