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要被围住了

日军骑兵扬起的尘烟如浊浪般汹涌而来。

358团的战士们已经在卖力的奔袭,脚步声杂乱却不敢稍作停歇,军用水壶碰撞的叮当声里,混着此起彼伏的粗重喘息。

“团座,这小鬼子对飞机看得太重了,咬得太紧!”

方立功一边奔跑,一边大声向团长报告。他每一次回头,都能清晰地看到骑兵离他们越来越近,那密密麻麻的身影和飞扬的尘土,如同一片不断逼近的乌云,令人心生恐惧。

照这样的速度,他们很快就会被追上,生死存亡只在旦夕之间。

方立功紧锁眉头,眼中满是焦虑,:“它们还没闯进我们的雷区,地雷或许能给我们拖缓一下他们的追击,趁这个机会我们要快点赶回大孤镇。”

大孤镇是他们精心构筑的防线,那里混凝土工事与暗堡星罗棋布,犹如一座坚固的堡垒,只要能抵达,就能筑起抵御敌人的铜墙铁壁,为战士们赢得一线生机。

与此同时,在另一侧的山坡密林中,沈毅飞带领的三营正在急速行进。突然,他脑海中的“沙盘”剧烈震颤,视野如潮水般迅速扩张。

原本局限在十公里内的战场图景,瞬间延展到三十公里开外。密密麻麻的蓝点在他脑海里的沙盘上闪烁,勾勒出一个令人心惊的包围圈。

除了紧追不舍的骑兵,大孤镇方向还有日军精锐正呈钳形包抄而来,那态势仿佛两把锋利的钳子,要将他们彻底夹碎。

而褐阳沟的敌军已悄然占据制高点,居高临下,形成了致命的合围之势。整个战场局势如同一张巨大而恐怖的死亡之网,将他们困在其中。

“不能再钻山林了!”

沈毅飞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猛地扯住身旁的传令兵,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这重重密林:“通知各连,往东南方向转向!”

在他脑海的沙盘上,两山夹缝处有一处仅容小队通过的隘口,那里蓝点分布稀疏,宛如黑暗中的一丝曙光,是他们突围的唯一生机。

山风呼啸,发出凄厉的呜咽,沈毅飞带领着三营朝着楚云飞的部队疾驰而去。沙盘上显示,大孤镇方向看似有日军包围,但却是整个包围圈最薄弱的一个点。

若能与楚云飞汇合,在日军包围圈合拢前发起突袭,凭借358团的正面火力和三营的机动性,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能够撕开这张死亡之网。

此刻,沈毅飞脑海中的沙盘不断推演着战斗场景,每一个蓝点的移动,都代表着一场激烈的战斗,都牵动着数百战士的性命。

这场生死较量,容不得半点闪失,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整个部队的存亡。

“营长,我们为什么不往鬼哭谷那边撤退?”

周为民忍不住问道,眼中满是疑惑。

“鬼哭谷已经不安全了,我们在这边毁了小鬼子的飞机,它们肯定会让攻打褐阳沟的部队退回来包围我们。”

沈毅飞神色凝重,语气严肃地解释道。此时,在他脑海的沙盘里,鬼哭谷已经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蓝点,就像一片被敌军占领的死亡之地,去那里无疑是自投罗网。

在沙盘的指引下,沈毅飞带着三营来到隘口。光从狭窄的天际线漏下,将一千多人的队伍拉成蜿蜒的细线,

在陡峭的山壁间缓缓移动。战士们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贴着岩壁鱼贯而行,每一步都充满了紧张。

而此时包围圈里的日军仍在小心排查,军官的嘶吼声随风飘来:“巴嘎,都给我看仔细一点,一定要给我把这支支那军留下!”

那声音中充满了凶狠和暴戾,仿佛他们已经将这支队伍视为囊中之物。

沈毅飞最后一个通过隘口,他回头望去,蓝点还在缓慢移动,敌军全然不知猎物已经逃脱。小鬼子的包围圈很快就围拢在一起,褐阳沟方向的日军大部分埋伏在鬼哭谷,他们还天真地以为沈毅飞会从这个山谷撤退。

可是,当他们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却始终不见沈毅飞部队的踪迹。

“巴嘎,这群狡猾的的支那军钻到哪里去了?”

一个日军指挥官越搜越觉得不对劲,他愤怒地咆哮着,眼中满是疑惑和不甘。山上根本没有人员活动过的痕迹,仿佛这支队伍凭空消失了一般。

“长官,他们会不会已经跑掉了?”

一头日军参谋官小心翼翼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安。

“不可能!我们分成十几个小组依次排查,中途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地方,他们从哪里跑掉?”

那日军指挥大喊道,脸上青筋暴起:“他们肯定藏在某个角落,给我搜仔细了!”

就在小鬼子一点一点排查的时候,沈毅飞已经带着三营跑出几公里远了。而此时,沙盘上显示楚云飞已经和大孤镇回来的鬼子遭遇在了一起。

“团座,为什么大孤镇方向会有日军往这边包围过来?”

方立功看着眼前那一个联队的日军,十分疑惑。

“看这群小鬼子的模样,应该刚刚打过仗。”

楚云飞咬牙将望远镜塞进副官怀里:“人数虽不多,但弹药和士气正盛。传令下去,全团呈三角阵型,跟我往西北山坳冲!”

他话音未落,远处山脊突然腾起蘑菇状烟柱,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掀飞半人高的石块。

方立功望着后方扬起的滚滚烟尘,隐约可见更多膏药旗在硝烟中若隐若现:“团长!鬼子增援部队怕是不到半小时就能合围!”

“告诉一营,用掷弹筒轰开左侧防线!二营跟我上刺刀!”

他反手抽出腰间的勃朗宁:“今天就算拼光最后一个人,也要在鬼子包围圈上撕出条口子!”

话音未落,又一发炮弹在二十米外炸开,剧烈的气浪将众人掀翻在地。

他抹去嘴角的血沫,望着漫天硝烟中隐约可见的山坳,那里或许就是生的希望。

“全团听令——冲锋!”

随着一声怒吼,楚云飞端起步枪冲出战壕,身后四千余名战士如潮水般涌出,枪托与刺刀碰撞的寒光,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勾勒出一道血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