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多管闲事

提着灯笼的巡捕局、锦衣卫等来到秦淮河不久,场面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涉事画舫在河边停靠,上面的宾客被快速疏散,衣着清凉的艺妓,花魁等站在船边,等待传召问话,

从时间上来看,从事件发生到巡捕局入场不超过半个时辰,可以说是办事效率很高了,

整个画舫几乎没什么人离开,就连落河之人也被打捞了起来,

以都城巡捕局锦衣卫领导的弓兵为主,县城的白役为辅,河面很快恢复了正常的巡游。

如同惊弓之鸟一般的方孝孺这才安静下来,将上桌的菜都摆好,仔细试吃过后对朱允炆说道:“朱爷,安全。”

“不错。”朱允炆这才收回视线,满意点头,“都城巡捕局的速度还是挺快的,而上元县动作也不慢,这和上元县令的治理能力分不开。”

在皇城之内,上元和江宁两个知县不仅管理着辖区内的赋税司法教化工作,还要定期向应天府尹和南京六部汇报工作,

不过是从条条还是块块上来看,他们的工作都比较复杂,千丝万缕,稍有不慎就会面临多方责问,所以不轻易放松警惕授人话柄也是应该的。

这件事表面上看应该只是一场司空见惯的嫖妓纠纷,

落水的花魁并没有生命危险,但吓得不轻,所以被几个捕快押回了县衙中,

倒是那个可能有功名在身或者家室显赫的嫖客没有现身,在锦衣卫上船之后,没露面坐了个小船离开了事发地……

朱允炆觉得出现这样的情况倒也很正常,

皇城的治安能力理论上应该是全国最强的,

部分州府到了这个时候,应该组织不起十几个人的弓兵混编捕快的队伍,

最多三两人前来控制局面,调查案件,

同样在涉事方地位不对等的情况下大概率不了了之,上元县的捕快和巡捕局的锦衣卫合作,倒是各司其职,

朱允炆夹了一块鲈鱼放进嘴里,仔细咀嚼:“食材新鲜,但味道差点。”

“朱爷,咱们吃完饭就回去?”

“回去?再玩会儿,秦淮夜色这么美,你就不想多看一会儿吗?”

朱允炆反问。

“朱爷,您千金之体……”

“老师,你认为暂时我们能有什么危险呢?”朱允炆追问。

方孝孺叹了口气,感觉自己完全说不过他,

虽然朱允炆只有十岁,但在处事上的沉着冷静,完全如同成年人一般,

“那,再逛一会儿?”

“先吃饭吧。”朱允炆板着脸,不再说话了,

两个吃得都很斯文,转眼间天色已经完全黑了,

秦淮河岸的青楼和酒楼都点起了大灯,将两岸照得通明如昼,

朱允炆吃饱喝足,站起来:“走,下去逛逛,带些吃食给父王,他宵衣旰食,也是很劳累的。”

“好的,朱爷。”

方孝孺已叫人提前将剩菜打包了,提着饭盒走在路上,

他就这点让朱允炆很是欣赏,非常节俭朴素,

——有儒士之风还在其次。

“老师,你们台州有这么繁华的夜市吗?”

朱允炆看着秦淮河的夜景,有种回到了现代走在古风旅游景点里的感觉,

来往的不少游人说着家乡的方言,眼神明亮,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也有人满身的班味,看上去疲惫至,需要攸攸,桉桉等人爱的抚慰……

“没有这般繁华,到了夜间大部分酒楼都熄灯了,唯有一两个青楼才有亮灯。”方孝孺实话实说,“但是咱们月中庙会的那一天,也十分热闹的。”

明朝有很多大城的商品经济和市民经济已经十分发达,但市民阶级还不太能支撑起每日的娱乐消费,只能偶尔去感受一下娱乐活动,

南京城其实也是如此,不过是承载了政治中心的任务,作为经济的一大重心,显得更加繁华而已,

朱允炆说道:“老师,你相不相信。如果我去了台州,也许有一日台州也能像金陵城一般繁华。”

“吾相信,但您毕竟是……是需要留在皇城里。”方孝孺字斟句酌,“皇城乃是根本,一切事务汇聚于此,生发于此。”

“但万物竞发,需百花齐放,若大明几十城,几百城夜间都能像金陵城一般如此繁华,大明该是何等强大。”朱允炆叹声道,“你难道就没有想象过这样的大明吗?”

方孝孺吞咽了一下口水,他还真没想过,

这种事情,哪是他能操心的,

他学的,乃是治国修身平天下之术,

但他还是认真回答道:“不曾想过,但这般美妙的图景,需要多少代人的努力?”

“三五十年吧。”

“三五十代,三五十年!?”方孝孺瞳孔放大,“朱爷您还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若没有这样的愿望,这样的相信,三五百年都做不到,但如果想要去做,能够去做,目标每一天都会离我们更近一些。”

朱允炆轻声说道,在心里默默叹气,

但他现在年纪太小了,很多事情都做不了,

仅凭他一个人求来朱元璋的赏赐?

九牛一毛。

没有调动人力物力各种资源的能力,以他的年纪,动手能力,想要改造一下东宫都很难,

他旁敲侧击问过朱标自己是否能在明年科举帮东宫招揽门客的事情,得到的回答含糊其辞,

想来也是,朱标这般循规蹈矩,怎么会轻易逾越规矩呢?

“朱爷,您真的想去台州?”

方孝孺问道。

“不然呢,你以为我真想去凤阳历练,如同我四叔一般?”朱允炆白了他一眼,“当年皇爷爷可是想过将我四叔立为太子的。”

“希直不敢!”听得此言,方孝孺只敢左耳朵进,右耳朵出,颤声道,“朱爷,这里快逛完了,咱们赶紧回去吧,太子爷该担心你了。”

“不急。”朱允炆看了眼来时的街头,还未到时间,前来接驾的马车还在路上,“再逛逛。”

方孝孺落后一个身位走在朱允炆后面,

四五个衣着褴褛的乞儿迎面走来,他们都手中拿着一个破陶碗,面色枯槁,

其中一些身高和朱允炆差不多,年纪应该也相仿,

朱允炆和他们擦肩而过,彼此都没有脚步上的停顿,

在这些乞丐看来,这俩人都不是什么富人,没有乞讨的价值,

倒是方孝孺低声道:

“朱爷,这几个乞丐……”

“眼睛太亮了,不像是乞丐。”

“对。”

“不是乞丐就不能讨钱了吗?你一个月挣多少,在这皇城之地,或许还比不过乞丐一个月的收入。”

“倒也是……”方孝孺心疼,却没有反驳的资本,“那他们要干什么?”

“这是巡检司要关心的事情。”

“身为皇……孙,怎么能不心怀天下!”尽管知道自己会被驳斥,方孝孺还是一如既往地努力反击,“为圣皇分忧?!”

“终于说了句人话……”朱允炆低笑一声,“那你跟着他们,不要被发现,你做得到吗?”

方孝孺看着一脸戏谑盯着他的朱允炆,不多时便涨红了脸……

“各司其职,才是正是,如皇爷爷一般事必躬亲的超人,又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