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辣:三国大谋士历史特写
- 博文
- 2067字
- 2025-04-29 21:09:58
王允 虚与委蛇,笑里藏刀

王允这个人,前半生吃透了“直”的亏。
他的性子太直了,直到没朋友。
十九岁那年,他被推举为郡吏。任职不久,便遇到一件极为复杂棘手的事:晋阳地区有一名叫赵津的小黄门,仗着自己的主子是朝廷当权宦官,在当地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百姓慑于赵津的淫威,敢怒而不敢言。
王允不怕,他气愤地对手下人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此为非作歹,贪赃枉法,格杀勿论!”表完态后,他随即派人抓了赵津,并将其解押到东市斩首。这一耿直行为连累当时的郡太守受征入京,下狱而死。而王允也因此三年未出仕。但王允“少好大节,有志于立功,常习诵经传,朝夕试驰射”,朝廷三公同时向他抛出橄榄枝,邀他到京城当官。就这样,王允怀揣一腔爱国热血,昂首挺胸,从地方州郡迁到了中央朝廷,登上了更大的政治舞台。
这一切得益于他的刚正、耿直,但很快,这种行事风格也让他吃尽了苦头。
黄巾军农民起义爆发后,为了迅速镇压起义,东汉政府特别选拜王允为豫州刺史,率领重兵讨伐黄巾军。王允这个人,治国有一套,领兵打仗也同样不凡。他设计了周密的作战方案,带着一干将领奋勇杀敌,很快就击溃了豫州一带的黄巾军。
之后,他和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等人,共同受降数十万黄巾起义军。
问题出现了。
在受降过程中,王允从黄巾军身上搜查到一封中常侍张让的门客所写的书信,信中涉及一些与黄巾军有关的内容。这说明了什么?很明显,张让这个大宦官与黄巾军私通啊!
王允岂能容忍这些?于是,不管皇帝有多宠爱张让,也不顾身边人的劝告,他撸起袖子一查到底,还把事情捅到了皇帝那里。
这一下,他可把张让得罪得狠了。张让本就是个睚眦必报的人,先后两次随便找了个借口,便将王允陷害下狱。王允从朝廷大员,变成了狱中常客。
司徒杨赐知道他的性格,派人劝他说:“你得罪了宦官张让,一个月之内,两次下狱,很明显他故意整你呢。看情形,你凶多吉少,性命难保,何不先退让一下,忍一忍呢?大丈夫能屈能伸,不如你跟他服个软?”
王允的手下也痛哭流涕,劝王允向张让认错赔罪,求对方网开一面。
但王允死也不从。
最终,在三公要员的一再上书下,王允终于被免罪释放。但看到朝中宦官当权,张让等人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他对朝廷彻底失去了信心,于是改名换姓,离开洛阳,辗转于河内、陈留之间。
离开后的王允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大约从这时起,他开始慢慢改变自己的行事风格。自此,那个做事耿直、不顾后果的王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行事缜密、城府极深、笑里藏刀的王允。
他盼着,有朝一日能重回洛阳,除尽奸佞,斩断恶障。
不久之后,这个愿望竟然真的实现了。灵帝驾崩,朝廷局势极为混乱。大将军何进趁势把控朝政,大肆结交和拉拢亲己势力,打压宦官集团。何进知道王允的能力,于是便想尽办法,把他给撬了过来。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张让集结党羽,用何太后的名义把何进召入宫中,趁机伏杀。王允的报国梦,又因失去靠山戛然而止。
但此时的王允,已非彼时的王允,做起事来多了几分从容和圆滑,少了一些冲动与刚直。何进被杀后,袁术等人领兵入宫讨伐张让,张让等人挟持小皇帝和陈留王刘协半夜出逃。王允当机立断,派闵贡随后保护,他心里清楚,只要能保住小皇帝这支大旗不倒,以后就还有机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他的策略虽好,却没能快过董卓的兵马。
董卓半道杀出,以保护小皇帝的名义,挟持了天子。王允虽然心有不甘,但此时的他早已成功“转型”,不愿再做“出头鸟”了,而是安心做起了“顺民”。
历史证明,王允的隐忍是对的。
董卓掌权后,志得意满,一心一意凭实力“找死”,各种缺德冒烟的事情为所欲为。他先把小皇帝刘辩废了,另立陈留王刘协为新帝。接着又把刘辩和何太后毒死了。这还不算,他更是在朝堂上大肆铲除异己,弄得天怒人怨。
当然,董卓一边打击对手,一边也不忘招揽人心,拉拢盟友。王允家大业大,而且是并州人,也算是西北半个老乡,威望也挺高。他就极力拉拢,对王允极好,又是给官做,又是送礼物。
而王允呢,展现出了极深的城府。他对董卓不仅不再喊打喊杀,还虚与委蛇,表现得极为恭顺。作为吃尽苦头的过来人,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把“虚”表现得淋漓尽致。
董卓召唤,他随叫随到;董卓发话,他立即执行。他的“听话”,让董卓极为满意,直接把他当成了“自己人”,玩儿命地给他升官。王允先做了董卓政府的太仆,不久又升为尚书令。等董卓迁都长安后,他以司徒兼尚书令身份掌握中枢机要,成为朝政核心人物。
当然,王允脸上虽然挂着笑,心里却暗暗拔了刀子。他明面与董卓关系极好,但背地里一直在密谋除掉董卓,甚至渐渐发展了一个“杀董”小组。
他自然成功了。那一天,他亲手送出自己的义女貂蝉,使用反间计,成功挑拨了董卓和吕布的关系,最终吕布将董卓杀死在长安城内。
那一天,他仰天大笑,几年来虚与委蛇,在此刻终于可以卸下伪装……
权变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虚与委蛇的人,一般有三种常见类型:
一、名声不好,但特贴心的人;
二、不守规矩,但人缘特好的人;
三、背后说坏话,但当面特和气的人。
一旦我们在生活中遇见这种人,那可要十分小心。不怕真小人,就怕伪君子。深交不慎,当心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