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天下兵马勤王诏令
- 篡明:陛下莫慌,我来勤王
- 小鱼山
- 2023字
- 2025-03-25 08:08:19
第4章天下兵马勤王诏令
如果大明朝廷选择迁都南京,至少保证朝廷中枢还在,大明皇帝正统还在。
至于迁都之后大明朝能存活多少年,那是另外话题。
同样,若崇祯皇帝早一点颁布天下兵马勤王诏令,各路大军齐聚京城,李自成大军也不敢进攻京师。
试问,就李自成那点军队他能不怕吗?
一个周遇吉都能让李自成进退失据,更何况李自成也不是无脑之人,不会鸡蛋往石头上碰。
好吧,大明朝军队很烂,战斗力很糟糕,能打的战将早已驾鹤而去。
别忘了大明朝足有1400个县。
通常情况下,为了维持地方统治,皇帝不得不依靠当地的士绅。
但是,每个县多多少少也有些兵马。
军队能不能打暂不说,分散在全国各地方也没有多少兵马。
但是,一个县安排500到700个兵,整个大明朝1400个县也能勉强凑出上百万的军队。
好吧,百万军队有点夸张,五六十万军队也很吓人吧。
这种规模军队哪怕战斗力很弱,光是数量都很吓人。
说句话容易,其实很难操作,毕竟军队出征需要足够的钱财支持,更何况没有粮饷官兵凭什么尽义务?
崇祯手里没有钱是事实,总归能想出办法的,强行压榨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那也比亡国强吧。
也或许崇祯心里还存着幻想,亦或是判断失误,以为京师城墙高大足以把李自成大军挡在城外。
也不知道崇祯皇帝以及朝中大臣们是怎么想的,不该亡的大明朝,竟然被李自成的闯贼直捣京师。
其实,别听李自成口号喊得震天响,似乎真的要灭掉大明朝取而代之。
口号不过是鼓舞士气的手段而已,李自成心中有他的算计。
出兵东进真的能把大明朝廷灭掉吗?
从实力的角度出发,他没有这个信心。
李自成不过是想逼迫朝廷,让崇祯皇帝给他封个王罢了。
这也从事后发生的事印证了这一点。
比如李自成的大顺军兵围京师,派人与崇祯皇帝谈判,条件之一就是封王。
朝廷争执也不会永无休止,局势持续崩坏,李自成的军队距离京师越来越近,崇祯皇帝不得不做出抉择。
特么,李自成都快要打到京城了才做出最后抉择,早干嘛去了?
三月初六,崇祯皇帝正式发布“命天下兵勤王”的诏书。
签发这个诏令,距离李自成大军兵临城下仅剩十一天时间。
除了下诏天下兵马勤王,崇祯皇帝还亲自点明,让距离最近的边关总兵吴三桂、调蓟镇总兵唐通、济南总兵刘泽清率部入京。
王朝盛世总会繁花似锦,人物风流,华盖如云,旌旗蔽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到了末世王朝,则是菊花残,满地伤,帝王的笑容只能默默泛黄。
中华上下五千年亡国之君时,总会人才凋敝,对天长啸“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大明朝能打的将领如孙承宗、杨嗣昌、祖大寿、曹文诏、卢象生、孙传庭等相继离世,走到今天鲜有能征善战之将。
宁远总兵吴三桂还算是相对能打的将领。
以前与李自成死磕的左良玉,现在也变成了老油条,手下兵马不少,却都是乌合之众。
而且他那支军队军纪很差,走到哪里抢到哪里,比闯贼一点不落下风。
那么崇祯手下最奇特的人,应该是那个如地震时撒腿就跑的“范跑跑”似的,见到对手强大撒腿就跑,或者即刻投降的大将,调蓟镇总兵唐通。
唐通的“奇”不是在于他的各种战败和投降,而是因为无论逃跑和投降,总会继续受到优厚的待遇,继续被委以重任。
即使五代十国里那个历经四朝的“不倒翁”冯道,最后也还是遇到了周世宗柴荣的冷遇。
而唐通却屹立不倒,真的百思不得其解。
这种八面玲珑的技术,真是混迹官场的一大法宝。
第一“奇”:在崇祯手下,兵败不被砍头,并且还能继续当总兵,此乃一奇。
第二“奇”在于唐通投降李自成之后,李自成居然对他非常信任。
第三“奇”在于唐通在投降清王朝之后居然被封侯。
在这个通讯不发达的年月,诏令需要相当的时日才能到达目的地。
勤王的各路人马都没有到,距离近的调蓟镇总兵唐通率领八千兵马第一个抵达京师。
崇祯大喜,让他率兵去居庸关镇守,阻止李自成威胁京师。
至于军饷,崇祯皇帝真的拿不出来。
济南总兵刘泽清接到诏书后,慢吞吞行军,静观形势变化。
更可恶的是,这家伙纵容军队抢劫,甚至把大明朝的税银半道劫走,归为己有。
等到李自成大军迫近京师,则谎称自己坠马负伤,不能前往,他反而率军南逃远离战场。
吴三桂距离京城稍远,而且需要携百姓入关,所以耽误时日。
李自成率大顺军抵达居庸关,唐通率领所部直接开关投降。
至于其他勤王军队,甚至李自成的大顺军兵临北京城下,连个鬼影也没有见。
说来说去怪崇祯“命天下兵勤王”的诏书太晚,即使接到了诏书,也需要一定时间来准备。
李自成攻陷山西,江南不可能不清楚。
由于长期接不到京师发出的诏书,江南地区的官员越来越感到不安。
一直到四月初一,以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领衔,发布了“号召天下臣民起义勤王捐赀急事”的南都公檄。
四月初七日,史可法完成准备工作后,亲自率兵渡江准备北上“勤王”。
可就在第二天,史可法才接到崇祯皇帝已经在三月十九日自尽于煤山的消息。
这说明南方的军队并非是不想勤王,而是崇祯的诏书发布太晚。
特么,南方军队还没开拔,京师已经被李自成占领。
大明朝廷的骚操作阔笑吧。
或许崇祯不是昏君,他兢兢业业,勤于政事。
但他也绝对不是一位能够力挽狂澜的皇帝。
他刚愎自用、处事犹豫不决,最终留下了一段千古遗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