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代理巡抚

代理巡抚

到了这会儿,沈度他爹沈括才反应过来,杀巡抚曾华龙大概还有起到震慑登莱官场的目的。

前后连起来看,那天婚宴曾华龙怒而离席,自己儿子已经动了杀心。

否则,亲家提出说合双方关系,沈度也不会答应的那么快。

这也只是沈括自己的猜测。

问题在于杀巡抚不是小事,他难道不考虑后果吗?

好吧,曾华龙确实不应该隐瞒诏令。

可是,即便有罪也不应该是沈度动手杀他,而应该是朝廷治罪于他。

难道真就是为了勤王吗?

老子怎么看不出自家儿子对朝廷如此忠心。

再说了,出兵勤王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自己这个儿子有能力指挥军队打仗吗?

更何况登州卫所战斗力一塌糊涂,根本不能与李自成这种东征西战常年厮杀军队可比,纯粹自找难堪。

这是战争,是要死人的。

沈括觉着自己看不懂这个儿子,他到底要干什么?

沈度不仅杀了曾华龙,还让登莱官员亲口表明态度,支持他率兵北上勤王。

如此看来,搞不好所谓勤王只是号子,抓兵权才是真。

麻痹的,这一手玩的溜呀。

沈括感觉自己老了,落伍了,要不就是自己儿子成精了。

沈度自是不清楚自家老爹在心里想什么,也顾不上。

登莱官员表态完毕,登莱两府出兵的事情也确定下来。

但是,这还不够。

自己带兵出征可以,大后方必须稳固,万一后院起火,特么连后路也没了。

趁着刀把子镇压,威慑力还在,要把一系列事情安排妥当,不给他们后悔的机会。

“各位叔伯,登莱出兵勤王是一件大事,兵员、粮草以及后方稳固,牵一发而动全身。所谓主事一人,如今巡抚没了,小侄建议由家父代理巡抚,负责协调登州、莱州二府,方便应对各种突发事情,稳固地方,为前线提供支援。当然,叔伯们也可以推荐更合适人选,以为如何?”

尼玛,举贤不避亲呀,儿子推举父亲当巡抚。

这时候谁敢提出不同意见?

曾华龙的尸体摆在那儿,谁都不想被砍脑袋啊。

更何况曾华龙死了,整个登莱地区所有的军队都掌握在沈括手里,让他代理巡抚顺理成章。

如今莱州知府刘崇德与沈家都是一家子,剩下董知章这个登州知府,别忘了他是文官,管不了军队。

就算不考虑这方面,难道董知章会当场反对吗?

这种掉脑袋的事情连想都不要想。

沈度当然清楚趁热打铁的道理,把登莱军政大权抓在沈家手里。

北上勤王这种事情,放在以前沈度连一点念头都不会有,唯一的念头就是跑路。

八旗骑兵来势汹汹,李自成号称百万大军都被消灭掉,何况他这个副千总手下千把人,说找死一点都不为过。

问题是现在跑不了了呀,难道要待在这里等死不成吗?

巡抚曾华龙是一个意外,沈度也没想到会与他闹僵。

两条路摆在沈度面前,一条路是低头,满足曾华龙并给他身后的商人优厚待遇。

沈度清楚,人的胃口满足一时满足不了一世,这是个无底洞,麻烦才刚开始。

同时,沈度正是需要钱的时候,当然不情愿给别人抬轿。

特么,做无本买卖,有那样的好事吗?

最关键一点,经此一闹沈度想跑路是不可能的了,曾华龙会盯死自己,哪怕跑到长山岛也不安全,随便安上一个罪名就可以派登州水师去长岛剿匪。

那么,沈度不想低头的话,唯一的办法只有干掉巡抚曾华龙,走一条更极端的路。

在答应宴请巡抚曾华龙之后,那时候沈度确实已经动了杀心,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结果。

至于北上勤王,那只是个说辞,给巡抚曾华龙扣上一顶抗旨不尊的大帽子。

而后,自己提出率领登莱军队北上勤王,也只是给登莱官场一个交代,为杀巡抚曾华龙背书。

前前后后都思虑过了,为了此事沈度做了细致谋划。

说是北上勤王,那也是走一步看一步,边走边理顺思路,沈度当然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

说到底这是临时起意,好多细节都没有想好。

但是,后方根据地必须要稳定,要留有后路,还要有足够的粮草支持。

当然,沈度不是没有考虑到北上勤王失败的可能性。

反正已经这样了,败了又如何?

活人还能让一泡尿憋死,大不了退回登州乘船跑路。

反正已经尽力了,就算被满清军队追着逃回登州,那时候乘船出海也比现在好得多,至少没有曾华龙这条毒蛇盯着。

登州知府董知章率先表态:“就依贤侄所言,推举沈总兵代理登莱巡抚,总览登莱大局,为大军北上勤王做好后勤支援。”

巡抚曾华龙已经死掉了,那个杀神手里还拿着血淋淋的刀,知府董知章是一个识时务的文人。

更何况沈度也是师出有名,而且把所有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将来的事情以后再说,眼前这一关不能出问题。

登州同知齐博章紧随其后,心里所想与董知章差不多:“涉及到战事,沈总兵知兵事,代理登莱巡抚再合适不过了,不必另选他人。”

几个主要人物开了头,其他人再无不同意见,沈括这个总兵代理巡抚一职。

沈括更不能反对。

儿子沈度捅破了天,沈家已经没有退路,只能沿着这条路走到黑。

沈括有一肚子问号,但是,当下的场合自己不能开口。

得到登莱官场支持,沈度再也不犹豫,一锤子定音。

“如此甚好,军情如火,晚一天就有可能遭遇不测,到那时悔之晚矣。为了解救大明京城危机,登莱军队必须立刻采取行动,一些具体事务今日就要布置完毕。目前侄儿手中仅有一千兵马,兵力严重短缺,建议立刻公开皇帝陛下天下兵马勤王诏令,并调集登莱各卫所中青壮,补充兵力。同时要筹集粮草供应大军行动。”

开弓没有回头箭,沈度做事很果断,免得出现变数。

说实话,一千兵马喊着北上勤王,看上去就是一个笑话。

好吧,就算扩充兵力,登莱地区这些老爷兵能打仗吗?

战争不是说谁的军队多谁就是强者,要看综合能力。

我靠,你丫的还真是要勤王呀。

董知章、齐博章等一干要员听出味道来了。

开始大家都以为沈度只是一个借口,毕竟杀了巡抚曾华龙。

但是,后面这一整套下来,都属于实实在在的调兵遣将,完全不是应付了事的样子。

好吧,反正都是沈家父子的事情。

沈度也说了,朝廷怪罪下来,他一人承担罪责。

若是勤王有功,大家利益均摊。

如此,则没有反对的必要。

都是官场老油条,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更知道如何取舍并把自己放在最有利位置。

问题是,这小子如此年轻,又没有战场经验,作为领军人物率领登莱军队北上勤王,看上去是那么的不靠谱。

他们心里担忧,归根结底还是源于沈度这小子与自己家小子从小玩到大,可以说是看着他长大的。

说到底是一种潜意识反应,换个人你试试?

岂不是瞎操心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