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辨精微
◎ 药理
1.传统药理
细辛作用的发挥,全赖其辛温之性,外可祛风散寒,内可温化寒饮,止寒痛。正如《本草经疏》所云“细辛……风药也。风性升,升则上行,辛则横走,温则发散,故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盖痹及死肌,皆是感地之湿气,或兼风寒所成,风能除湿,温能散寒,辛能开窍,故疗如上诸风寒湿疾也”。

2.现代药理
细辛现代药理作用大致包括:
(1)局部麻醉作用:细辛局麻作用与其所含的挥发油有关,但有较强的刺激性,尚不适合作表面麻醉剂。
(2)细辛挥发油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3)初步体外试验发现,细辛对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乃至结核杆菌有某些抑制作用。
(4)调节血压作用。
(5)提高机体新陈代谢功能作用:细辛中含的去甲乌药碱具有肾上腺素能兴奋剂样的广泛生理作用,具有强心、扩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强脂质代谢及升高血糖等功效。
(6)抗组胺及抗变态反应作用。
(7)一定的抗炎作用。
(8)细辛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对支气管痉挛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 演义
细辛统而言之以温化寒饮,通络止痛为其长。分而言之,则风寒外感以取其辛散;寒饮内停以取其温化;寒凝脉络以取其温通,诸如此类。
1.咳喘病
细辛归属肺、肾经,《本经疏证》谓“细辛能提出依附津液之风寒”,系治疗咳喘之要药,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等含细辛经方广为流传,至今为治咳喘不可或缺。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挥发油为细辛镇咳、平喘的活性成分,除挥发油外,细辛非挥发性成分细辛多糖在香烟烟雾暴露的慢性咳嗽豚鼠模型中具有显著的镇咳活性,其机制可能与抗炎和抗氧化有关。这可能是细辛止咳、平喘的药效物质基础。细辛主治咳逆上气而痰多清稀者,常配伍干姜、五味子;配麻黄、半夏等治疗喘而胸满恶寒;配麻黄、石膏、厚朴等治疗喘而腹胀、有汗、舌红之证。细辛的镇咳平喘作用可算效如桴鼓,笔者曾治疗一例71岁的女性哮喘患者,用小青龙汤。细辛本来是用的每剂15g,开了4剂。哪知患者煎药时将4剂的细辛共60g煎至一剂之中,当然服后患者头昏明显,想吐,但两小时后哮喘发作停止了,胸部也舒坦了。
2.风湿痹痛及各种疼痛
细辛性温,味辛,具有祛风散寒、通痹止痛之效,《本草纲目》曰其“主治……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又曰“辛温能散,故诸风寒风湿头痛……宜用之”。痹证盖因正气不足,风、寒、湿邪反复侵袭肌表,“独居分肉之间”,留滞经络,又“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而发病。现代研究证实,细辛总提取物以及细辛中的部分单体成分如甲基丁香酚、细辛脂素、芝麻脂素等都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对于痹证,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细辛,可使内寒去、外寒散,则经不闭,络自通,血则畅,痹痛自愈。细辛辛香走窜,宣泄郁滞,上达巅顶,通利九窍,善于祛风散寒,且止痛能力颇强。在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时,多采用重剂细辛(20~30g)以达止痛之效。“巅顶之上,唯风可达”,细辛为治疗风寒头痛之要药。张元素曰“入足厥阴少阴血分,治少阴头痛如神,亦止诸阳头痛,诸风通用之”,寇宗爽亦曰“治头面风痛,不可缺此”。代表方如川芎茶调散,用治包括亚急性甲状腺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均具有明确的止痛效用。治疗风冷牙痛,可配伍白芷、荜茇;治疗胃火牙痛,则可配伍石膏、黄连、升麻等清胃火之药;治疗胃痛,临床常在复方中加入细辛3~9g,对于中焦虚寒的胃脘痛患者,在黄芪建中汤、香砂六君汤等复方中加入细辛,可以明显增强止痛效果。临床中当归四逆汤在血虚寒厥、遇冷加重疼痛的治疗中应用广泛。细辛配附子可治身体痛或腹痛见恶寒者;配附子、大黄可治腹痛而大便秘结;配乌头可治胸腹剧痛。
3.跌打损伤
《本草正义》云细辛“善开结气,宣泄郁滞……内之宣络脉而疏通百节”,故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跌打损伤多因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细辛辛温行散,气行则血行,在活血化瘀药中加入细辛,可增强止痛及活血化瘀的功效,若患者服药后热象明显,可适当配伍石膏、黄连等寒凉药物。
4.诸窍不利
《本草正义》言“细辛,芳香最烈……通利耳目”,细辛芳香透达,散风邪,化湿浊,通鼻窍,可用治鼻鼽鼻渊等有鼻塞、流涕、头痛者,常配伍苍耳子、辛夷等药,代表方苍耳子散。细辛还可以用治突发性耳聋,该病系太阳少阴感受寒邪之复证,不温补肾阳则无以扶正托邪,不散寒祛风则无以开窍启关,故细辛可用。另外,细辛吹鼻取嚏,有通关开窍醒神之功,可用治中恶或痰厥所致之卒然口噤气塞、昏不知人、面色苍白、牙关紧闭之神昏窍闭证,代表方如通关散。
5.脱疽
细辛辛温止痛,具通血闭、开结气、泄郁滞之功。对脱疽属寒凝血闭者,与当归、桂枝等养血通脉之品配伍疗效较好,如《伤寒论》当归四逆汤。
6.色斑、黄褐斑
笔者临床上治疗色斑、黄褐斑,常加用细辛15~21g。色斑系面部、卫表之疾病,细辛解表散邪,归肺经,促进药物达于肌表的同时,亦使邪从表散。细辛性味辛温,善于走窜而入气分,祛风通经络。现代研究表明,其成分甲基丁香酚能有效促进药物经皮吸收,故常常使用于黄褐斑外治方中配合,可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