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飞花令:穿越者与千金的对决

乔伊走出办公室,眉头微微皱了皱。走廊里阳光斜斜地照进来,透过那扇已经略显泛黄的磨砂玻璃窗,洒在水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踩过一块脱落的墙皮,地板上发出细微的“咔嚓”声,像是旧时光中的碎片被无意间踏过。

她不禁想起上次乔磊来学校时的情形:他那辆黑色的改装桑塔纳2000横在教学楼前,音响里震耳欲聋地放着《走过1999》,把整个校园都震得有点不安定。他倚在车门上,墨镜推到头顶,点上一根烟,崭新的鳄鱼皮鞋在阳光下亮得几乎刺眼。记得那时,石爱红脸上的皱眉,她清清楚楚地记得。

“哥哥这次怎么不直接找我?”乔伊心里嘀咕着,忽然有些疑惑。

乔磊一向行事张扬,以前来学校总是会直接把她从教室里叫出去,塞点零花钱或者新买的玩意儿,弄得全班同学都侧目。可这次,他居然先联系了班主任?更奇怪的是,石爱红对他的态度居然并不反感——照理说,那个在外面“混”的哥哥,在老师眼里应该有点偏见才对。

“还有马星遥……”乔伊的思绪又回到了刚才的那一幕。

他站在办公室门口,抱着一摞作业本,眼神冷淡,像是从未在意过周围的一切。然而,他居然主动开口说道:“齐教授的讲座,我也打算去。”他的语气冷静、平淡,像是在陈述一个已经决定了的事实。

难道他和齐教授认识?

她停下了脚步,手指下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随身听。磁带还在里面,透过校服布料可以隐约摸到按键的凸起。A面磁带已经播到了尾声,发出微弱的“沙沙”声。陈树在磁带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爱心,现在已经因为她反复摩挲,变得有些模糊不清了。

“难道他知道什么?”想到这,乔伊的呼吸不由得有些急促,脑海里闪过一些片段——她记得上次在走廊里,马星遥无意间露出手腕上那块精工手表,表盘背面刻着一行小字——那是她上次在帮他捡球时,无意间瞥见的:19990624。

这个日期,和她以前在旧水浒卡背面看到的数字一模一样。

正当她深陷在这种混乱的思绪中时,广播里突然响起一阵熟悉的旋律——张学友的《拥有》。

尽管校园的喇叭音质很差,带着一丝沙沙的杂音,但在2001年,这已经是学生们最奢侈的课间享受了。每当这首歌响起,总会带来一种莫名的怀旧感,那些渐渐模糊的青春岁月,似乎在那一刻都重新回到了眼前。

乔伊低头看了看随身听,轻轻按下按钮,缓缓听着歌声,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

几个女生从乔伊身边跑过,兴奋地讨论着:“快!小卖部新到的《当代歌坛》,这期有张学友专访!”

“真的假的?上期不是说卖光了吗?”

“要买的赶紧,五块钱一本!”

乔伊下意识摸了摸口袋里的零钱,手指在几张皱巴巴的纸币间翻了翻,犹豫了一下,还是转身朝小卖部走去。

小卖部的铁皮屋檐下挂着一块已经褪色的“可口可乐”广告布,被风吹得哗啦作响,像是时光的声音。柜台玻璃上贴着泛黄的价目表,字体有些模糊,透出一股岁月的沉淀:

酸梅粉 0.1元

甘草杏 0.2元

玉米卷 0.5元

排队的学生们挤作一团,汗味和那股洗发水的味道交织在一起,弥漫在空气里。空气似乎有些粘稠,像是懒散的午后。

有个男生正用门牙撕开“香菇肥牛”的包装袋,辣条的气味顿时弥漫开来。几个男生围在一起,为最后一本《电子游戏软件》争得面红耳赤,封面上的《仙剑奇侠传2》预告特别醒目,吸引了不少目光。

“让一让!让一让!”陈树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挤过人群,手里举着两瓶玻璃瓶装的可乐,瓶身上凝着水珠,阳光下闪闪发亮。

“给!”他一手塞给乔伊一瓶,自己用牙齿撬开瓶盖,仰头灌了一大口,喉结上下滚动。“冰镇的,爽!”

乔伊接过瓶子,指尖碰到冰凉的玻璃,突然想起2021年那些自动售卖机——扫码支付,塑料瓶装,永远没有这种带着铁锈味的汽水香气,永远缺少这份过去的味道。

“谢了。”她笑了笑,也学着陈树的样子,用校服袖子擦了擦瓶口。

陈树看着她,突然压低声音:“你哥昨天和王昭她爸在‘银河’网吧门口碰过头。”

乔伊猛地抬头,差点让可乐瓶掉在地上。银河网吧?那不是陈树常去的地方吗?而且……王昭的父亲,怎么会和乔磊有交集?

她的心跳突然加速,感觉整个人都被这信息震了一下,像是被什么东西牵动了,她的眼神不由自主地在周围扫了一圈。

她突然觉得,自己穿越到这个时空,也许并不是一场意外。而这些人,或许其中某些人,早就知道些什么。

“这消息哪传出来的?”乔伊忍不住问。

“先别管这个,给你看个东西!”陈树左右张望了一下,拉着乔伊躲到小卖部后面那棵梧桐树下。

他从裤兜里掏出一封皱巴巴的信,信封上的邮戳已经有些晕染,但仍能隐约看到“成都成华区”几个字。邮票是那年新发行的“世纪交替”纪念版,颜色有些褪色,仿佛带着历史的痕迹。

乔伊瞪大了眼睛,心头一紧。这封信,为什么会是从成都寄来的?她猛地想起了她哥哥那天离开时的神情,他是不是早就知道些什么?

邮票的边缘已经有些卷曲,显然是被人反复摩挲过的痕迹。信纸带着淡淡的樟脑味,夹杂着纸张本身特有的潮湿感,剪报上的铅字在阳光下微微泛光。

乔伊注意到其中一个“青”字最后一笔写得特别重,仿佛写信的人在那一刻情不自禁地加了些力,情绪也随之升腾。

“这是你的信!四川寄过来的,网友?”陈树迫不及待地等乔伊打开信封,眼神带着些许好奇。

乔伊抽出信纸,是《读者》杂志的剪报页,空白处用铅笔写着几行字:“网吧监控已调,9月12日20:17,王江海与王磊在后门交易黑色公文包。另:QQ号838486的登录IP在铜山大学机房。”

乔伊猛地倒吸一口凉气。这种信息,简直超出了她的认知范围。

2001年,网吧监控根本没普及,更不用说还能调取记录。她愣了片刻,低声问:“这信谁给你的?”

树梢的蝉鸣突然间尖锐得几乎刺破耳膜,响声划破了空气的宁静。

陈树小心地压低声音,似乎也有些不敢相信:“校门口报刊亭的老李说是一个戴墨镜的男人让转交的!我集邮,跟老李很熟,可那个墨镜男他不认识...”

信纸背面还粘着一张QQ聊天记录的截图,像素模糊,但能清晰看到对话内容:

【2001-9-12 23:45】

838486:实验数据已到手

清风雅月:邮票贴在《读者》第56页

838486:明白,青华见。

乔伊的指尖微微发抖,几乎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838486——这不是她刚注册的QQ号吗?可那条信息绝不是她发的。更让她心头一紧的是,“清风雅月”这个昵称,她在2021年的导师齐教授的书房里见过,甚至刻在他收藏的紫砂壶底。

“你去过成都?”陈树突然压低声音,目光凝重,“是不是见什么网友了?”

一片梧桐叶静悄悄地飘落在两人之间的泥地上,叶脉在阳光下清晰如电路板,仿佛与此刻的气氛形成某种契合。

乔伊的手指骤然攥紧了信纸,纸张发出微弱的脆响,她的目光定在那个“青”字最后一笔的墨迹上。那一瞬间,她仿佛听见了齐教授的声音,那是她在2021年实验室里无数次听到的语气——每次签字时,“青华大学”的“青”字,总是被刻意顿笔,留下那种几乎是无法忽视的痕迹。

“不可能啊...”乔伊的声音有些发颤,像是陷入了某种难以置信的漩涡,“这...”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马星遥不知何时出现在梧桐树的另一侧,白衬衫的袖口沾着蓝色墨水,手里捏着一本《科幻世界》杂志,仿佛全然不在乎四周的氛围。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的脸上,留下斑驳的光影。

“你们在看什么?”他的目光如同箭一样落在乔伊手中的信纸上,瞳孔微微收缩。

陈树下意识地挡在乔伊前面,脸色变得有些阴沉:“关你什么事?”

马星遥却没有理会陈树的敌意,他似乎并不想和陈树有过多的纠缠,反而从口袋里掏出一枚邮票,轻描淡写地说道:“今天刚收到的,”他伸手指向信纸上的邮票,“成都牛市口邮局,9月12日。”

邮票的边缘带着新鲜的齿痕,仿佛刚刚被咬过,依旧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味道,似乎这场谜局才刚刚开始。

乔伊的脑海中涌现出一连串不解的疑问。她紧紧盯着马星遥手中的邮票,那种熟悉的感觉在她心底升腾。

乔伊的呼吸突然一滞,心脏几乎跳到了嗓子眼。邮票背面用铅笔写着三个字——“查56页”。

《读者》第56页...她喃喃自语,脑中一阵闪电般的回忆。她急忙翻看手中的剪报,翻到纸张最下方的装订孔旁,果然看见了一个几乎不可见的钢印痕迹——“Vol.28”。

“第28卷...”她眼里闪过一丝惊愕,“这是去年的合订本!”

马星遥嘴角微微上扬,似乎早就知道她会有这个反应:“图书馆的过刊室,现在去还来得及。”

就在这时,校铃突然响起,三人都没动弹。空气中弥漫着一阵潮湿的夏季气息,突然,一只知了从树上坠落,发出刺耳的鸣叫,仿佛在提醒他们,时间的流逝无法逆转。

陈树看了看乔伊,又看了看马星遥,眉头微微皱起,突然问:“你们俩...是不是早就认识?”

空气似乎在瞬间凝固。马星遥率先移开视线,将那枚邮票塞回口袋:“记得周末的讲座啊!”他轻松地笑了笑,转身离去,白衬衫的背影消失在教学楼的拐角。

陈树盯着乔伊,眼神复杂,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安:“所以...你们...早就认识?”

乔伊张了张嘴,心中一片混乱,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她转身欲言,却发现自己连一个合适的词语都说不出来。就在这时,一片梧桐叶飘然而下,旋转着轻轻落在她的肩头,叶脉清晰可见,阳光下的纹路仿佛一张量子隧穿的模拟图,脉络清晰,却也无处可逃。

与此同时,在宿舍的镜子前,王昭紧紧盯着自己泛红的眼眶。昨晚在小树林的惨败,几乎成了全校的笑柄。

“乔...伊。”她咬牙切齿地念出这个名字,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指尖几乎发白。

窗外传来一阵哄笑声,王昭猛地拉开窗帘,看见乔伊正和陈树站在操场边,而马星遥——那个一向对女生冷眼相待的班级第二,居然也在不远处,目光若有若无地朝她这边看。

“等着瞧...”王昭气急败坏地抓起梳妆台上的香水瓶,狠狠砸向墙壁。瓶子撞击墙面的声音清脆响亮,玻璃碎裂的声音在宿舍里回荡,打破了周围的宁静。

隔壁床的牛思娜被惊动了,她战战兢兢地探出头:“昭...昭姐...要上课了...”她的声音中带着明显的惧意。

王昭缓缓转头,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去把李婷叫来。告诉她,我要让那个转学生,在全班面前丢脸。”

周五的语文课被阳光浸透,尘埃在光束中无声浮沉。米小枝老师立在讲台前,指尖抚过《唐诗宋词选》泛黄的扉页,目光扫过台下——前排的王昭坐姿笔挺,米色高领毛衣衬得脖颈修长,卡地亚手链随翻书动作轻响,仿佛在宣示某种无声的矜贵。

“今天复习古诗词,”米小枝敲了敲黑板,“规则简单:我定主题,你们接诗,接不上者淘汰。”

教室里一阵窸窣。乔伊靠窗而坐,校服袖口洗得发白,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桌角一道陈年刻痕——那是2021年职场养成的习惯,紧张时总想抓住点什么。

王昭率先开口,嗓音清泠如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乔伊几乎无缝衔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王昭眉梢微挑,这是清代高鼎的诗,课本中未收录。她略一沉吟,抛出一句更典雅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乔伊轻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空气骤然紧绷。王昭指尖叩桌的节奏乱了半拍——这是戴叔伦的《苏溪亭》,连古文老师都鲜少提及。

几轮交锋后,乔伊忽然念出一句:“‘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教室一片死寂。王昭的卡地亚手链“咔”地磕在桌沿——韦庄的《菩萨蛮》,这首词在2001年尚未被教材重点推介,她只在父亲书房的老版《花间集》里瞥见过残句。

米老师宣布换题时,王昭的指甲已掐进掌心。她抬眸望向乔伊,后者正低头整理笔记,碎发垂落遮住眉眼,仿佛刚才的碾压只是随手为之。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王昭咬重字音,杜牧的《秋夕》是她的“安全牌”。

乔伊却剑走偏锋:“‘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武帝的《秋风辞》……”后排传来陈树的嘀咕,“这特么是高二该会的?”

王昭的呼吸急促起来。当乔伊念出“秋风清,秋月明”时,她终于失态——李白的《三五七言》!这首杂言诗在当下流传不广,她只在某次诗词雅集听学者提过一嘴。

米老师临时加赛:“以‘山’为令,诗句含字即可。”

王昭起身时,腕间手链晃出一道冷光:“‘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的名句,稳妥却暗藏锋芒——青山是山,更是她不容撼动的地位。

乔伊迎上她的目光:“‘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昭提速,杜甫的诗像一柄重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乔伊以王维化劲,四两拨千斤。

转折发生在乔伊念出“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时。

“这不合规!”王昭霍然起身,“句中无‘山’字!”

乔伊慢条斯理翻开课本:“李之仪原词写相思,但若接‘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她指尖点向注释,“长江源头在唐古拉山脉,暗扣‘山’字。”

米老师颔首认可。王昭的耳尖瞬间涨红——她引以为傲的“规则”,在乔伊跨越时空的诡辩前土崩瓦解。

当乔伊背诵整段《登高》收尾时,王昭的笔记本扉页已被钢笔戳破。她看着那个转学生平静的脸,忽然想起父亲的话:“真正的对手,永远不会按你的棋路走。”

下课铃撕裂寂静。

陈树窜到乔伊桌边,咂舌道:“你从哪儿学的这些?国家图书馆孤本?”

乔伊笑了笑,目光掠过窗外——2001年的梧桐树影婆娑,而她的记忆里还留着2021年古籍数据库的检索页面。

王昭在走廊尽头掏出手机(诺基亚8850,全校独一份),按下快捷键:“张叔,帮我联系市图书馆古籍部,对,现在就要《全唐诗》补遗卷。”

这场对决没有胜者。

只有两个少女心照不宣的认知:乔伊的“异常”绝非偶然,而王昭的骄傲,也绝不容许第二次溃败。