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卷三十八)
更新时间:2020-04-14 16:17:58 最新章节:附录:
书籍简介
由《诸镇相攻》《朱温取淄青》《朱温篡唐》《郢王篡弑》《李氏据凤翔》五篇组成,详细记载了唐末藩镇混战和朱温篡唐建后梁的历史。《朱温取淄青》《朱温篡唐》记述朱温在唐末藩镇混战的过程中,成为势力最为强大的藩镇之一,并利用宦官与朝官的争斗,逼迫唐哀帝让位,进而篡夺唐朝政权、建立后梁的历史。《郢王篡弑》记载了后梁郢王朱友珪弑杀后梁太祖朱温,篡夺帝位,后被均王朱友贞平定的历史。《李氏据凤翔》详细记载了唐僖宗光启年间至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年间,李茂贞父子占据凤翔约四十余年的历史。
品牌:浙江人民
上架时间:2019-10-01 00:00:00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浙江人民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西南联大是七七事变后组建的一所战时高等学府,汇集了包括当时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等在内的国内顶级大学。在从组建到停办的短短八年多时间里,这所大学的师生与中国人民一起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岁月,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铸就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历史38.1万字
- 会员17世纪中叶发生的明清交替,于中国固然是政治上的重大变动,于东亚同样有着深远影响。周边国家如何认识清朝入主及其何以维持长期统治是本书的关注点所在。朝鲜王国对明朝怀有深厚情感,又以自身儒家化程度自傲,自然对清朝心存鄙夷。在清朝入主中原初期,朝鲜以“胡无百年之运”的历史认识维持其固有观念。随着交往深入,朝鲜对清朝的认识逐渐丰富起来。可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朝鲜却固守陈见。这背后固然存在忠明的情感因素,历史19.9万字
- 会员《明史讲义》为明清史研究开拓者孟森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这本讲义是根据他20世纪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编纂而成。全书分为二编:第一编总论,主要介绍了明史在史学上的地位和明史体例;第二编分论,分为“开国”“靖难”“夺门”“议礼”“万历之荒怠”“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南明之颠沛”七章,对明朝各个时期的史实进行了高度概括,见识高远、考证翔实、轮廓清晰,在明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历史24.2万字
- 会员本书精心挑选了作者多年来在元史研究领域的三十余篇论文,内容涵盖元代经济、政治以及元代海运、人物考辩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示了作者在这些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果。附录部分还特别收录了作者撰写的书评。这些论文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础,结合碑刻文献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是作者四十年元史研究的结晶,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历史30.3万字
- 会员正德帝身后无子,由兴藩世子朱厚熜继皇帝位,是为嘉靖帝,文武百官请其入继大宗,作为嗣子,改认堂伯弘治帝为父,而称生父为叔,自此引发震动朝堂长达二十四年的“大礼议”。为追尊其生父母,嘉靖帝不惜以武力镇压伏阙抗议的言官群体,导致左顺门血案;编纂《明伦大典》,构建皇权正当性的理论文本;编造罪名以阻塞言路,扼杀士人“为王者师”的政治理想;不断变更国家礼法,名为“恢复祖制”,实为提高生父的政治地位,巩固自身皇历史24.3万字
- 会员本书介绍了晚清重臣、洋务派领袖李鸿章的两位洋顾问:德璀琳(GustavDetring)与汉纳根(ConstantinvonHanneken)翁婿两人在华一生的活动。作为有雄心壮志的年轻人,在晚清政府发动自强运动的环境下,两人不但恭逢其时参与了中国在军事、经济、外交、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改革,也在中国开创出属于个人的一番事业。本书通过两人在华的特殊经历,呈现出在华外国侨民群体的整体状况,并分析其对历史24.5万字
- 会员改革是共识,是晚清最大的利益蛋糕,更是派别政治的决斗场,无论是慈禧太后、保皇党、满清权贵,还是亲西方势力、义和团,所有人都被裹挟其中,轮番登场。最后八国联军借护卫使馆之名兵临北京城下,动荡混乱的大清朝局终于重新洗牌,有人出局有人上位。而当改革最终不得不被推上快车道,满清皇族与实权派袁世凯展开了对改革主导权的殊死争夺,随着武昌城中的一声枪响,革命者喊着激动人心的口号踏入权力中心,袁世凯、宋教仁和孙中历史93.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