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微亮,紫气东来,村子还笼罩在一团薄雾中,小康已站在榕树下,挂着一个小书包,包里有两个昨晚留下的饭团和一瓶用矿泉水瓶装的凉开水,手里攥着一把砍柴刀。为什么攥着砍柴刀,估计是去办危险的事情吧!一会,薄雾中走出一个老人,也挂着个包,只肩上扛着一把锄头和一把铲子。易老对小康的准时和装备非常满意,果然是一个聪明、坚韧的小孩。“跟我走。”易老领着小康向深山走去。刘家村座落在一个大山谷里,整个山谷常常迷漫着一团黑玉般的雾气,雾气透着淡淡的灵气,所以周围的植被异常的茂盛。村子的交通非常不便,去镇子要走很长崎岖的山路,因此,此处正是祖辈隐居的好地方。
易老没有分一把锄头给小康,小康还小,身子骨弱,压坏就不好。易老自己扛着两把大家伙走在后面,指挥着小康在前面开路。小康也不含糊,手挥柴刀,左砍右劈。一个多小时后,两人来到一片坟地前停了下来。村里的人都快走光了,这片村里的坟地已经很久很久没人打理,到处是人高的野草,树木交错。易老将小康领到一座坟堆前说:“这是我父亲的墓,也就小云太爷爷的墓,现在,我们将骨头刨出来。”小康听了大惊失色,挖坟,这可是大忌,为何要这么干?可小康没问,他知道这是自己读书的唯一机会,更何况这是易老父亲的坟。于是小康二话不说,帮着易老便挖。坑里的棺木早就腐朽,只刨出一些碎骨头。易老从挂包里掏出一块布,小心地将碎骨头包好、捆牢,然后又将坑填平,对小康说:“现在我这里弄好了,接着去你爷爷的坟哪里。”小康听了更加心惊,但也只说了一个字:“好!”小康想:易老自己父亲的坟都挖了,自己还能说什么?况且目前自家的坟地,自己能作主。小康对于自己爷爷的墓,意识是很模糊的,上学前,父亲曾带他来过一次,然后父亲就出外打工去了,没回来过,不过易老却清楚得很,因为小康爷爷的墓地是他亲自选的。易老和小康一起将坟刨开,露出了碎骨头。易老又从包里掏出一块布,要递给小康,小康却没接:“不用。”接着,小康跑到小溪边,摘了几张芭蕉叶,又弄了些树皮,回到墓坑边,将碎骨头恭恭敬敬地捡到芭蕉叶上。小康的意思很明确,除了读书,不想再拿易老的任何好处。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思想觉悟,易老非常赞赏,在旁提醒道:“仔细检查,不要遗漏一块骨头。”小康将骨头包好,又用树皮扎紧、捆牢,再用一根长树皮挂在背后。,然后对易老说:“易爷爷,可以了。”整个刨坟工作,历时2个多小时,易老都是小心谨慎,不停地指点小康,小康记在心里,对易老是更加的信任。“现在休息一下,吃点东西。”易老说着,从包里拿出一个罗盘,小心地较正着方向,又从包拿出一个发黄的小本,小本上的字都是毛笔写的,显然是易老家传的东西。易老按照古本上的记录,谨慎地计算着,确定了一个方向,对小康说:“吃好了吗?现在我们开始去做一件大事。”
“吃好了。”
“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