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量子裂隙中的重生
- 微纪元为什么也有打工仔啊
- 作家不善言辞
- 2181字
- 2025-04-26 14:56:53
纳米工厂车间里,合成树脂那刺鼻的气息肆意弥漫,仿佛一层无形的雾霭,紧紧笼罩着每一寸空间。林默在量子重组带来的剧痛中,缓缓恢复了意识。脑海中,系统那冰冷的声音在神经网络里突兀地响起:【检测到宿主已抵达微纪元,当前身份:临时契约工。主线任务:存活30个微纪元日,解锁初级权限】
林默,这个曾被困在宏纪元那犹如牢笼般的防辐射避难所里的男人,此刻正置身于一个直径不足十微米的悬浮车间之中。眼前,金字塔形的机械臂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每秒百万次的频率,疯狂地组装着纳米元件,那动作快得几乎只能捕捉到一道道模糊的光影。而周围的工人们,正费力地用肉眼根本无法察觉的纳米纤维绳索,搬运着比他们那渺小身体大出数百倍的金属块,每一步挪动都显得艰难而沉重。
“宏纪元遗种?”一个尖锐的声音响起,伴随着“啪”的一声脆响,工头的纳米机械臂重重地拍打在林默的防护面罩上,那通过超声波通讯器发出的指令,尖锐得如同能刺破耳膜:“3号流水线缺人,立即前往!”
林默的视网膜上,系统面板瞬间投射出一幅三维地图。他不经意间注意到,工友们工装的内衬都闪烁着不同颜色的效率监测环,像是某种无声的评判与监督。当他下意识地伸手,触碰流水线上那看似普通的量子芯片时,指尖刹那间传来一阵如同被火灼烧般的剧痛。原来是系统赋予他的“微观视觉”,使得他的神经末梢变得无比敏感,竟能清晰地感知到每个原子的细微振动。
林默咬着牙,强忍着指尖的剧痛,忍不住小声嘀咕:“这什么破能力,怎么一碰就这么疼,这还怎么干活?”
旁边一个好心的工友听到了他的抱怨,凑过来低声说道:“嘿,新来的吧,这‘微观视觉’刚开始是挺折磨人的,不过习惯就好啦。在这微纪元,咱们得靠这能力干活呢。你可别小瞧了这量子芯片,它可是微纪元科技的关键玩意儿。”
林默皱着眉头,疑惑地问道:“这玩意儿到底是干啥用的?我在宏纪元从来没见过这么小却又这么重要的东西。”
工友笑了笑,耐心解释道:“这量子芯片啊,用处可大了去了。咱们微纪元的各种高科技设备,从能量转换器到城市防护盾,都得靠它来运行。它能在极小的空间里存储海量的数据,还能进行超高速的运算。要是没了这东西,咱们微纪元的文明可就倒退一大截咯。”
林默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道:“那咱们为啥要这么拼命干活啊?就为了生产这些芯片?”
工友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没办法啊,宏纪元把地球折腾得不成样子,太阳也变得不稳定了。咱们微纪元虽然小,但也得想办法活下去。这些芯片就是咱们生存的希望,能帮我们建造更好的防护设施,寻找新的能源。只有努力干活,微纪元才有未来啊。”
林默沉默了一会儿,看着忙碌的车间,心中五味杂陈。他又问:“那这临时契约工是怎么回事?我怎么才能摆脱这个身份啊?”
工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临时契约工就是最底层的劳工,干的都是最累最苦的活。想要摆脱这身份,就得完成系统给的任务。像你,得先存活30个微纪元日,解锁初级权限,之后才有机会改变命运。不过这30天可不好熬,你得小心点,别犯错,不然随时可能丢了小命。”
林默深吸一口气,暗暗给自己打气:“行,我知道了,心中暗暗想到这《微纪元》好像是刘慈欣创作的科幻短篇小说,
好像记得是因为起始于灾难降临后的地球,环境恶化已让地球不再适宜人类生存。为延续文明火种,人类派出“方舟号”宇宙飞船,载着一批人类胚胎、动植物种子及文明资料飞向太空,去寻找新家园。与此同时,地球上一小群人类通过技术将自身微型化,开启了“微纪元”。
在微纪元中,微小的人类身形仅微米大小。但别小看他们,微人类凭借高度发达的科技和独特社会组织,迅速适应并改造了恶劣环境。他们以一种全新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式生活。微人类的城市精致如微缩景观之上;能源则来自微生物的高效转化。他们的科技在微观领域登峰造极,能轻易操控原子与分子,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成果。
而在遥远太空,“方舟号”历经漫长航行,终于找到适宜星球。然而,当“方舟号”上的人类准备在新星球重建文明时,却发现这里的环境与地球差异巨大,重建过程困难重重。他们开始怀念地球,便派出一艘小型飞船返回,想带回一些地球生物样本,以帮助新星球的生态建设。
当返回地球的飞船与微人类取得联系,双方首次知晓彼此存在。此时,微人类的文明已高度繁荣,远超“方舟号”人类的想象。“方舟号”人类面临抉择:是将微人类带回新星球,还是让他们继续在地球发展?微人类也在思考,是否要离开已重建生机的地球,前往未知新星球。
最终,“方舟号”人类尊重微人类的意愿,微人类选择留在地球。“方舟号”人类带着微人类给予的高科技成果返回新星球,两个分支的人类文明从此踏上不同发展道路。微纪元的人类在地球续写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篇章,而太空人类则借助微人类科技,在新星球艰难却充满希望地重建文明。《微纪元》通过这场宏大与微小文明的碰撞,探讨了文明延续、科技发展与自然关系等深刻主题,展现出科幻文学的独特魅力。
这时,工头又在远处喊道:“那边磨蹭什么呢?动作快点!3号流水线要来不及了!”
林默赶紧应了一声,强忍着指尖的疼痛,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量子芯片,借助“微观视觉”,仔细观察着芯片上那些细微的纹路和原子结构,按照操作规范,将它安装到对应的位置上。每一个动作都必须精准无误,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芯片报废,给自己带来麻烦。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默逐渐适应了这种高强度且精细的工作节奏。但他心中始终有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