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你这个十足的大骗子!“
我苏眉跪在大殿中央,感受到满朝文武射向我的目光如同无数把利剑。说真的,若目光能杀人,我已经被千刀万剐十七八遍了。
大殿上的气氛凝重得能听见太监吞口水的声音——那声音宛如秋蝉临死前的低鸣,不祥至极。皇帝宋仁宗手指轻敲龙椅扶手,眼中除了理所应当的怒火外,还藏着一丝我完全看不懂的兴味。这就好比赴刑场途中发现刽子手在对你暗送秋波——令人不安又困惑。
殿角摆着一面青铜大镜,我余光瞥见自己狼狈的身影——女子的面容,男子的衣冠,如此荒谬的组合,却也是我过去数月的日常装扮。此刻那镜中人影显得格外讽刺,仿佛在无声地嘲笑我的不自量力。
“我大宋朝堂何时沦落至此,竟让一个女子假冒男儿身混入科举考场,还得了状元?“丞相李青山捋着胡须,声音尖锐得仿佛笔尖划过竹简。
满朝哗然,各种议论声此起彼伏。有人愤怒,有人惊讶,更多的是看好戏的神情,仿佛我是个千年难遇的怪物,适合放进酒楼里当谈资。
这一切还要从三个月前说起。那时的我,只是个渴望知识的寒门女子。家父虽是落第举人,却不拘礼教,让我读了不少典籍。他常说:“女儿啊,你比那些纨绔子弟聪明十倍,可惜生不逢时,否则定能考取功名。“
这句话深深烙在我心中。每当看到那些目不识丁却能凭借男儿身份高坐讲堂的少年,我心中的不甘就如野草般疯长。凭什么?凭什么胸前多两两肉,腿间少一根柱,命运就天差地别?
父亲去世后,留下满屋书籍和一句临终嘱托:“眉儿,莫要甘于平凡。“
也就是那时,大胆的念头在我脑中生根发芽:女扮男装,参加科举。
计划周密,准备充分,应考时文思泉涌,竟一举夺魁。谁知在殿试中,一位曾与父亲相识的老学究认出了我,当场揭发。
现在,我跪在这金銮殿上,等待着审判。
宋仁宗挑了挑眉,似乎被我的坦率取悦。他将手一抬,殿内立刻安静下来。
“说说看,为何要女扮男装参加科举?“宋仁宗问道,语气中的怒意已减轻几分,多了几分好奇。
我深吸一口气,迎视着铜镜中自己苍白却倔强的脸:“回陛下,我自幼嗜读诗书,家父虽是寒门,却不拘礼教,让我读了不少典籍。而我之所以女扮男装......“
我停顿片刻,直视宋仁宗的眼睛,“是因为我想证明,治国平天下,不分男女。“
此言一出,大殿上先是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哄堂大笑,就像我讲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荒谬!“
“笑话!“
“女子无才便是德!“各种讥讽声此起彼伏。
我站在那里,面无表情地想:这些老学究的反应真是可预测得如同春日之后必然是夏。我仿佛已经看到他们回家后对着自己八岁小孙女说“你看,这就是为什么女孩子不能读太多书“的样子。
就在这时,殿内一位年轻的男子走上前来。我注意到了他——面容清俊,目光如刀,一身紫袍,显然是位高官。
“陛下,“他行礼道,声音冷冽如寒冬腊月的冰雪,“此女狡辩成性,混淆是非。女子本就不该参与科举,更不该妄谈治国平天下。数千年礼制岂容她一人破坏?望陛下明察,严惩此女,以正视听。“
我看着他,心中暗自嘲讽:又是一个被礼教束缚的聪明人,可惜了那副不凡的才智。
宋仁宗听完,目光在我与那紫袍男子之间游移,似在思索什么。
“晏爱卿言之有理,“宋仁宗缓缓说道,“确实,女子参与科举无先例可循。然......“
他停顿片刻,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然此女既有如此才学,若就此处死,岂非可惜?“
李青山立刻抗议:“陛下,律法不可废,礼法不可弃。此女欺君之罪罄竹难书,若不严惩,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宋仁宗沉吟不语,殿内再次陷入沉默。
我在紧张中注意到,那位名为晏爱卿的紫袍男子正专注地看着我,眼神中除了惊讶和轻蔑外,还隐藏着一丝我无法解读的复杂情绪,仿佛在确认什么。那双漆黑深邃的眼睛,竟让我有种莫名的熟悉感,如同在某处曾经照过面。
“眼下处置此事,朕还要从长计议。“宋仁宗最终说道,“先将她押下去,待朕考虑清楚后再做定夺。“
就这样,我被带出了大殿,关进了宫中一处偏僻的院落,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走出大殿时,我再次看向那面青铜大镜,镜中的我虽衣冠不整,狼狈至极,但眼神依然倔强如昔。
无论结局如何,我都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在这短短几个月里,我已经证明了一件事:女子若有机会,同样能够在学问上出类拔萃。
而这,或许就是改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