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帝名叫司马德文,字德文,是安帝的同母弟弟。起初被封为琅邪王,历任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授侍中,兼任司徒、总领尚书省六条事务。元兴初年,升迁为车骑大将军。桓玄执政时,恭帝晋升为太宰,被赐予帝王的衮冕服饰和绿色的绶带。桓玄篡位后,封恭帝为石阳县公,他和安帝一同居住在寻阳。等到桓玄战败,他们又相随到了江陵。桓玄死后,桓振突然杀到,他跃马挥戈,径直来到台阶下,瞪大眼睛对安帝说:“我家族哪里对不起国家,却被如此屠杀灭绝?”恭帝于是下床对桓振说:“这哪里是我们兄弟的意思呢!”桓振这才下马行礼。桓振之乱被平定后,恭帝又恢复为琅邪王,还兼任徐州刺史,不久后被任命为大司马,兼任司徒,享有特殊的礼遇。
义熙五年,朝廷为恭帝设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四人,还赐予他羽葆和鼓吹乐队。义熙十二年,皇帝下诏说:“大司马品德高尚,又是皇室近亲,太尉道德高尚、功勋卓著,他们都能整饬人伦,调和阴阳二气,才俊之士都翘首以盼,希望能辅佐他们成就大业。然而他们崇尚谦逊,不广开门路招揽人才,这诚然符合大雅谦虚之道,但实际上却违背了急于任用贤才、佐助当世的要务。从前朝廷用蒲轮车征召贤才,各地的奇人异士纷纷涌现,东平王开设幕府,杰出的人才纷纷归附,人才济济的盛况,让朕十分钦佩。可以敕令二府,依照旧例征召人才,这样必定能选拔出优秀贤能之人,继承前贤的功业。”于是恭帝开始征召属官。当时太尉刘裕都督中外诸军,皇帝下诏说:“大司马地位崇高、责任重大,既是皇室近亲又是贤能之人,无人能及。虽然他的府署接受节度,但他本人无需向太尉致敬。”
刘裕北伐的时候,恭帝上疏,表示愿意率领自己所管辖的军队,踏上征途,前往北方修缮和祭拜先帝陵寝。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恭帝与刘裕一同出发。等到有关部门认为出征时不能向陵庙辞别,恭帝又上疏说:“臣出征在外,将历经寒暑,不能在陵墓前表达心意,心中十分愧疚。恳请陛下恩准,使臣的微小诚意得以表达,这样踏上征途也没有遗憾了。”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等到姚泓被消灭,恭帝回到京都。
义熙十四年十二月戊寅日,安帝驾崩。刘裕假称安帝遗诏说:“我晋朝承受天命,大业兴隆,统御天下。朕德行不足,又恰逢诸多艰难,幸而依赖宰辅,拯救国家于危亡。仍然仰仗上天庇佑,得以平定祸乱,最终登上皇位,统一天下。正要依靠辅政大臣,开创宏伟基业,却突然身患重病,即将无法康复。追念祖宗的在天之灵和遗命,应将重任托付给亲近贤能之人。大司马、琅邪王,您出身于先皇,品德高尚、声名远扬,作为皇位继承人,众望所归。望您君临晋邦,承继宗庙祭祀,秉持公正,调和天下。宣扬先帝遗训,不要荒废我高祖的伟大使命。”就在这一天,恭帝登上皇位,大赦天下。
元熙元年春天正月壬辰初一,恭帝更改年号。由于安帝的陵墓还未下葬,所以没有举行朝会。恭帝册立褚氏为皇后。甲午日,朝廷征召刘裕回朝。戊戌日,有彗星出现在太微星垣的西边。庚申日,将安帝安葬在休平陵。恭帝接受朝贺时,脸上挂着愁容,并不喜悦。朝廷任命骠骑将军刘道怜为司空。
秋天八月,刘裕将镇守地迁移到寿阳。朝廷任命刘怀慎为前将军、北徐州刺史,镇守彭城。九月,刘裕自行辞去扬州刺史的职务。冬天十月乙酉日,刘裕让他的儿子桂阳公刘义真担任扬州刺史。十一月丁亥初一,发生日食。十二月辛卯日,刘裕被赐予特殊礼遇。己卯日,太史奏报,有四条黑龙在东方出现。
元熙二年夏天六月壬戌日,刘裕来到京师。傅亮秉承刘裕的秘密旨意,暗示恭帝禅让皇位,并起草了诏书,请求恭帝抄写。恭帝欣然对身边的人说:“晋朝的天下早就失去了,如今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于是就在红纸上抄写了诏书。甲子日,恭帝便退位,搬到琅邪王府居住。刘裕封恭帝为零陵王,让他居住在秣陵,仍然沿用晋朝的历法,车驾、旗帜、服饰的颜色都和以前一样,只是空有形式而礼数并不完备。
恭帝从那以后,深知自己身处危险之中,褚皇后常常陪伴在他身边,他的饮食等物资,都由褚皇后提供,所以刘宋的人找不到下手的机会。宋永初二年九月丁丑日,刘裕让褚皇后的兄长褚叔度将褚皇后请走,趁着这个间隙,士兵翻墙而入,在卧室里杀害了恭帝。恭帝去世时年仅三十六岁。谥号为恭皇帝,葬在冲平陵。
恭帝年幼时性格颇为残忍急躁,在藩国的时候,曾经让擅长射箭的人以射马为乐。后来有人说:“马的谐音和国姓相同,而自己杀马,这是非常不吉利的。”恭帝也醒悟过来,对此非常后悔。此后他又深信佛教,铸造了价值千万的钱币,塑造了一尊一丈六尺高的金像,还亲自到瓦官寺迎接,步行跟随了十几里路。
安帝智力不佳,恭帝每次侍奉在他身边,都非常留意他的冷暖、饮食起居等细节,以恭敬谨慎而闻名,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当初,晋元帝在丁丑年称晋王,建立宗庙,让郭璞占卜,郭璞说晋朝能享国二百年。从丁丑年到晋朝禅让的庚申年,一共是一百零四年。然而丁丑年开始算西晋,庚申年已经进入刘宋的年代,实际上晋朝享国只有一百零二年。郭璞大概是觉得一百零二年的期限太短促,所以委婉地倒过来说成二百年。
史官评论说:安帝即位的时候,正赶上动荡不安的时期,司马道子、司马元显一同把持朝政,君主昏庸,臣子作乱,没有像这样而不走向灭亡的。虽然有人手握兵权,心中念着旧国,但是回头看看没有良臣辅佐,很快就离散衰落了。于是桓玄趁机而起,势力发展迅猛,朝廷的军队全部覆灭,皇帝只能孤身一人流亡。所以刘裕并非晋朝的忠臣,孙恩也不是真正和晋朝作对的寇贼。如果说到改朝换代时君主的遭遇,恭帝是最为悲惨的。于越之地的百姓,难道会去侵扰丹穴;会稽一带的人,又怎会感叹成为别人的臣子。恭帝离开皇宫归来,留下诏书也不感到遗憾。五运交替,三微之数已尽,就如同深秋时节万物凋零,这是自然的道理。看到晋朝的衰落灭亡,人们也会为此感到惋惜。
赞辞说:安帝沉迷于酒色,导致大盗兴起。恭帝寄命于他人,被别人掌控。就像周朝的周赧王,又如同楚国最初立的楚怀王。空有尊贵的名号,采用不同的方法最终也都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