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因言获罪

方孝孺犹不服输地犟嘴,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可以表现的机会,还不能表现了:“那可能是北元的奸细,我看那几个孩子的长相,像是游牧的孩子。”

朱允炆点点头,口头表扬道:

“你观察能力不错,但对我们来说,贸然调查很危险。

你作为皇帝长孙讲师,去做一件并非分内的事情,就算锦衣卫捉到了这些奸细,对你的仕途也并无裨益。”

朱允炆感觉方孝孺虽然经史之上的造诣颇高,但对政治的敏感度几近于零,怪不得屡试不第……

“你担心的太多,而能做的太少,老师,我感觉必须提醒你一下现在对你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被一个十岁的孩子劈头盖脸的批评,方孝孺恍惚间有些失神,被这么一说突然间明白过来:“是督导朱爷您的功课。”

“错,是想办法让我离开金陵城。广袤天地,大有可为!”

方孝孺还是一头雾水,斗胆问道:“在皇城之中,太子圣皇或许不会对你予取予求,但只要你想要的东西,未必不会给你。”

在河旁,没有人能窥听,朱允炆说话的声音大了些,话题也越来越僭越:“但天底下只有一个我爷爷这样一个圣皇,光有他这样的圣皇,是无法让大明千秋万代,永远存续下去的。”

权力给予的,恰恰就是权力约束的……

天底下只有一个皇帝,

若是朱允炆的政见和皇帝不同,或者是某些事情没有处理好,很容易在皇帝心中减分,

但隔着一些距离,只要他做好了一些事情,会把朱元璋对他心里的偏爱放大,

但朱允炆没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很快转移话题:“老师,我考你一个问题。”

“朱爷请赐教。”

方孝孺连前一个问题还没有想通,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没有一个比大祭酒宋讷那天遇到的问题简单半分——没有一个问题不是杀脑袋的问题,

他哪里敢说大明不会千秋万代的延续下去这种话啊?

就算是成吉思汗复活了,挥师南下,他也只能说大明光辉不灭,圣威永存呐!

“若是让你领兵打仗,你觉得你能做什么?”朱允炆问道,“放心说,我保证你不会因言获罪。”

方孝孺仔细想了想,认真说道:“领兵打仗,我能做什么?我应该能从军记录战况,能监督军务,能沟通后勤保障。”

“你上不了前线,你无法杀敌,你沟通后勤,却不是你提供的粮草。

假如你是钦差圣使,士兵们会很畏惧你,但是不会尊敬你,即便是对你表达敬意,也不是尊重你这个人,你认为呢?”

“的确如此,所以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方孝孺使劲点头,“但如今世道安宁,朱爷你说这个干什么?”

“那如果把士兵换成将军,把皇帝换成你呢?假如一个皇帝只是下令让一个将军去平叛前朝敌军,开疆拓土,但他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甚至在此前,一直被他打压,削弱权力,你认为他会得到将军的尊重吗?”

“那是王朝末年,皇帝被架空之后才会发生的事情。”方孝孺叹声道,“朱爷,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也不必如此忧患吧?大明有藩王镇守边土,怎么会有那种事情发生呢?”

“呵呵。”

朱允炆轻笑两声,

那就是他十年后将要面对的情况,

人家受了诸王恩惠,凭什么要为你这个皇帝卖命?

都是朱家的子孙,我手握重兵,兵肥马壮,为什么就要被你踩在脚下?

“不说了,回吧,车来了。”

朱允炆看向街角,一辆马车已经在那里等了很久,

他在心中有一个离开金陵的构想,

要么去台州,要么去北平,

一个地方是靠海,适合发展经济,往海外走,下南洋经商贸易,来回利润何止十倍?

一个则是朱棣的“龙兴之所”,适合他作为侄子,缓和将来文官集团和武将集团之间必然爆发的矛盾。

总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哪怕是想办法去北平,也比待在金陵城中要强得多,

他之所以对方孝孺讲这么多,就是决定,必须要牺牲一下方孝孺了……

这个可怜的耿直儒士还不知道,从他进入东宫开始,就已经被朱允炆算计到了几年后,

坐上马车以后,方孝孺低头看着自己的脚下,不敢回想任何和朱允炆刚才的对话,只想将刚才每一个字都忘掉,

可越想忘,刚才灌入耳中的每个字就变得越清晰,

他要是早知道为东宫皇孙侍讲是这种情况,就不会几次三番跟黄子澄等翰林说:他想要入朝为官,恳请举荐之事了。

如果他自己不那么想要做官,朱元璋当然也不会把他记在心里,在这种时候传召他入京……

朱允炆和方孝孺的话语也被跟着他的两个锦衣卫听在耳中,

两人也很想装作没听到,心情很沉重,

朱允炆这是读书读得有些失心疯了,什么都敢说?

经史子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是这两个从小就和书本离得很远的锦衣卫永远都不可能明白的,

但作为皇帝的特使,他们知道这样的坏心情可不能带给皇上。

于是当夜,

朱允炆和方孝孺两人初次见面的所有对话被原封不动地以文字形式呈到了朱元璋的御案上,

时至午夜,朱元璋才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将锦衣卫呈上来的“密奏”打开,

他特意要求锦衣卫对几名臣子严加监视,例如蓝玉等,

但唯有那么几个人的日常言语行动会被书写下来,装订成册,放在他的御桌上,

朱允炆就在其中。

朱元璋这么做倒不是为了审视自己亲孙子的言行,

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他,一方面更是为了解他有什么新的想法,

看完朱允炆和方孝孺的对话实录,朱元璋坐了下来:

“这个方孝孺,酒囊饭袋不假,倒惯会审时度势,”

“朱允炆想要离京……他小小年纪,不可为朝官,不可代行督察,更不可随意前往藩王封地,但若是去台州,不知道是他教方孝孺这个夯货,还是这个夯货能教他什么。”

“去凤阳,哈哈。”

他想到那日朱允炆说到老四时的话语,不由得自顾自大笑起来,

“既然他有这番心事,总有道理,他要想干成什么事情,总要开始做才行,不然,我帮也帮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