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与中东国家关系研究
- 魏亮
- 2561字
- 2025-04-28 16:54:00
三 中东(西亚)的地理与文明
本书讲述印度与中东的关系,探讨当代民族国家体系下印度与中东国家之间的各种经贸、人文、政治和军事往来。论述的重点在于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民族国家体系逐渐成形以来的时段。实际上在古代和近代历史中,中东这一概念并不存在,而古代印度也不是当前的印度共和国。1900年,英国人托马斯·爱德华·戈登爵士首次提出“中东”这一政治地理概念。到了“二战”期间,盟军在埃及开罗设立“中东司令部”,这一词汇才被广泛地接纳和使用。因此,在讲述古代交往的过程中,有必要对中东的概念进行单独回顾,这也是在本章标题中加入“西亚”的原因。
“中东”这个概念,既是时间概念,也是空间概念。从时间上讲,它的诞生与西方殖民者看待东方,获取对东方的话语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它才在全球殖民主义格局即将定型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被提出。而作为空间概念,它是从西方人看待和区分东方的角度来设定的,按照爱德华·萨义德在《东方学》一书中的分析,西方人以距离自己远近的差别将“东方”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分别涵盖地中海东岸、西亚、东亚与东南亚。因此毫无疑问这个词汇带有“欧洲中心论”的历史基调。
中东这个概念到底涵盖哪些现代民族国家体系下的国家,这一点需要在此做出说明。一般来说,国内常见的划分方法为18国说和22国说。18国说包括的国家有阿富汗、伊朗、土耳其、以色列、塞浦路斯、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巴勒斯坦、埃及、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卡塔尔、巴林和也门。22国说则是加上北非的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摩洛哥。当然,还有一些学者提出阿富汗应归属于南亚范畴,因此有17国说。
本书中的中东概念选取的是18国说。它涵盖西亚国家和北非的埃及。考虑到埃及的部分领土——西奈半岛属于亚洲,我们通常将它视为拥有亚非两大陆属性的国家。而尼罗河流域古埃及的宫廷和文化中同样留存不少印度文明的痕迹。因此,古代印度的文明交往中也涉及北非地区。
中东地处亚非欧三大陆的十字路口,被称为“五海之地”——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控制着达达尼尔、博斯普鲁斯、曼德与霍尔木兹四座世界闻名的海峡,另外还拥有地中海和红海的“黄金通道”——苏伊士运河。因此,中东地区的重要性在全球范围是不言而喻的。即便在古代,这一区域也是游牧、半游牧、农业、海洋等不同类型民族交流、碰撞、融合的巨大舞台,创造出人类最古老的文明。
中东的地理范围大约在东经24°至东经75°,北纬14°至北纬38°。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平原(两河流域平原、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沙漠(阿拉伯沙漠)等,气候环境总体炎热和干燥。从整体上看,中东的气候大致可以分成以下类型区:(1)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包括阿拉伯半岛大部、埃及南部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气温冬暖夏热,年温差不大,降水稀少。(2)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包括伊朗高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冬季温和,夏季炎热,降水稀少。(3)地中海式气候区,包括小亚细亚南部和埃及沿海、地中海东岸地区,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湿润,年降水量较多。(4)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包括安纳托利亚高原和亚美尼亚高原,冬冷夏热,降水较少。[13]沿海地区,如里海、黑海、地中海、波斯湾北岸的降水普遍较为充足。而中东区域内的古代文明,如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则都是以大河与灌溉农业共同孕育的。
中东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使这里数千年来积累了复杂的人文环境。这里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创生地,其中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二。犹太教则是现存最古老的“一神教”。除此之外还有诸如祆教、摩尼教等古代宗教,它们或者已经消亡,或者偏安一隅。中东的民族成分高度复杂,当前的五大民族分别是波斯人、阿拉伯人、犹太人、库尔德人和土耳其人,还有许多小的族群如雅兹迪人、亚述人、科普特人等,许多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代民族相互融合并消失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另外还有许多外来民族,如希腊、罗马以及十字军东征时期驻留在埃及到巴基斯坦广大区域内的欧洲人,他们早已融合到当地人的血脉中。
中东的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经历人类数千年的开发和气候条件的变化,这里的农业资源,尤其是可耕地面积、森林面积、草原面积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水资源的紧缺是许多区域内国家面临的重要挑战,由修建大坝引发的水资源跨境争夺发生在伊朗、土耳其、埃及、伊拉克、约旦等诸多国家之间。矿产资源的分布也不均匀,像土耳其和伊朗等国有着较为丰富的各种金属矿藏,而海湾国家和地中海国家的矿产资源较为匮乏。另外,中东是世界主要的石油天然气产地,但也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依据英国石油公司(BP)2019年《全球能源展望报告》,截至2018年年底,中东石油在1998年时约占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的60 %,2018年时比例约占48.4 %。石油储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中,属于中东国家的有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五个国家。天然气探明储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中有四个属于中东,包括伊朗、卡塔尔、沙特和阿联酋,其中伊朗和卡塔尔分别位列全球储量第二位和第三位。石油和天然气是现代工业的“血液”,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因此中东在全球能源市场和世界经济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中东(西亚)历史悠久,最早的两河流域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文明稍晚一些,前王朝时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300年。之后这里历经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希腊化时代、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等,直到19世纪末期欧洲殖民者在这一区域建立殖民主义统治。中东(西亚)是世界文明的摇篮,也经历过数不清的战争和创伤,它一直是不同民族、宗教、语言、习俗、技术、艺术交流和碰撞的舞台和战场。近代以来,在挣脱殖民主义枷锁、获得政治独立后,中东国家和人民始终面临探寻适合自身国家特色发展道路的困境。
中东(西亚)是古代印度的西方近邻,自然成为它与欧洲交流的必经之地。数千年来,古代商路上商品中的很大一部分最终被销往西方世界,如香料、奇珍和异兽,而西方的贵金属和少量商品则反向流动,与之相伴随的还有文化、科学等方面的相互交流。尽管古印度与希腊、罗马帝国的交往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都需要经过西亚,但鉴于它们的“过境者”属性,本书中只是将这些内容放置在两大区域交往的次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