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2002年,玉城市如往年一样,没有太大的变化。市一中的推展非常快,按进度推算,年底便大致能完工。优质学校附近的都是黄金地段。过年前开股东会已经确定继续在学校附近买地,各方面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熬过了创业最艰难的阶段,事业进入了平稳发展期。

现在公司大了,人手充足,不必再事事躬亲。工地上的事就交给监理去做,财务管理的雏形已具。家大了,管理的难度也大了。眼前要做的就要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和各部门设置,真正步入正轨。

万事开头难,没有现成的管理制度可以拿来套用,只能咨询专业人士。经济宽松了,什么都好办。借鉴别的公司的成功经验,再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修改,很快便形成三巢公司的管理制度。开会宣读,落实跟进,公司的气象焕然一新。邓启先第一次有了做老板的幸福感,出入都有员工亲呼总经理。

发展是企业的生命,公司规范化后,下一步就是投资开发,做强做大。学校附近的土地何时拍卖,未来的规划,发展规模等等的问题都需要了解清楚,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公司缓过来后,忙于事务,有一段时间没有与两位大哥聚会了。不如约他们出来吃饭,一是答谢许文良大哥的帮助,让公司的业绩出现了转机;二是两位哥哥都是政府部门的人,比较清楚城市的发展规划。

听说兄弟要请吃饭,许文良和樊国兴两位大哥当然很乐意。有一段时间没见面,公司办得怎么样了,他们也想知道。

两位大哥都不是挑剔的人,邓启先直接在城南找了间大排档包间。邓启先就是喜欢镬气满满的猪大肠炒粉和鲜甜的鸭粥,再炒几个肉菜,外加时令青菜,一晚上的时光便可以打发了。

点好菜,许文良和樊国兴便前后脚来到。樊国兴是急性子,一进门便问道:“邓老弟,最近很忙吧?”

“大哥所言极是,最近确实很忙。公司刚起步,什么都是从无到有,要考虑的事情很多。”邓启先站起来,为两位哥哥斟茶。

许文良中指轻点桌面,说:“房子卖得差不多了吧?”

“嗯嗯,谢谢大哥发动亲属去买房。借市一中的东风,很快就扭转了之前的秃势。”

“那,我们今晚可就不客气了哦。”许文良和樊囯兴相视一笑说。

“大哥随便点,吃不完可以打包回去给嫂子。”邓启先把菜单递给许文良道。

“说笑的,够吃就行了。老弟不必太破费。”许文良推辞道。

“大哥说这话就见外了!”

樊国兴伸手接过菜单,说:“邓老弟既然都这样说了,我们做大哥再推辞便没意思了。老板,给我加个椒盐鸭舌和爆泥鳅。”

许文良笑樊国兴说:“国兴就是急性子。点这么多,吃不完浪费。”

“你以为我们就是坐到十点左右回家吗?我们三兄弟也有大半年没聚了吧,好歹都要到凌晨吧?”

“你这么晚回家,小心老婆让你跪搓衣板。我们不比邓启先老弟,人家老婆在粤州,山高皇帝远,潇洒自在。”许文良笑樊国兴。

“老兄哪里话,出来玩,哪能这么准时。”樊国兴牙齿一咬,啤酒瓶盖应声脱落。斟满三个一次性杯,说:“来,口喝,先来一杯润润喉。”

男人聚在一起,不能没有酒。酒喝到半熏,感情才最浓。

酒过三巡,鸭粥上来了。邓启先给两位大哥添上粥,开始言归正传,说:“两位大哥,现在市一中已经板上钉钉要迁入新校区,学校附近的地皮潜力股的地位大家都清楚。我想继续加大投资,政府准备把多少地投入市场?”

“呵呵……你看,我们的三弟多精明。”许文良笑着对樊国兴说。

“文良兄说得不错,敢情我们是被利用啦?”樊国兴也和许文良一唱一和。

“两位大哥言重了,我是当家才知柴米油盐贵啊。房地产,每一笔都是巨额投资,不敢马虎啊。大哥们的消息比我灵通,各方面综合比较,我才敢放开手脚去做。”邓启先敬两位大哥,一仰头,一口闷了。

“邓老弟在贸易单位练出的好酒量,不减当年哦。”樊国兴意思了一下,放下酒杯说。

“呵呵,现在少喝了,你也精神很多,以前有点虚胖。”

“虚胖倒不至于,可能身体会好不少。”樊国兴边吃鸭粥边说。

“小邓身材几时都保持得唔错。不像我……”许文良双手摸了摸腰腹,说:“啤酒肚都出来了。看来要跟老弟去踢足球才行。”

“好哦,我们哥们一起去。”邓启先双脚抖动,仿佛已经穿上球服,准备冲上球场,酣畅淋漓地奔跑。说完,把碗里的鸭粥吃完,舀第二碗。

“我也有一段时间没踢球了,大哥又撩起了我的欲望,心痒痒的。没办法,创业就是所有担子都要顶上,分身乏术啊。”

“邓老弟,忙着喝粥,点那么多菜,真会吃不完哦。刚开始是这样的,万事开头难嘛。等过了这段时间,你就知道当老板的爽了。”樊国兴夹了一条油爆泥鳅,慢条斯理地边吃边说。

“不瞒两位大哥,我还没吃晚饭呢。家里就我和陈叔,都懒得做饭,陈叔就着中午的剩菜也够一餐了。”邓启先专挑炒粉吃,既便宜,又能顶饿。一直艰难惯了,经济虽然宽松点,也舍不得大吃大喝,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你看,邓老弟虽然活得潇洒自在,不用怕有人叫他跪搓衣板。但生活也缺了不少烟火气啊。”许文良笑着对樊国兴说。

许文良的话说中了邓启先的心事。和茵茵虽然结婚了,一直两地分居,过着像单身汉的生活。前段时间还好,忙完回家倒头便睡。最近公司上了正轨,各个部门像机器的齿轮,联动有序,属于自己的时间也多了不少。晚上回到家里,看着空荡荡的主卧,心里就不好受。和茵茵腻惯了,没有她的气息的房间,梦里也不踏实。

两地分居不仅苦,还有放不下的牵挂。茵茵怀孕了,妊娠反应也很厉害。一个人在粤州支撑着家电代理,还要上班,两边跑来跑去,够辛苦的。幸好有岳父岳母照顾,才稍减内心的担忧。许文良的话让邓启先又想到了自己的不称职。是时候考虑把茵茵接回到身边的问题了。

“两位大哥,两地分居真是苦啊。每天回到,看到空荡荡的卧室,连灯光都觉得惨白惨白的,孤独的滋味真不好受。”邓启先夹了一筷子炒粉,放在鸭粥里,和着粥吃,边吃边叹。

“那就想办法,接她回玉城市。”樊国兴说。

“我正在考虑。先前是公司艰难,需要她的支撑。现在稳定了,不能再让她在外面受苦。头痛的是家电代理的业务找不到可靠的人接手。”

“车到山前必有路,邓老弟也不必过于担心。”许文良和邓启先碰了一下杯,宽慰他说。

“也是,眼前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下一步的发展也挺令人头痛的。”邓启先点头赞同。

你是想继续在市一中旁边买地吧?许文良点了一支烟,猛吸几囗,吐出一个烟圈,缓缓升到半空,朦胧了灯光,如烟似雾。

“嗯嗯,我比较看好那里的升值空间。”

“你的想法是正确的。需要考虑的风险也不少。比如城市的发展,人口的迁移速度……目前为止,那里还是一片荒凉。除了学校,就是你那个楼盘了。会发展,但是,如果是十年八年以后,你公司能支撑到那时吗?现在政府的主要精力还是发展开发区那边,两线作战的可能性不大。”

许文良思路清晰,有理有据。邓启先听得脊背直冒冷汗。前景是美好的,自己只想到它的美好,却忽略了这个美好要等多久。按目前公司的财力,只能是活水长流才能维持,若被土地套死,周转不过来,那真是灾难了。

“大哥说得对。邓老弟你可真要考虑清楚哦。土地的开发供应,我们单位还没有清晰的文件。你也急不来啊!”樊国兴也赞同许文良的说法。

两位大哥都是肺腑之言,邓启先不得不重新审视原来的决定。有些事情想象很美,但经不起推敲。

邓启先满怀感激,斟满酒,站起来说:“谢谢两位哥哥的提点,让我茅塞顿开。小弟我敬大佬三杯。”

“邓老弟客气了,我们是兄弟。当然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我们的兄弟情干杯吧。”樊国兴也站起来,和邓启先碰杯。三兄弟又是一轮畅饮。

饮完酒,邓启先向大哥请益。两位大哥,若是投资,下一步应该选哪里好?

“我觉得还是选各方面配套设施齐全的市中心地段比较好。开发区那边也不错。”许文良思索片刻,很慎重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对对,创业之初,在市一中新校区附近买地开发,有一波市一中老师就近买房的红利。但毕竟有限,消费完这一波红利,要等到以后各方面的设施跟上了,或者政府大力开发才有希望。你们公司有了这一波红利,已经积累了第一桶金,不必再冒这个险。”樊国兴支持许文良的想法。

“邓老弟想继续在市一中附近买地,可能是看中它的升值空间,还有就是土地便宜。问题是,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谁也说不准。要等十年八年的话,又难以为继。”许文良说完,转头问樊国兴,说:“土地供应的问题,你比我清楚。近期会有哪几个地方的土地推入市场?”

樊国兴扳着手指说:“市中心,红旗路边有两块,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城南也有几块,都是一千左右平方米。开发区那边比较多,面积也大。”

“单价如何?”邓启先放下筷子,很感兴趣。

“市中心的当然贵点,差不多700元一平方吧。开发区的也不便宜,但没怎么涨,平均600左右每平米。城南的,我觉得不错,400至500每平米都有。”

邓启先和两位大哥碰了一下杯,问:“依你们之见,我应该投资哪个地段好?”

“这很难说,看菜吃饭吧!谁都知红旗路那边的地段好,正宗的市中心。问题是你要有货!”许文良说。

“不瞒两位大哥,以一千平米左右为例。我现在能动用的资金,买市中心,勉强够,买城南的,又有余。”

“既然是这样,邓老弟,我有个建议,干脆买城南的。面积买大点,做大楼盘。”樊国兴说。

“别别……就买一千平米左右就好了。我们做过市场调查,目前市里卖得最好的是单体楼。刚进城的农村人,思想还没转得过来。认为大花园,管理麻烦,每个月要交那么多的物业费,很不划算。”许文良不赞同樊国兴的想法。

“还有这种说法!幸好有许大哥为我保驾护航,不然又要踩雷了。”邓启先暗自庆幸。

许文良笑了笑,又碰了一下杯,说:“市场需要,做生意的一定要把握好市场的脉络。凡事预则立,对市场的调查要走在前面,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对于资金的管理也要谨慎,要有负重前行的稳健,步子不能迈得太大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惭是政府的人,站得高,看得远。提纲挈领,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邓启先对许文良佩服得五体投地。

“你看,三弟又给我戴高帽了!”许文良笑呵呵地说。

樊国兴也笑着说:“如果这是一顶高帽,我觉得许大哥也配得上。”

“呦,想不到你也来这一套。你们两个怎么啦?”许文良双手扶着塑料凳两边的把手,坐直身子,说:“敢情是合着来的吧?”

哈哈……欢笑声。男人不能没有朋友,他们是拓展型的动物,整个心都是敞开外向的。他们需要隔一段时间就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挥霍旺盛的精力和喧泄心中的不快。

笑归笑,今晚听了两位大哥的分析,邓启先心里才有谱。对公司未来的路有了新的认识。他思索片刻,说:“听了两位大哥的想法,我心中有了初步的规划。我想在城南买地,就买一千平方左右,余下的钱作为流动资金,随时应对不可预见的事情。”

“对咯,有钱不能用尽。农村谚语,积谷防饥。那么大一间公司,很多人跟着你吃饭,不能不谨慎啊。”许文良嚼着椒盐鸭舌,裂着嘴吸冷气。又辣又咸,又爱又恨,欲罢不能的美食。生活也是这样,爱恨交加,才是真人生。

许文良的话如雷灌顶,邓启先忽然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把公司办好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命运,还牵涉到了员工的吃饭问题。

三兄弟边吃边聊,一直到凌晨才散。回到家里,酒精作用,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人们只见当老板的风光无两,不知老板背后的辛酸。邓启先自创业以来,深切体会到了做家长的艰难。今晚许文良大哥的一席话,让他的肩上又添了一层责任。公司就像一条船,他就是舵手,是否能避开风浪,行稳致远,全在他的一念之间。

情况有变,要重新召开股东大会。晚上睡不好,黑眼圈很明显。一早来到办公室的温柏励调侃他昨晚是不是去干坏事了。

邓启先伸出两根手指,问道:“有烟吗?”

温柏励有些懵,抬起头,疑惑地看着邓启先,说:“老弟,我记忆中,你没有抽烟的习惯吧?”

邓启先笑了笑,摆摆手,坐回沙发上,说:“不瞒两位,我真想抽支烟解解乏。以前我也抽烟,教小学的时候,抽得最厉害,一天一包烟。后来,女朋友不喜欢,就狠下心来,戒了。”

“我还是第一次听,为了女朋友把烟戒了的。作为老烟民,能戒掉,不简单啊。”王家发嘴里刁着一支烟,烟火缭绕地说。

“邓老弟,有什么事能让你这么费心劳神的呢?可否说来一听。”温柏励是生意人,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听话听音的能力自然也不错。

“这也是我今天找你们来的原因。我们之前决定继续在市一中旁边开发楼盘,可能要改变了。”邓启先喝了口茶,一字一顿地说。

“为什么?这边的地皮便宜,傻佬都知道会升值!”王家发想不明白。

是这样的,现实情况和我们的想象有出入,不得不调整。邓启先便把昨晚许文良和樊国兴说的话复述了一遍。

“他们说的有道理,我们确实考虑得不够全面。”温柏励点头赞同。

王家发站起来,左手叉腰,走到窗前,思忖良久,忽然右手一挥,说:“邓老弟,你就放心干好了。我是大佬粗,但我相信自己的眼光。你是干事的人,资金有问题,你就对我说。可以作为股金,也可以以借的形式。”

想不到王大哥这么讲义气,邓启先也为之动容。一迭连声地感谢说:“王大哥,我何德何能,得到大哥这么大的支持!无以为报,只有殚精竭虑把公司做大做强,肝脑涂地也要报答大哥的恩情。”

“既然王老板有这样的话,我温柏励也不是缩头乌龟。我们风雨同舟,一起向前冲吧。”

邓启先很激动,作为公司的掌舵人又必须保持冷静。他站起来,来回踱着步。时而站定了,手指轻敲办公桌。

“这样吧……”邓启先端起茶杯,吹开上面的碎沫,语气很坚定地说:“有两位大哥的支持,我就心定了。我在想,既然我们都看好市一中旁边的潜力,不如就干一票大的。城南的地要买,市一中旁边的地我们也要。”

想不到邓启先的胃口会这么大,在座的都吓了一跳。

温柏励猛吸几口烟,把烟头摁在烟灰缸里,说:“问题是樊国兴那边已经说了,没有地皮推出啊!”

“这不是刚好吗?我们也不急,先上马城南的项目,手里上攒着钱,专等那机会。”邓启先兴奋地说出心中的想法。他就等这一刻。这也是他昨晚失眠的原因。

“想不到邓老弟的野心这么大,想得那么远!”王家发笑着说。

邓启先咕噜咕噜几口喝完茶,说:“两位大哥见笑了。我们三巢公司成立的初衷就是,既为了赚钱,又要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这也是我的理想。不怕大哥的笑话,离我的理想还远着呢!我老婆在粤州,见过香港房地产商开发的楼盘,那才是上档次啊。只有做大做强,才能实现我的理想。”

路遥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作为一间公司的发展,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决策直接关系成败,历经挫折的邓启先,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